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一个人生审美句号

时间:2022-10-04 11:39:27

自画一个人生审美句号

在丹妮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刻,丹妮走了,在柴可夫斯基交响乐《悲怆》的乐声中走了,在古诺―巴赫的《圣母颂》中走了,在她自己朗读美国作家的散文声中走了,她微笑着移民到她的天国去了。

黑色之行

我坐在从法国巴黎开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欧洲之星”快车上,脑海中涌动着黑色的意识流。

今晚23时18分,我将要亲眼目睹医生如何杀死处在大痛苦中的朋友的全过程!将要在一个精确的相约好的时间、地点,与这位名叫丹妮的朋友生离死别!

涌出德国存在主义思想家海德格尔说的一句话:“人是一种奔向死亡的存在。”

亲爱的丹妮,您只有几个小时的“奔向”了。

我万万没有想到被采访的竟然会是我所认识的朋友!

早在2000年11月,荷兰议会二院开世界之先通过安乐死法案之后,我就拜托荷兰的一位画家老朋友尼古拉帮忙,找个要准备实行安乐死的采访对象。

这可是给朋友出了个天大的难题:谁在临终时愿意让人采访?哪个家庭会在巨大悲痛的时刻同意来一个非亲非故的陌生记者?

可是尼古拉居然办到了!他在前天晚上来了个让我悲喜交集的电话,说有位朋友同意请我前去参加他安乐死的仪式,条件是不要照相。这位朋友就是我们共同的朋友托莱尔的母亲丹妮!

“什么?!是托莱尔的母亲丹妮?”

“是的,是托莱尔的母亲丹妮。后天晚上11点18分,她决定让医生结束她人生最后的大悲剧。记得前年11月你来荷兰采访一个旅美中国画家的画展时,我们还一道去她们家,吃过丹妮特意为你做的荷兰生鲭鱼片和牛肉软卷饼呢……”

那天去丹妮家作客有个印象特别深刻。她看上去约60岁左右,北欧人的高个头,有些瘦弱,彬彬有礼,蓝眼睛里闪烁着对女儿邀请来的客人的热情光芒。在宽大敞亮的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打开琴盖的三角钢琴,它正在由电脑程序控制着进行无人演奏,琴键幽灵般地弹跳着。钢琴上摆着一尊柴可夫斯基的小雕像。丹妮自我介绍说是中学的音乐教师,最爱听柴可夫斯基。钢琴正在自动演奏的曲子,正是柴可夫斯基的著名钢琴套曲《四季》。丹妮说,她非常喜欢这组钢琴套曲。当年柴可夫斯基应约以12个月为题写了12首乐曲,每首都引用俄罗斯诗人的一首诗作为题诗。音乐和诗融成了描绘俄罗斯大自然每月的风景画。丹妮说,现在是11月,因此她让电脑来演奏第11首――《十一月,雪橇》。丹妮轻轻地用英语朗诵了柴可夫斯基引用的涅克拉索夫的诗句:

“别再忧愁地眺望大道,

也别匆忙地追赶雪橇,

快些把郁悒的记忆,

从你心中打消”。

丹妮是生活在音乐诗境里的充满活力的人,可是她怎么会这么快就……我此刻在想。

在接到尼古拉的电话之后,最伤脑筋的是,我该带什么样的最后的礼物去见安乐死的朋友丹妮呢?这是在网上绝对找不到资讯、没有任何人可参谋、没有任何先例可援的。

我在巴黎的家的附近树林中来回踱步苦思冥想着。当我看到一株曾被大风吹歪的栎树时,马上联想到好几年前巴黎的一场飓风。这场风把凡尔赛花园中的一万多棵树刮倒了,其中有路易十四国王和拿破仑皇帝亲手栽的极珍贵的“文物树”!凡尔赛宫管理处提出了一个“全球认养一万棵树”的非常富有人文创意的计划书:全球任何人只要出资150欧元就可认养凡尔赛花园中的一棵待栽的树,这棵树就以认养者指定的名字命名,并将写好名字的纸用特制的玻璃瓶子装好埋在树根下。凡尔赛管理处还将发给“认养证书”,根据证书的号码可以在凡尔赛的网站上查到所认养的树在花园中的位置。想到这里,我立即决定要以丹妮的名字认养一棵凡尔赛花园中的树,让丹妮的生命在凡尔赛花园延续!昨天,我去了凡尔赛管理处办理认养手续,运气不错,还有最后几个名额。我拿到了以丹妮命名的认养证书,并画出了“丹妮之树”在花园中的位置图。

我从行李箱里拿出镶在镜框中的“认养证书”,看着丹妮的名字,心中默念着:“今晚我要将这证书将这图亲手送给丹妮,告诉丹妮她将在凡尔赛花园中转世了,我会经常去看望她(它)……”

在悲怆交响乐中移民

下午6时多我就到了阿姆斯特丹。

尼古拉在电话里早和我约好,让我先到他那里用晚餐,然后一起去托莱尔家。半个小时就到了尼古拉的画室。他算好了我到达的时间,我进门时他就把咖啡煮好等我了。

在喝咖啡时,我请尼古拉给我讲讲丹妮的病情,越详细越好。

尼古拉说:“啊,对不起,丹妮的病情属于隐私,我不可能知道得详细。只是在去年底,大概是圣诞节前一星期,听托莱尔说,她母亲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肝癌,医生说只有半年的寿命了。就这些。”

“不过,我倒是能详细告诉你,关于丹妮患病的非常痛苦的细节。”尼古拉说:“我多次去医院看望过丹妮。我知道丹妮特爱听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所以特意给她买了新近录制的世界第一流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作品的CD。她很高兴,还对我说:‘尼古拉,谢谢你。我以前对你说过,只有和音乐能让人的精神远离尘世。现在我得了这个病,非常非常痛苦。现在好了,我心中有上帝,加上你给送的柴可夫斯基,我能远离尘世的痛苦了。’可是,这回上帝和柴可夫斯基都没有能帮上她。2月中旬的一天,我又去看她,镇痛药对她也越来越无济于事了。看她痉挛的脸部神情,感觉到她痛苦不堪。已经骨瘦如柴的丹妮,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在剧痛时居然把CD小唱机都捏扁了,里面的CD唱片也被捏碎了。她接着又把掉出来的CD唱片碎片死命捏进手掌里,肉中,鲜血染红了白床单。我吓坏了,立即冲上去掰开她的手掌,并大声呼叫医生……”

尼古拉接着说,为什么丹妮要准确地决定在今晚11时18分施行安乐死呢?因为丹妮是在这个时间出生的,她在追求一个时间上的圆:在来到这个世界的准确时分,离开这个世界。

“为什么要在家里举行?”我问。

“这是我们荷兰人约定俗成的习俗。以前进行安乐死的人都在家中,觉得比在公共的医院里与亲友永别更有人情味。哦,托莱尔让我们这些朋友10时到她家。”

尼古拉开车,我们穿越在镶嵌着很多条水光粼粼的运河的阿姆斯特丹夜色中。晚上10时,我们准时到达我前年来过的丹妮家。托莱尔凝重地走过来和我和尼古拉亲脸致意。

先来的亲朋好友,都平静地坐着,朝我们微微点头示意。气氛肃穆,但很祥和。

出乎我意料的是,丹妮没有在卧室中,而是斜靠在客厅里的一张床上,微闭着眼睛,在象征性地迎接客人。

更出乎我所料的是,客厅里没有笼罩着黑色的阴气,灯光很亮,放满了鲜花,那是各种颜色的郁金香。

三角钢琴没有像我上次来时那样打开,也没有用电脑进行无人演奏。它沉默着。琴盖上放着丹妮的一幅很大的彩色照片。

从客厅一侧的飞利浦牌音响中,传来令我非常惊诧的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么会选放这首乐曲?这是柴可夫斯基大型作品中最开朗、最欢快的一部,完全没有柴氏作品中的主流主题――厄运的袭击、命定灭亡的情绪,基调是那样愉悦和明快。(后来,托莱尔告诉我,环境的布置、音乐的选择、永别的程序全都是她母亲亲自决定的。)

还有一个“布景”让我琢磨不透:在丹妮面对着的那面墙上,我记得原来挂着的是仿制梵高的《教堂》的一幅印刷品,可今天却被一块很大的白色塑料布覆盖上了。这是干什么?

此刻我什么都不便去问。

我拿着凡尔赛花园“认养证书”的有机玻璃镜框,走向斜靠在黄色枕头上的丹妮,向她讲述了写着丹妮名字的这张证书的来龙去脉。

我又郑重地展开一张凡尔赛花园的园林示意图,指着图上的一棵树说:“丹妮,这棵树是以您的名字命名的,您将在凡尔赛花园转世,我会经常去看望这棵树――看望您。”她睁开了眼睛,看着图上写着“丹妮”的那棵树,再把眼光停留在证书上的“丹妮”,嘴角露出了笑意,本来灰暗的眼睛突然泛出了亮光――那是泪光,她艰难而清晰地对我说:“谢谢……我真的很高兴……您给了我最后的欢乐……没有想到……一生中最喜出望外的礼物……最后的也是最好的礼物……”

丹妮让托莱尔把“认养证书”的镜框放到三角钢琴上她的照片的旁边,她嘴角挂着笑意轻轻地念着:“转世到凡尔赛……”

辉煌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结束了。换了音乐。阴沉的引子充满沉思和叹息,我一听就知道,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悲怆》。这是柴可夫斯基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由他指挥首演十天后他就与世长辞了,因此音乐史家称《悲怆》是柴可夫斯基最后的“天鹅之歌”。我知道现在开始播放这部交响乐意味着什么。丹妮的“天鹅之歌”开始了,生命进入精确的倒计时。我的心发紧,心律又是一阵紊乱。

在交响乐声中,丹妮对面墙上的那块白色塑料布突然亮了起来,放映丹妮的生平照片:母亲怀中的丹妮,三岁弹钢琴的丹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乱中的丹妮,穿着婚纱的丹妮,在音乐课堂上的丹妮,在地中海度假护着托莱尔游泳的丹妮……直到病床上的丹妮。

《悲怆》进入了第四乐章,柴可夫斯基故意破坏了交响套曲的古典规范,终曲不再是贝多芬式的英雄性快板,而是低沉浑厚的慢板,渐行渐远地行进着。主部主题,以悲哀叹息的音调、不稳定的和声、弦乐组交错的声部,组合成令人心碎的音响;副部的旋律虽然也染上了悲哀的情感色调,但还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眷恋,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并且在高潮的地方还发出了孱弱的对死亡的抗争。然而,抗争是徒劳的,只会造成更巨大的痛苦,于是主部副部一起缓缓地平静地结束在冰冷的终点。

接着,圣歌响起,丹妮的教友们在合唱古诺―巴赫的《圣母颂》。在《圣母颂》中,播放丹妮早就录好的声音。事后我听托莱尔说,那是美国作家奥格・曼狄诺的散文《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是她病后在互联网上读到的,她很喜欢,拷贝到电脑里,然后对着录音机录了下来。

丹妮浸在病痛中的有点颤抖的声音流――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要如何利用这最后、最宝贵的一天呢?首先,我要把一天的时间珍藏好,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滴漏。我不为昨日的不幸叹息,过去的已够不幸,不要再赔上今日的运道。

时光会倒流吗?太阳会西升东落吗?我可以纠正昨天的错误吗?我能抚平昨日的创伤吗?我能比昨天年轻吗?一句出口的恶言,一记挥出的拳头,一切造成的伤痛,能收回吗?

不能!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我不再去想它。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该怎么办?忘记昨天,也不要痴想明天。明天是一个未知数,为什么要把今天的精力浪费在未知的事上?想着明天的种种,今天的时光也白白流失了。走在今天的路上,能做明天的事吗?我能把明天的金币放进今天的钱袋吗?明日瓜熟,今日能蒂落吗?明天的死亡能将今天的欢乐蒙上阴影吗?我能杞人忧天吗?明天和昨天一样被我埋葬。我不再想它。

…………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如果这是我的末日,那么它就是不朽的纪念日。我把它当成最美好的日子。我要把每分每秒化为甘露,一口一口,细细品尝,满怀感激。我要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我要加倍努力,直到精疲力竭。即使这样,我还要继续努力。今天的每一分钟都胜过昨天的每一小时,最后的也是最好的……

客厅里的电灯渐暗,在丹妮的周围点燃了和丹妮年龄相当的73支蜡烛。丹妮睁开了眼睛,嘴角挂着笑意,艰难地抬起放在胸前的右手,微动着手指向大家挥手告别。亲友们也向她无言挥手。丹妮按了手边的按钮,一位穿着洁白大褂的女士从一个房间出来,提着一个盒子,走到丹妮床边,微笑着,向丹妮微微挥手致意。然后坐下来,拿出注射器。

《圣母颂》在进行着……

丹妮的录音《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播放着……

白衣女士拔出针头时,丹妮的头侧向一边。

她安详地长眠了。

客厅里的时钟正指向11时18分。

在丹妮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刻,丹妮走了,在柴可夫斯基交响乐《悲怆》的乐声中走了,在古诺―巴赫的《圣母颂》中走了,在她自己朗读美国作家的散文声中走了,她微笑着移民到她的天国去了。

她如意地给自己画上了一个人生审美句号……

上一篇:航天飞机时代终结? 下一篇:南海风云:动态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