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指导工作研究

时间:2022-10-04 06:17:56

新时期职业指导工作研究

摘 要:本文就新时期职业指导工作如何科学创建优质服务体系,转变观念,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展开探讨。对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职业指导工作效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职业指导;服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35-02

一、更新观念,科学创建全程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校逐步重视了职业指导工作,并创建了以指导为核心的职业指导工作模式,旨在令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提升求职能力。然而该类指导工作模式在实践进程中却体现了一定弊端,即从事指导工作教师往往以管理人员身份自居,进行就业形势的教育传播,针对学生实施评价鉴定,并基于其职业需求直接对学生选择职业给出分析与建议。这样一来,便会令学生主观的思维意识、情感认识、能动性、职业理念被不良忽视,无法发挥求职探索进程中的能动意识以及自主创造力,进一步对职业指导工作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杜绝这一弊端,应基于全程理念创建职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其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创造证明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为之不断努力、勇于拼搏。指导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对学生职业发展综合能力的教育,塑造其形成良好的决策执行力,令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取长足发展。同时,应主力探究如何全面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令其在职业成长进程中赢取主动、抓住机遇,实现全面发展。基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较多学生没有对当前社会形势做到全面了解,过于理想化的看待就职择业,其一旦走向社会,便会被无情的现实所打击,进而产生畏惧之感。为此,各类学校应科学创建全程职业指导服务管理体系,由入学开始,便做好服务咨询工作,科学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社会、了解专业发展动向,洞悉市场变化特征,进而激发自身对专业学习的良好兴趣,并主动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同时,全程发展指导模式应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实践活动,与各类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提升学生主动性与职业意识,令其走进企业,通过实践锻炼真正提升就业能力,强化自我,磨练自身,进而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

二、促进职业指导教育与第二课堂实践培训的完善结合

职业指导工作的优化开展不仅应设置良好的第一课堂课程培训体系,令其成为教育指导主要阵地,同时还应引入第二课堂实践培训,促进两环节教育的有效配合。可采用不同年级分别授课培训的第一课堂教育模式,同时引入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培训体系,建立校园职业社团,开展生动丰富的模拟实训演练,提升学生的广泛体验与参与热情。职业指导课程培训体系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指导不同,其并非实务实践,而是富含生动的体验性。因此实践教育阶段中不应仅注重理论传授、评价探讨,更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性,令其通过实际演练、全面培训、获取求职宝贵经验、形成深刻体验,进而建立完善的自我职业形象,通过科学深入的思考真正确保自我实现,并科学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举办团体性的职业培训辅导活动,基于社团模式开展社会实践,引入学分认证体制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进而令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目标,激发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的优势互补与相互促进效能。

三、完善构建职业指导管理服务中心

基于全程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应完善构建由学校及院系组建的职业指导服务中心,促进职业指导服务管理有效向院系回归,进而真正将各项细节工作落实到位,发挥优质作用。校院两级工作服务中心的建立,应着重做好职能明确及定位。前期学校管理中心应科学做好指导服务管理规划,通过深入市场全面调研,强化校企合作,并将相关工作部署安排传递至院系中心。同时,院系管理服务职业指导中心的创建应充分贴近专业就业特征,开展面向学生的服务咨询与教育工作。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应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提供个性化帮助,令其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掌握择业技能、求职技巧,树立良好的职业目标,更新错误就职理念,进而提升就职就业效率。

四、提供完善保障,优化服务效益

优质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应科学落实各项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机构组织。同时配备业务专精、高度负责、品质高尚的工作人员。办学发展进程中,较多学校主体以科研教学为工作核心,势必令职业指导工作被不良忽视。因此应科学实现范围延伸,关注学生建设发展,基于市场特征与需求进行人性化的办学,全面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学校应首先由组织构建入手,提供完善的保障,配备掌握心理学、法学、职业教育、专业学科理论相关知识的综合人员,并匹配适宜经费,进而确保职业指导服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真正保障学生的快速、稳定与良好就业。综观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服务人员状况,不难看出,较多员工存在一定局限性,一些学校甚至安排在校学生干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其具备的工作经验相对有限,自身也没有丰富的就职经历与生活阅历,因而较难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仅能通过不断的摸索提供实践服务,这样一来将由于欠缺良好的职业定位影响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人员配备上,各大学校应致力于建设团队稳健、具有一定职业水平的专业性工作团队,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优化职业指导团队工作水平。

首先应创建科学管控制度,规范职业指导工作流程,确保各项管控服务指标的全面实现。同时应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可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定期来学校举办职业指导培训,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通过优化指导弥补缺陷,彰显优势,提升工作水平。另外学校应为职业指导工作创设优质环境,配备必要的硬件、软件设施,令招聘会、模拟实践训练、讲座培训等活动的开展拥有足够场地,进而优化工作效率,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顺畅有序开展。

五、实施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意识

职业指导工作在引导学生科学进行自身职业规划的同时,应主力提升其健康心理素质,令学生通过实训教育、科学引导掌握良好的就业技巧,并形成主动积极的创新热情。在培训指导过程中,应激励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明确相关就业政策,进而依据自身具备的综合素养、技能知识主动的开创经济实体,良好的将积累的丰富知识形成综合生产力。职业指导机构应广泛联络各地毕业的优秀校友来校定期举办创业、就业经历讲座,与在校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令学生们深受感染,进而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并形成坚强的信念与勇气。同时,学校还可与企业建立合作交流关系,聘请创业精英来校举办实践技能、法规策略、创业模式等实践经验的专题讲座,令其通过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精英的零距离接触,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激励,进而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正视自我,不盲目择业、更不盲目创业,做足就业创业前的充分准备。学校内部,还可定期举办学生创业设计比赛与系列创业讲座知识论坛,通过创业园模式为广大在校生拓宽创业实习空间,提供丰富的锻炼机会,借助广泛的宣传倡导,令学生真正了解创业实践的优势,并自主的参与到培训创业实践活动中。针对学生在创业培训中存在的疑惑问题,应设立专项咨询服务组织体系。还可借助校园网络开设主题培训,引入创业经验指导、案例释疑、故事启迪等网站专栏,令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共享交流、互动学习、自主搜索、全面搜集,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掌握创业知识、丰富创业经验与实践技能,进而在健康、高效的网络学习氛围中,形成科学的创业意识,并实现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六、结语

总之,新时期,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职业指导工作只有更新观念、创建全程指导服务体系、促进第二课堂教育的丰富开展、巩固职业指导中心建设、实施科学创业教育,才能真正优化服务管理效果,令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目标、职业观念,进而在服务社会中发挥优势价值,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忠,田如.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8).

[2]马雪玉.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人本服务模式探索[J].职业时空,2010,(8).

上一篇:传统报纸与数字平台的“联姻” 下一篇:国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