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加速“松绑”

时间:2022-10-04 10:50:43

保监会推出险资新管家,是加速市场化进程的表现。随着保险资金对外投资渠道的迅速拓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加,保险业在综合经营中正迈入开放、创新、改革的市场化运作新阶段。

10年前,投资房地产对于险企来说,是一件“碰不得”的事,而如今,无论是债券、基金、股票、PE,还是不动产、QDII等,都已经为保险资金敞开了大门。

继9月26日公布首批获准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9家机构后,10月12日,保监会再次《关于确认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报告事项的公告》,公布了第二批17家可以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机构名单,10月23日,保监会又公布了第三批可以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人名单,共有14家机构入围。截至目前,共有40家机构获得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资格。

从2002年底的5799亿元,到2012年6月底的6.78万亿元,中国保险业资产总额在10年间增长了12倍。这10年来,随着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保险创新大戏不断上演,改革步伐越迈越大。在资本实力提升的同时,从严管到放开,从渠道狭窄到投资多元,从品种单一到百花齐放,保险资金运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循序渐进

在国内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出现之前,保险资金主要存在银行中。数据显示,早在2003年底,银行存款在保险业的主要资产结构中所占比率就已高达49.87%。9年过去了,险资储存渠道并没有多大改变,险资风险完全集中于银行,资金安全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成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迫在眉睫。

在2004年4月保监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以前,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成立、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03年11月注册成立,两家公司的成立开启了我国保险资产管理集中专业化运作的试水历程。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实施,华泰资产管理公司、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暂行规定》实施后第一批批准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紧接着在2006年,又相继批准了泰康、新华、太平洋、太平人寿4家专业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1家外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友邦设立的外资保险管理中心)在我国建立并开展业务,逐步形成了国内9家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以及1家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的9+1行业格局。全行业八成以上的资产集中在这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手里。这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开展第三方委托等业务,已悄然转化为面向社会的资产管理平台转变。期间,作为保险资金专业化运作平台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日益体现出其专业化优势。拥有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日益成为一批中小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

但此后4年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审批一直处于停摆状态。自2010年末以来,保监会重新启动了新一轮资管牌照的发放,添了安邦、生命、光大永明、合众4家资产管理公司。2010年保监会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保险公司设立公司治理完善、股权结构合理、市场化运作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进保险资产管理专业化建设,深化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其中,生命人寿成为第一家允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小险企,打破了持续多年的9+1格局。

2012年6月,阳光保险、民生人寿及中英人寿等三家保险机构筹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申请已获得通过。此次获批的三家保险公司均属中型保险公司(集团),而中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批筹备,正是保险业打破资源壁垒的一个缩影。

现今,在新政《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一东风的吹拂下,共有40家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

上一篇:甩开膀子:开放促改革 下一篇:刘冬姣:养老社区市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