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词典时如何处理状态形容词与其后的“的”

时间:2022-10-04 10:41:05

摘要“的”到底是不是状态形容词末尾的构词语素,是一个一直没搞清楚的问题,因此,辞书中的状态形容词与“的”的关系的处理一直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我们从词典编写的规范化出发,在尊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处理状态形容词与末尾“的”的关系的意见。

关键词状态形容词的构词语素

状态形容词,亦称形容词生动式、形容词复杂式、状态词等。状态形容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普遍存在。本文讨论的状态形容词不包括带前缀的状态形容词。

一、问题的提出

在编写《东北方言概念词典》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就是状态形容词与末尾的“的”如何处理,“的”是不是状态形容词的一个构词语素,如“吧儿吧儿”是一个状态形容词,还是“吧儿吧儿的”是一个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哈尔滨方言词典》《黑龙江方言词典》《关东方言词汇》《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词典。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这些词典中,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各词典所收立的状态形容词中都有不少以“的”为词尾的词条,当然也有更多的状态形容词不以“的”为词尾。各词典中以“的”为词尾的词条举例如表1(设A、B、C、D为词根,XYZ为词缀):

从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办法来看,《哈尔滨方言词典》和《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哈尔滨方言词典》中收立的带“的”尾的状态词大都是“AB的”或“AB儿的”结构。此外为叠音的“AA的”结构,其他结构的状态词个别也有以“的”为词尾的,但数量很少。

《现代北京口语词典》收立的带“的”的状态形容词主要是重叠式和“AB的”式,重叠式的包括“AA的”“ABAB的”“一A一A的”结构,个别也有其他结构的“的”尾状态形容词,如“寡妇失业的、劲儿拉味儿拉的”等。

表1

辞书结构哈尔滨方言词典现代北京口语词典黑龙江方言词典

关东方言词汇

AA的

N儿N儿的、颠儿颠儿的、门儿门儿的、蔫儿蔫儿的

吧儿吧儿的、饱儿饱儿的、沸儿沸儿的、劲儿劲儿的、撩儿撩儿的、缕缕的、门儿门儿的、J儿J儿的

门儿门儿的、日日的、悠儿悠儿的、仍儿仍儿的、火儿火儿的、吱儿吱儿的、乱儿乱儿的、妥妥的、拉拉的、咧儿咧儿的、板儿板儿的

叭叭的、摆儿摆儿的、绷绷的、火火的、劲儿劲儿的、溜溜的、悠悠的、闷闷地、腆腆地

AB的圆乎的、圆乎儿的、直溜(儿)的、准称儿的、老实儿地、浑儿画儿的、影绰儿的、赖蒿(儿)的

稠糊儿的、哼儿哈儿的、横儿纵的、红臊儿的、撩儿敲儿的、溜儿秋儿的、美儿侈儿的、齐刷儿的、忒儿沓的、踢儿蹋的、稀溜儿的、气儿棒儿的

丁儿香儿的、鸟儿悄的、尖溜儿的、丢当儿的、吱儿拉的、冷落儿的、妖叨儿的、w儿喀的

薄扇儿的、刺儿哄的、浑儿画的

AXY的

麻拘连的

干得噜的、毛的噜的、火呲燎的

熬巴登的、笨巴哧的、喳巴啦的、笑拮痰亍⑿咪嘻儿地

AXX的恶滋滋的干乎乎的

潮漉漉的

ABCD的

跟头把式的粗声大嗓地、瘪目瞎眼的

AXYZ的干巴活叶的、血赤糊拉的汗马流星的

ABAB的(AXAX的)

屁颠儿屁颠儿的不可儿不可儿的、逛等逛等的、忽囊忽囊的、糊泞糊泞的、滋歪滋歪的闷吃闷吃的咕囔咕囔的

一A一A的一楞一楞的、一剜一剜的、一窝一窝的一愣一愣的其他老娘们家家的、大舌头啷叽的、白白话话的寡妇失业的、劲儿拉味儿拉的

老末喀哧眼的、兴兴巴拉的

带搭不稀理的、淡清拉水的、笑模笑样地

注:这四部词典中的“de”尾大多写作“的”,也有个别写作“地”,如“闷闷地、笑模笑样地、粗声大嗓地”,等等。

《黑龙江方言词典》在处理该问题时采用三种办法,第一种是一些状态词以“的”为词尾,如上表;第二种是不以“的”为词尾,如“美丢丢、格格楞楞”等;第三种办法是两可的,如“青草没棵(~的)”等,但是,什么样的带“的”,什么样的不带“的”,什么样的两可,无规律可循。

《关东方言词汇》所收“的”尾状态词的数量也不少,但也没有发现处理的规律。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在“凡例”中予以说明:

重叠式在口语中经常带“的”或“儿的”,条目中一般不加“的”或“儿的”,只在注解前面加“(~的)”或“(~儿的)”,如,【白花花】…(~的),【乖乖】…(~儿的)。

《现汉》中大多数的“AA”式、“ABB”式状态形容词都是按照“凡例”所说方法处理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有些“ABB”式状态形容词在注解前面没加“(~的)”或“(~儿的)”,如“肥耷耷、乐陶陶、喜洋洋、笑哈哈”等。第二,“凡例”中未加说明的非“AA”“ABB”格式的状态形容词在收立时表现出不一致性,有的在词目后加“(~的)”或“(~儿的)”,有的不加,如表2:

表2

加(~的/儿的)不加(~的/儿的)

AABB式病病歪歪、大大咧咧、跌跌撞撞、疯疯癜癜、疙疙瘩瘩、鼓鼓囊囊、花花搭搭、花花绿绿、急急巴巴、满满当当、漫漫登登、慢慢腾腾、 慢慢悠悠、密密层层、密密从从、密密麻麻、密密匝匝、跑跑颠颠、曲曲弯弯、松松垮垮、稀稀拉拉巴巴结结、半半拉拉、大大落落、纷纷扬扬、神神道道、熙熙攘攘、嘻嘻哈哈

ABAC式怪模怪样、慌手慌脚、闷声闷气滑头滑脑、毛手毛脚、虎头虎脑

ABCD式黑更半夜、急赤白脸、死气白赖、蔫头耷脑、油脂麻花、爱答不理粗手笨脚、灰头土脸、欢蹦乱跳、黑灯瞎火、油头粉面、油头滑脑、欢蹦乱跳

AXYZ式白不呲咧、黑不溜秋、黑咕隆咚、红不棱登、花不棱登、死气白赖、酸不溜丢老实巴交

ABXX式可怜巴巴死气沉沉

(2)同一部辞书内部对该问题的处理不统一,有的在词目后加“的”,有的不加,什么样的加什么样的不加没有规律和标准。如表3:

颠儿颠儿――摆儿摆儿的、肥嘟噜儿――肥嘟嘟的、汗巴流水儿――汗马流星的、急溜溜――急闹闹的、酸气拉哄――酸啦巴唧的

黑龙江方言词典格格楞楞――格格央央的

哈尔滨方言词典绊绊磕磕――白白话话的、娘们家家――老娘们儿家家的

(3)各辞书之间处理不一致,同样一个词,在这部辞书里加“的”,在那部辞书里不加“的”。如表4:

立目时普遍存在而且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除词典之外,其他一些关于状态形容词的研究也存在这个问题。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讨论了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构成,他所列举的各种结构的形容词生动形式都是以“的”为词尾的,如“红红的、红通通的、白不呲咧的、慢慢腾腾的、胡里胡涂的、笔直笔直的”等。也就是说,吕先生认为,形容词的生动形式都以“的”为词尾。熙(1982)认为有两种结构类型的状态形容词以“的”为词尾,即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如“小小儿的”)和“f+形容词+的”形式(如“挺好的”)。另外,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如“干干净净”)可带“的”可不带“的”,其余类型的都不带“的”。尹世超(1998)认为,状态形容词有三种类型是以“的”为词尾的,即“AA的”式(如“瘸儿瘸儿的)、“一AA的”式(一呜呜的)和“AB的”式(如“狼哇的”)。

可见,几位先生对于状态形容词词尾的“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状态形容词在进入句子的时候,后面多数接“的”,这样长期高频的使用,很容易把二者看作一个整体,也就难以划清二者的界限。熙(1997)在研究形容词及“的”的时候,一直是以“X的”为研究单位,他不肯定“X的”是词还是比词大的单位,即不肯定“的”是词尾还是独立的虚词。

吕先生在讨论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功能时,特别强调了形容词生动形式进入句子时带不带“的”的问题,认为除个别情况外,形容词生动形式进入句子时后边都要带“的”。

黄国营(1982)认为,复杂形式形容词很少不带“的”,不带“的”的地方,都可以加上。换句话说,这些复杂形式形容词后边的“的”已成为形容词自身的一部分。

状态形容词进入句子时后面经常接“的”,是由状态形容词的功能和“的”的功能决定的。熙(1982)指出,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黄国营(1982)认为“的”字有形象化作用。刘公望(1982)则把形容词性短语的生动式后面的“的”称为状态助词。

我们不过多讨论“的”的性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辞书立目时如何处理状态词的词形,即“的”到底是不是构词成分,谈谈我们的看法和处理意见。

三、解决办法

事实上,状态形容词后面“的”的性质并不相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有构成状态形容词的作用,也就是加“的”以后,才是状态形容词,否则前面的成分要么不成词,要么属于其他词类;而另一类“的”则没有成词作用,即加不加“的”,前面的成分都成词,加“的”以后并不能改变前面成分的词性。有成词作用的“的”,当然是状态形容词的构词语素,辞书立目时绝对不可省略,而没有成词作用的“的”,则可统统省去。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1.“AA”式和“AA的”式

“AA”式状态形容词主要由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构成,如“好好、乖乖”等。还有一部分“AA”式状态形容词由不是形容词的单音语素重叠而成,如“门儿门儿、沸儿沸儿、悠儿悠儿、J儿J儿、劲儿劲儿”等,这些“AA”式状态词多有拟声功能或摹状功能。这类状态词后面加不加“的”都不能改变前面成分的性质。因此建议不加“的”。

“AA的”式状态形容词主要由双音节动词“AA”加“的”构成,如:吧吧+的吧吧的,NN+的NN的,嘞嘞+的嘞嘞的,等等。这些双音节动词没加“的”之前,后一音节为轻声,加“的”后又还原为原来的声调。双音节动词“AA”的句法功能和其他动词没多少区别。如做谓语,虽然动词和状态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但二者做谓语的条件还是有区别的,如:

(1a)你别在这瞎吧吧了。

(1b)~你别在这瞎吧吧的了。

(2a)那个人可能吧吧了。

(2b)~那个人可能吧吧的了。

这两组例子说明,不带“的”的双音节动词做谓语可以比较自由地受状语修饰,而加“的”后的状态词受状语修饰不很自由。

这种情况下的“AA”与“AA的”的词性完全不同,句法功能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认为“AA的”后的“的”为状态形容词的一个构词语素,绝对不能省略。

2.“AB(儿)”式和“AB(儿)的”式

“AB(儿)”式状态形容词由双音节性质形容词变化而来,原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第二个音节多为轻声,变成“AB(儿)”式状态形容词时第二个音节变为阴平,且音长明显增长。如:

(3a)那棵树很直溜。(性质形容词)

(3b)你给我直溜儿站着。(状态形容词)

“AB(儿)的”式由语素“A”+语素“B”+“的”构成,“AB”在没加“的”的时候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独立的语素,没有“的”,“AB”不成词,如“丁儿香儿的、鸟儿悄儿的、哼儿哈儿的、笑呵的”等等。显然,“AB(儿)的”式中的“的”也是不可省略的构词语素。

3.“AABB”式和“AABB的”式

“AABB”式是加不加“的”性质都不会发生变化的状态形容词,如“慢慢腾腾”,词典立目时直接作“慢慢腾腾”即可,不必作“慢慢腾腾的”或“慢慢腾腾(~的)”。

“AABB的”式状态形容词后“的”有改变前面成分词性的作用。“AABB”多是谓词性的,加“的”后才是状态词。

《现汉》把“跑跑颠颠、嘻嘻哈哈、哭哭啼啼”等都标注为状态词。以下是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搜索到的几个句子:

(1)自己没有产值,没有利润,只管贯彻上头精神,送往迎来,跑跑颠颠。

(2)凭着这种“背”的精神,跑跑颠颠半年,年底就扭亏为盈。

(3)你呀,怀孕了,还这么跑跑颠颠地,也不注意一点,这一胎要是又掉了,你老公可就有话说了。

(4)官兵们先是嘻嘻哈哈了一阵,然后很深刻地说也就是说说罢了。

(5)两人在铁道上嘻嘻哈哈的,还捡小石子互相扔着玩。

以上例句是“AABB”和“AABB的”式词语做谓语的句子,我们发现,这两者做谓语时功能是不同的,“AABB”做谓语表示陈述,而“AABB的”做谓语表示描写。“AABB”是谓词性的,加“的”后才变成状态形容词,因此,“的”为构词语素,不能省略。

4.“一AA”式

“一AA”式中的“AA”多为拟声词,两个音节都读去声。“一”起加强语势的作用,“一AA”式在句中多做状语或补语,做状语时一般不带“的”(如:一呜呜哭)。拟声词本来就是描摹声音的,加“的”后并不能改变其描写性。因此,立目时可不带“的”。

5.其他类型

其他结构类型的状态形容词,很少见到其后的“的”有改变前面成分词性的情况,因此,立目时,“的”可一律省略。

6.关于“的”与“地”

状态形容词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描写性,既可以描写事物状态,也可以描写动作行为。因此,在确立词形的时候,应一律写为“的”。至于进入句子做状语时写为“地”,则是句法层面的要求。

四、结语

辞书中的状态形容词与“的”的关系的处理一直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辞书的编写与语法研究不同,需要制定规范,而规范的制定又要合理。我们从词典编写的规范化出发,在尊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本着简单便于操作的原则,制定了状态形容词词形确立的标准。制定标准的依据是,如果加“的”后的“X的”为状态形容词,而没加的“X”不是状态形容词,或根本就不成词,这样的“的”为状态形容词的构词语素,词典立目时决不可以省略。如果“X”成词,且

加“的”后不能改变前面“X”的词性,那么“的”不是状态形容词的构词语素,词典立目时可以省略。

参考文献

1.陈刚,宋孝才,张秀珍编.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7.

2.黄国营. “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1982(1).

3.李荣主编,尹世超编纂.哈尔滨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4.刘公望.关于状态助词“的”.兰州大学学报,1982(2).

5.刘小南,姜文振.黑龙江方言词典.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6.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王博,王长元.关东方言词汇.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8.尹世超,陈淑编.哈尔滨市志・方言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熙. 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梁晓玲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150025)

(刘宇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黑龙江150001)

上一篇:不同碱性材料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下一篇:优质中熟线椒新品种辣丰三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