科学管理,提质增效,扎实推进毕业班教学过程管理

时间:2022-10-04 12:13:37

科学管理,提质增效,扎实推进毕业班教学过程管理

近年来,各学校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大班主任的调整和学科教师的结构优化。这些举措反映了各所学校提升质量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新一届的毕业班明确质量目标,抓早、抓实过程管理,并能在教学管理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那么,学校要达到教学质量目标新的历史高度就有可能变为现实。

一、注意细致把握学情,摸准教情,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坚持干部随机听课制度。尤其是教学管理的干部要深入毕业班的课堂,及时了解教情和学情。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深入一线,深入课堂,深入学生,通过听课时课堂观察、学生评教、座谈会等形式,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学习活动,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分管教学的行政领导,则要坚持“走动式”管理,深入年级组备课组,走近教师研究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教情,了解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制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通过引导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坚持赏识教育,相信学生一定能学好,坚持从后10名学生抓起,“抓两头促中间”,依据学情分析,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态度,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绩效。因此,科学把握教情和学情,有利于教学突出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规范管理课程计划,合理调控课时分配,引导各学科均衡推进。

学校要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计划制定与过程落实,核心是在管理。毕业班的教学要立足于整体,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严格各门学科课程计划,不过分抢进度,讲究速度,不重视效度。定期做好教研组、备课教学进度计划的检查和活动情况的反馈。要根据学校整体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科课时,不挤不占,不抢不要,立足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反对不经过调研,拍脑袋、凭经验的随意、主观地安排课时,从而产生两个方面的极端负面问题,一是要么导致学科间的推进的错位,或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其它学科的合理发展空间。因此,要反对“搞一刀切”,即不了解教情和学情,随意增减课时。应当要明确,在课程方案的基本框架下,慎重分析学校学科发展的现状,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课时的优化,科学地分配课时,立足于确保重点,兼顾薄弱学科,实行动态调整,重在分层推进过程中,加大了薄弱学科的课时调控。面对09年中考变化和新的形势,各学科要注意调整复习要求,夯实基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聚焦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努力从源头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教师课堂不精心备课,则不可能有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学生课堂上如何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教师要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突破口,从教学设计理论的角度,严格、科学的把握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重视课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诊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强化新课知识的反馈与矫正,切实贯彻“三备、四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三备”是指“备问题、备资源、备教法”,“四有效”是指“目标有效达成、情境有效创设、时间有效利用、反馈有效落实”。因此,如果科学的把握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减少无关低效、费时耗力诸多教学行为,那么一定可以建立一个民主高效的课堂。

同时,备课组内要坚持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测试,及时交流信息,针对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从而确保了各班级间的均衡发展。

四、加强质量过程监控和命题研究,规范作业环节,提高初三复习的有效性。

切实加强各类计划管理、课表管理、各类考试管理等,以“常规管理手册”来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校内的“教学随机视导”和学科调研,抓好阶段性教学的“问题会诊”,做好及时调整和措施跟进。各学科备课组要有强烈的质量跟踪和调控意识,统一性的单元测试题尽可能独立编制,不直接或尽量少用现成试卷,保证评价试卷贴近学生,贴近学情。各学科组单元或章节形成性测试要基本做到统一时间,及时批阅,快速矫正。学校应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的跟踪,认真抓好每次阶段性考试的质量分析会,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分析,质量分析到人,及时监控非正常差异和问题,备课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努力减少学业分化。

教师须加强对中考命题研究和“中考说明”的研讨,研究近年来中考的题型、命题走向和考试要求的变化,减少初三复习的盲目性。

若想提高学生作业布置和批阅质量,就要把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教师应认真设计或选编学生的作业、练习,注意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做好对学生的跟踪与分析,尽可能地缩小学生的分化面,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四精”即“精选练习、精编练习、精讲练习、精批练习”;“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差必补”。

五、加强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努力让学生学科均衡发展。

近几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趋向均衡,但是生源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学校又面临生源参差不齐的困难,如果教师教学针对性不强,好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能力提升受到限制,缺乏竞争力;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学习难度大,缺乏成功体验,厌学情绪浓,加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教师的教学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学科开展课外辅导和分层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分类分层,“抓中间促两头”,更要加强备课组集体研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分层次确定教学内容,在传授知识时注意难易度、深度的把握,分层设计反馈试卷,突出针对性。教学中应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密台阶,多反馈”的原则,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关注学科均衡,引导学生不偏科,注重学科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提高,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六、抓学风建设,强化学习品质,为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保证。

学科教师要狠抓学风建设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保证学习氛围能得到稳定和发展。因此,对于初三学生的行为规范检查不能放松反而应更加严格。严格的检查,使学生明确初三年级也要遵守一日常规。良好学风有利于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学生要加强学习意志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任务的阶段性和必要性,通过心理的疏导和指导,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反馈学生每阶段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纪律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对稳定学生学习情绪、促使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

七、建立网上教研平台,加强学科课程资源建设,为毕业班学科教师备课、命题减轻负担。

强化数字化资料意识,学科教研员将加强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师提供课件、试题等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料与课程资源,为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全方位搭建平台,扩大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时空,为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新的征程,新的事业,召唤着我们继往开来,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实现自己预定的奋斗目标。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 下一篇:新课程初中物理课本中插图教学的功能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