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

时间:2022-10-04 02:32:02

如何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新世纪培养优秀人才,是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根本的目的,教育是一个人素质形成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具有教育时效长,教育方法全面、系统,教育内容结构科学合理等特点。因而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优化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我觉得应当把课堂改革的切入点选在激活课堂,探索和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发展并在其中通过展现其能力而获得满足感,课堂教学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功能。高中物理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结构较抽象、繁杂,而授课时间相对较少,这对课堂教学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引入有趣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之前,先向学生提出“运动一定要靠力来维持吗?”、“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若停止用力,小车是否会自动停下来?”等问题。几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他们积极思考,参加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学生心中必然产生困惑,于是带着新奇的疑问,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下面的知识,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主动的“我要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发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二、师生共同参与

要激活课堂,师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流的情况,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单向交流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效果较差。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典型;双向交流型:教师与学生来回交往,寻求反馈,师生进行讨论,效果较好。这种师生互动,能在教师的安排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多向交流型:教师与学生来回交往,学生间相互讨论,效果很好。应采用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为好。这样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教学方式活泼多样,目的是营造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时,我与学生一起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演示实验。用一条长细绳将一把铁锁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把铁锁拉到鼻子尖前即将释放,此时问学生:铁锁摆回来时会打到老师鼻子尖吗?听到这个问题,学生们顿时讨论开了。有的说可能,有的说不会,还有的不置可否。教师先演示一遍,然后请同学亲自上来做实验(注意提醒学生释放时不要推锁)。实验证明铁锁不会打到鼻子,那么,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相信学生都能从刚学过的内容中找到答案。这节课,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结尾留新意

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如何结束,颇有学问。如果教师能够在课的最后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突发奇想、触发疑问,或由老师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就可以将课内活跃的思维,涌动的创造精神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波的干涉与衍射”一节课的结尾,向学生提出如下的要求:课后,每人自制一个直径约5cm的铁丝圈,蘸取适当浓度的肥皂水,观察肥皂膜表面是否有彩色条纹?观察水面上的油滴表面是否有彩色条纹?以上两种属于波的什么现象?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下,必然会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课上的内容得到新的收获,其知识水平和学习质量也便有了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汲取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可取之处,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参 考 文 献

[1]胡海波.试论高中生物理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版),2011(21).

上一篇:中学素质教育离不开音乐教学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