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04 03:08:22

大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以杭州市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对杭州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体育消费,促进大学生合理体育消费,推动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消费 消费现状 建议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体育消费的群体,更是逐渐接受了相关的有偿的体育运动健身、休闲方式。通过对杭州8所本科和高职院校1500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及特征的调查与分析,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体育消费,合理、健康地进行体育消费,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杭州高校大学生们基本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只有少部分人自主创业、勤工助学赚取部分费用。人均年体育消费额为723元,占大学生年人均生活消费的18.5%。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总额中,体育实物消费高达75.8%。其中,每学期体育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以上的占6.4%,500~1000元的占18.7%;200~500元的占59.2%;100~200元的占13.1%;100元以下的占4.6%。从总体水平看,多数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200~500元的范围内。可见,杭州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主要是作为高层次的体育消费未能引起大学生的充分重视,不愿为参与体育活动而消费;加之社会上对于青年人来讲,还有很多消费娱乐项目,也分散了他们对体育消费的兴趣,体育消费也仅仅占他们的全部生活费用的一小部分。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特征

所谓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它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本次调查根据实物型、观赏型和参与型三种体育消费类型,将大学生有可能涉及的体育消费分为常见的十类,分别是:运动服装、运动饮料食品、运动器材、体育保健和运动医疗、比赛门票、体育书刊及音像制品、参加体育培训、俱乐部健身活动、购买体育纪念品、购买体育彩票。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运动服装、鞋、帽;运动饮料、食品;运动器材占据了前三位,分别占98.2%;94.5%;74.3%,主要是以实物型消费为主。随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层次的提升,参加体育培训、观看体育比赛、有偿锻炼等的比例将明显增加。座谈中了解到,学生对经营性体育场(馆)、参加俱乐部及观看高水平比赛都有兴趣,由于自身的体育意识薄弱和经济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还不愿意或还不能承受更高的票价消费,多数选择了通过观看电视直播的方式来了解比赛的相关信息,从网络获取信息正逐渐取代传统体育书刊及音像制品的作用;购买体育纪念品和体育彩票是大学生基本都不愿消费的领域。可见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型消费的比例远高于观赏型和参与型消费,而且以运动服装及鞋袜的消费比例较大,说明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还处于比较低级阶段,还没有真正将体育运动作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去参与。

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动机是促进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也是选择消费方式和提升消费金额的重要内在动力。调查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主要集中表现在休闲娱乐和健身这两个需求上。具体体现在丰富课余生活,增进健康;休闲健身、增强体质;满足运动兴趣体验愉悦身心;增加与社会、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男同学一般喜欢运动强度大、技术性和对抗性强并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女同学则偏重于健美操、形体等较强的运动形式。他们对“花钱买健康”这一观念的认可度较高,认为体育消费“非常有必要”占61.5%,“一般”占31.7%,“没有必要”占6.8%。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和目的的认识基本正确,与其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

4.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差异性

调查显示,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区、参与运动的时间,以及项目不同的大学生,由于体育意识,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消费水平也是不同的。男生年均体育消费,特别是在实物型消费上明显高于女生。由于我国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来自大中城市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明显高于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参与运动时间长的学生体育消费相对也较高。男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率还是远远超过女生。在参与的运动项目上,不同的运动项目消费水平也是不同的。男同学参与运动项目基本上集中在篮球、足球等费用相对较低的体育消费项目上,女生主要集中在健美操等培训班或俱乐部的有偿体育消费项目上。这与男女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参与动机有直接关系。也有部分大学生选择的是游泳、羽毛球、网球、跆拳道、轮滑、街舞、有氧健身操等一些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新兴的较时尚的项目,锻炼条件、环境也相对较好。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学校无偿提供的场地、设施来运动健身,这样可以节省费用,不需要更多的支出。

二 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不断在增强,参与体育消费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同时也明显受到学业、锻炼条件、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没有足够的时间。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但学习文化知识仍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到健身场馆去健身或到体育比赛现场观看比赛实况,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第二,缺乏锻炼场所,以及器材、设施陈旧落后。学校缺乏体育运动场所以及硬件设施的滞后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通病,学生可供选择的符合需要的运动项目太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下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第三,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运动兴趣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热衷于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平时对体育信息、体育比赛等也非常关注,其体育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

上一篇:中小板绩优与绩差企业资本结构差异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股市为何如此“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