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04 10:51:2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探讨

摘要: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46-01

传统的教学论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的,而现代教学论则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本质与任务。学生的发展包括能力、智力、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等。情境教学是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的,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包括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情感、意志、思想品质及个性的发展。

1.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1.1 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由于儿童的天性,其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1.2 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1.3 融入情境。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来激发学生的情绪及情感的。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境为载体,以情感为动因,以审美为手段,感受"美"中激发"情",情动而辞发,辞发即情升,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

1.4 优化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如教《猫》一课,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生活当中真实的猫,上课时候让学生说一说各自观察猫的神态是怎样的?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猫呢?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1.5 营造情境。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思考。由此,我们在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味。

1.6 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2.情境教学的方法

2.1 借助多媒体的图画再现情境。借助多媒体的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多媒体的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多媒体的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多媒体的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再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配上有感情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2.2 创设极富生活化的情境。语文文本中有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以课文《自然之道》为媒介,告诉学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从了解本地环境的角度入手,安排了以"大自然的启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利用现有手段,实地调查搜集材料,从而展开研究。学生兴致勃勃地选择自己研究的问题,如有研究"小丹河的变迁"的,有研究"仿生知识知多少"的,还有研究"我的发明创造"的……从自己身边真实可感的事件中去真正体会"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领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教学是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4 创设表演情境。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我在讲授《扁鹊治病》一课时,就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表演话剧的方式再现课文内容,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也深刻了许多。,从而调节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进入了情境的角色中去。

再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组成"环保小卫士"调查组。我用这样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黄河近2000年来表现不良,在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现在,我们四年级四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黄河进行立案调查。调查涉及四个选题:原来的黄河、现在的黄河、现场勘查、当地居民表现。要求:6人一组,讨论决定其中的一个选题。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宣读。"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在合作互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民主讨论中积极创新,从而为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打好基础。

总之,利用情境教学,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上一篇:情境教学对提升聋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