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创造”教学中营造氛围

时间:2022-10-04 06:37:01

如何在音乐“创造”教学中营造氛围

摘 要 营造“创造”教学,关键是营造一个符合21世纪教育特点的、全新的、宽松的、有利于开发创造潜能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创造 营造 氛围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15-02

营造是教学双方事先有目的有意识地强化准备阶段的有利因素、遏制不利因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所做出的努力。“氛围”指周围的情调的气氛。该怎样营造“创造”教学氛围呢?有以下几方面供参考:

一、环境营造氛围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教学环境,这里主要指教学环境。比如:教师穿戴整洁,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就是在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能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畅所欲言,丰富联想。再如为配合歌曲《望星空》将室内灯光调得幽暗些,以表现宁静恬美的夜晚,就是通过改变物化环境,烘托教学气氛。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联想: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调皮地向我们眨巴着眼睛等等。学生思绪一下就打开,他们会驰骋在奥妙的夜空中想象、创新,甚至有想到上面看看的愿望,有这种环境氛围,学生更容易把握歌词的意境,更能联想、创造。

二、语言营造氛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创造教学中,老师优美的语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交流”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出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教具营造氛围

那天,我去听一节音乐课,一走进教室,看到地上放了很多东西,诸如碗、盆、筷子、饮料瓶、黄豆、沙子、塑料袋、纸等等,五花八门。当时,我挺纳闷,音乐教材上没有哪一课需要这么多的教具啊,这位王老师究竟要上什么内容呢?带着不解,我静静地等待着谜底。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放了很多东西,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生:“能!”师:“那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们顿时忙碌起来,有的用筷子敲打碗、盆子;有的把纸揉一揉、甩一甩;有的在塑料瓶里装上黄豆使劲摇;有的在塑料袋里吹足气,扎紧袋口,使劲一踩,“啪”……花样百出,他们创造性地摸索出了很多方法,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居然成了每个孩子有趣的学具。

“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东西制作一个沙球呢?”

“能!”一个孩子拿着装了沙子的塑料瓶走倒面前,“老师你听!”他轻轻地摇起来。

“啊,你真聪明,让我们和他一起来制作沙球吧。”

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在鼓上使劲地一下“咚!”有的小心翼翼地“咚咚咚”,通过亲身体验,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了音的“强”和“弱”。

学生听懂了“强弱”,这时我也明白了,这节课王老师是要教学生认识音的强弱。

王老师用一些简单、普通的瓶瓶罐罐完成了一节精彩的音乐课教学,这是她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的结果。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同时又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课程资源就来源于生活,它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新课程将因我们的创造而精彩,梦想将因我们的自信而成真!用简单的教具营造出快乐的课堂。

四、问题营造氛围

问题氛围法指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想象力。如在欣赏《百鸟朝凤》时,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好象来到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完后,学生会纷纷举手说出许多不同的想象。复听时,再让学生边听边欣赏森林中百鸟齐乐的录象,进一步领略音乐的形象美。最后,再让学生说说第一次欣赏《百鸟朝凤》时所想象到的而在录象中却见不到的神奇景象。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形象地领会“想象”的创造性特点。

在营造氛围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创造能力。

1.学做音乐小老师。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要求。而在创造性教学模式中,可采用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方法,让学生做做小老师,进行学习。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爱好不同,每个学生所创造的动作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学生边创造动作边随音乐不断变换,要求动作尽量不重复,其他同学跟着做。在游戏中既培养了创造力,又培养了记忆力。

2.学做小小作曲家。中高段音乐课本中经常有让学生唱旋律小节,并给这些小节编成乐曲的作业,这是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好途径。在做这些作业时,教师可采用“小鸟飞呀飞”――学做小小作曲家的方法,寓作业于游戏中,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活动时,请一些学生做小鸟,头饰上写上小节旋律,让几位作曲家带着小鸟飞一飞,给小鸟排排队,然后让学生唱一唱,比比谁作的曲子最动听。

3.学做小小演奏家。乐器进入课堂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必由之路,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情操,它可以让学生了解迷人的器乐世界,将学生引入神气辉煌的器乐殿堂。在“我给歌儿来伴奏”中,使学生在每次演奏时获得成功的满足、欣慰。“我给歌儿来伴奏”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竖笛、口琴伴奏,更可以用一些打击乐器伴奏;它可以是由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自由地进行伴奏,以达到最生动的目的。这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声音的敏锐感,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塑造“我能行”的良好心理品质。

总之,在音乐课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天赋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上一篇: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因素与对策探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