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现在高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

时间:2022-10-04 10:29:33

材料表现在高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

内容摘要:文章探讨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材料作为形式媒介引入基础教学,把教学任务和实际项目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运用材料进行制作或创作,把前期操作与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基础教学过程,真正地为专业教学服务。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可构建并拓展艺术设计的“材料运用学”。

关键词:材料表现 高职 基础教学

教学改革是教育的永恒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美术技术工作者及相关设计人员,其实践与操作能力强应该是这类学生的主要特征。但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有关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还是以纸上再现对象为主要内容,局限在明暗、质感、体积的描摹层面,更多地侧重于技法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实施“基础―专业基础―实训”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的知识是被割裂的,各成体系,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的特色与职业教育自身的优势没有得以体现。因此,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程面临着很大挑战,如何从技术的基础转向全面要求创造、创新的基础?如何使“共同的基础”成为不同专业有效的基础”① ?这都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笔者以为,突破思维的局限当为首选。教育者不能让学生仅依靠铅笔、水粉、油画颜料等去完成作品,而是应该让他们学会将各种材料引入基础教学,让学生通过制作去表现或创作作品。在国外,把材料纳入艺术设计教学早有先例。在最早的、享有盛誉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有关基础训练中就早已包含基本材料的研究。他们认为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运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与各种材料打交道,从中选择适合表现自身创造力的材料;不同材质以及不同的加工工艺,可以给设计者带来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有时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促进新产品的问世。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国外其他院校都有借鉴与应用。在国内,各高职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中,材料的应用在各专业课程中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在基础教学中。

众所周知,设计师首先面临的是“创造”的问题,而不是“再现”。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更应该启发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在观念和方法上引导他们,注重他们的个人能力的培养。如在多次实践教学中,笔者力求学生的作品最终要用材料表现出来,因此很多学生课后都会到处收集材料,纷纷动起,不亦乐乎。这样的尝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笔者感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运用材料,以材料带动和拓宽学习学的思路,可以丰富造型语言。通过搜集材料,筛选并重新处理材料,通过拼贴、制作等更接近设计活动的手法,可以很好地完成从平面形态到空间构建的练习,因此以材料为形式媒介引入基础教学,是对造型基础教学一种新的尝试,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推动他们的个人感受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部分的学时数有限,在短短的几周时间里,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成为最关键因素,而材料表现课程也仅是整个基础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内容。笔者以设计色彩实验课程为例说明。我们根据各专业特点,按照“趣(培养兴趣)实(实践、实训)疑(设疑、质疑)创(创作、创新)”的思路,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把教学任务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即做真题,做实题),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来组织安排教学,最终用材料进行制作(创作)。

课题一:材质与肌理研究1――体验不同材料肌理的形式意味。能力表现:围绕肌理组织的视觉特质,培养对于形体与空间意象的反映,以此体现媒介的特质。要求:收集各种材料,通过拓印、复印、拼贴等方式来练习。要求每一幅作品体现一种由肌理形成的情调或风采,创造一种表达情感的力度。每幅4个构图,尺寸不限,手法不限、材料不限。评分要点:以手段多样、画面感染力强为主。

课题二:材质与肌理研究2――材料置换。能力要求:强调材料的肌理与形态表现的主动结合,通过材料的置换创造新的视觉形态。要求:选择一幅优秀作品,选用不同的材料与图形置换,注意材质与材质、图形与材质的结合,形成不同的画面效果。评分要点:材料语言丰富、到位,画面感染力强。

课题三:综合材料表现研究――装饰艺术品设计(壁画、壁饰等)。能力要求:体现综合材料的表现能力,完成艺术品设计。要求:根据项目要求,设计并制作壁画或壁饰,主题鲜明,体现材料的特殊性及视觉效果。注意画面的色彩关系。评分要点:材料语言丰富、到位,画面感染力强。

前两项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所带来的画面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装饰艺术品设计项目做前期准备。关于壁画和壁饰设计的课程内容,很多学校都是在学生二年级的专业技术课才会学习,而这个教学计划是将创作的思路在基础课里就有所灌输,只是对作业的要求和目的不同。同时,在基础课里,我们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项目的全过程,从了解项目到接受委托方的设计任务总体要求设计目标市场调查创意设计设计表现制订实施方案(包括材料选用、成本核算、工艺流程)方案制作投标反馈等,通过全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得到锻炼,其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无疑是全方位的,这往往能够极大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其针对性也更强。

材料是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材料的介入就是一个学习利用材料进行创造、创新的过程,大大扩展了教学的思路。学生由关注静物台上的静物进而转变为关注生活、关注材料、关注时代,同时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与社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是一步大的迈进。关键在于根据项目需要,学会正确地选择与应用材料,重点在应用,而应用的重点则是在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追求合理的经济性和最佳视觉效果的有机统一。

总之,教学体系是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的,材料表现在艺术设计教学的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分专业、分阶段地规划和安排教学,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合理、系统。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可构建并拓展艺术设计的“材料运用学”,笔者期望这可以成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和亮点。

(注:本文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8CGB30)

注释:

①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作品范例编委会.基础展望――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研讨会文集[C].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7:3.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王.设计基础中的材料表现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作者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独立学院会展与展示设计专业(方向)构建校企合... 下一篇:高等院校设计色彩课程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