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取信源 第5期

时间:2022-10-04 05:03:10

新闻从业者为受众报道新闻,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采编环节将新闻事件的真相还原在大众的面前,这个过程类似于生活中的拼图游戏,当拼图没有完成时,人们看到的是支离破碎的现实,通过记者、编辑的穿针引线,完整的拼图呈现,将事件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众。国外一些媒体对于如何运用消息来源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规范。下面我们不妨借鉴拼图游戏的技巧对此问题做一介绍。

一、还要,还要,还要――多源证实原则

做拼图游戏时最郁闷的事就是作品快完成时发现中间少了一块甚至几块拼板。完成新闻作品时。消息来源可能不计其数,只有尽最大可能收集更多的消息来源,才能确保新闻作品最后能完整呈现新闻事实的真相。

国外一些媒体认为,报道应具有多个消息来源相互佐证,不应依靠单一的消息来源作报道。如美联社规定:“在正常情况下,美联社的报道应寻求不止一个消息来源,以便信息能被其他消息来源证实和详述。”路透社规定:“只要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两个或更多消息来源好于一个消息来源。”

优秀的记者总是善于发掘消息来源,他们不只是依赖新闻事件知情人或当事人作为消息来源,还能找到更多物质消息来源,如数据库、记录、文件、参考资料、年鉴报告等。国外一些媒体认为物质消息来源比人的消息来源更具可信度,因为人会撒谎或夸张自己的经历,物却不会骗人。明尼苏达大学新闻学教师Kathleen A.Hansen的一项研究发现,普利策奖获得者用于报道的物质消息来源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多于未获奖者。

现实中部分消息来源是显性的,即比较容易接触和采访到的人或物。如一次突发事件的亲历者、一份政府公布的文件等;有些消息来源却是潜在的,有待记者去发现。美联社外交记者ArthurL,Gavshon曾说:“对我而言,任何特定新闻事件的内幕人士都是潜在消息来源。但只有当他们提供一点或大量相关信息时,他们才转变为真正的消息来源。”

2008普利策新闻奖评选中华盛顿邮报获得六项大奖,其中获公共服务奖的作品报道了一所陆军医院(Walter Reed Hospital)对伤兵的救治不力,两位记者为了尽可能获取更多消息,在医院驻留了几百个小时记录伤兵的情况。获得全国性报道奖的记者为了做好副总统切尼影响国家政策的深入报道,前后采访了200多名人士,这些人既有切尼的下属、同事、伙伴,也有与之政见相反者。

多种消息源能确保报道的真实和公正,反之,单一的信息来源则可能造成假新闻的出现。

二、“我不相信”――保持对消息来源的质疑态度

有时几个朋友一起做拼图游戏,大家拼不一样的图形,就要小心别拿错拼板。新闻采写过程也需要辨别“拼板”。即分析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美国专业记者协会的伦理规则中对消息源使用作了如下明确的规定:

1、验证所有消息来源的信息是否准确,使用时小心避免出现疏忽的错误。有意造假者不容原谅。

2、在一切可行时需标注消息来源的身份,公众有资格知道消息来源的相关信息以判断其是否可信。

3、承诺匿名消息源之前一定要问自己消息源的动机是什么。为了获取信息与匿名消息源之间所作的承诺条件一定要明确,承诺之后一定要坚守。

可见,无论信息来自何处,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问消息来源与我们的报道是否具有利益冲突,其所表达的观点是否真实和客观?这种质疑精神尤其体现在处理匿名消息源的问题上。

匿名消息源好像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给媒体带来具有冲击性的独家新闻。使媒体在日益激烈的新闻战中脱颖而出,如一直为西方媒体引以为荣的“水门事件”的报道就得到了匿名消息源“深喉”的帮助;使用不当则可能损毁媒体的公信力,使媒体声誉受损,如2005年美国新闻周刊就在关于亵渎《古兰经》的报道中栽了大跟头。还有甚者,借匿名消息源的幌子行新闻造假之实,如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和今日美国报的资深记者杰克・凯利造假丑闻。

西方一些传媒对于匿名消息源的使用一直是有自己的准则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等大型报社都在采编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并一再强调要减少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

下面分别撷取来自新闻实践领域和研究领域人士关于处理匿名消息源的方法,以作参考。

纽约时报资深的公共新闻编辑Damel Okrent认为记者如果在采访中碰到被访者要求匿名时,应该首先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人提供的消息真的很重要吗?这是不是获取此消息唯一的方式?如果你发现这两个问题并不肯定,则可以选择放弃该消息源。该编辑特别强调,从最适合的途径获取信息比从最快的途径获取信息更重要。

另一位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者David E,Boevink提出了使用匿名信息源的七大准则,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1、对匿名消息源的承诺应该获得编辑的批准。

2、使用匿名消息源必须拥有正当理由。

3、使用匿名消息源应该是最后的选择。(指如果能够通过别的途径获取信息,则不应该使用匿名消息源。)

4、应该尽可能标明消息源的身份,在新闻报道中解释匿名的原因。

5、在用每一个匿名消息源时。编辑需要平衡这种使用带来的潜在损害和收益,

6、记者、媒体和消息源自身在运用匿名消息源时必须保有公正的意图。

7、要做到公正报道需要有第二种消息源去对匿名消息源提供的信息做独立的验证。

三、核心在哪里?――找到最有价值的消息来源

或许你在做拼图时,曾经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诺大一张拼图,成百上千块的拼板应该从何处开始入手?通常的,我们会选择从核心图案的拼板开始。同样的,在新闻报道中,掌握核心消息源是记者成功报道的关键。

2008年普利策新闻奖突发新闻报道类的获奖作品是华盛顿邮报关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一组报道。以2007年4月17日刊发的第一篇稿件《32人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中遇难,死亡人数成美国历史之最》为例,据粗略统计,这篇不足2000个英文单词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明显的消息来源有25处,这篇报道的消息来源及其提供内容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来自现场目击者、联邦执法人员对和枪击现场的总体描述。

第二,质疑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防范措施。先后采访了校方官员、大学内部警局负责人、其他执法人员和第一次枪击案发生时在宿舍的学生。

第三,幸存者描述当时境况。采访众多事件亲历者,其中有明确标注姓名和身份的学生就有7名之多。

第四,对受伤者的报道。就受伤者人数分别采访了校方和医院方,其中医院方统计的数量高于校方公布的数据,描述了一位受伤女学生的恢复状况。

第五,采访学生家长,了解家长对于该事件的反应。

在上述五个层面的内容中,新闻价值最大的内容无疑在第二、三层面。作为一场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媒体受众最希望了解事件经过和现场细节,而提供这类消息内容的人士就成为这场报道中的核心信息源。这篇报道成功的关键是记者把握住了读者的心态,深入现场采访了大量亲历灾难的幸存学生和校方负责安保的警卫人员,并以核心信息源为中心,将采访对象向事件辐射,使报道内容层次清晰,信息量丰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消息来源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好比水源之于河流一样重要。希望有关媒体消息来源的采编经验能成为我们的有益借鉴。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倒金字塔”的网络标题,最好吗 下一篇:传媒书架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