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结果的血涂片的应用价值评述

时间:2022-10-04 02:05:38

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结果的血涂片的应用价值评述

摘要: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血小板直方图结果出现异常时,进行血涂片复检的重要性。方法 对检测结果异常的120例标本再次抽血复查,进行血涂片检测,确定异常原因。结果 80异常结果的血涂片复检显示24例血小板假性增加,1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在镜检中发现血小板体积较大,呈聚集状态等情况。结论 当血细胞分析仪中血小板出现异常结果时,使用血涂片能有效检测出准确情况,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直方图;血涂片;异常结果

血小板(PLT)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在人体内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旦体内血小板出现异常,将可能导致出血性疾病[1]。血小板的增加或减少以及血小板质量的异常都与众多病症相关,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常将血小板作为检测项目之一。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在检测血小板方面已经基本普及了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已在临床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2]。血小板是临床检测中常见的重要检测项目,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会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性增加或减少,影响诊断和治疗[3,4]。因此在实际的检测中,出现血小板结果异常时,常使用血涂片进行再次的检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6月的血小板检测异常120例,检测患者年龄1~42岁,平均年龄(24±3.6)岁。检测结果中,血小板300×109/L20例,血小板在100~300×109/L的共有50例。

1.2研究方法 对120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标本进行血涂片复检,在制作检测涂片时,严格控制涂片的厚度,确保细胞均匀分布。对血涂片染色之后进行镜检,首先使用低倍镜,主要检查血涂片是否合格,然后观察血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类细胞、血小板的比例关系,确定血小板直方图的异常情况。

1.3检测标准 对血液标本进行推片、染色,而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采用血涂片法检测的血小板数=血液分析仪白细胞数×血涂片血小板数/血涂片白细胞数。

1.4仪器 Sysmex公司生产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瑞氏染液;双目光学显微镜。

2结果

120例血小板异常结果中假性增加或减少共80例,其中假性增加35例,假性减少45例。血小板直方图中出现血小板的体积过大,分布宽度过长,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比率异常等情况。

3讨论

在造成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的因素中,采血过程的影响是其中之一。检测时通常采集手指末梢血,在采血时用手挤压出血部位容易让组织液渗入血液当中,从而造成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此外,在采集静脉血的过程中因采血不顺,进行多次穿刺采血,容易导致人体组织中的凝血因子进入血液当中,同样会产生凝块而导致血小板减少[5-7]。

检测标本的放置时间过短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低。血小板离开人体后,形态发生改变,在其外膜会形成游离端,从而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作用。但是,这类假性聚集情况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解聚,恢复原来状态。因此,在进行临床血小板检测时,最后让待测标本放置15min左右再进行检测,使结果更准确[8]。

目前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基本代替人工检测手段。但是,细胞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时,可能出现假性增加或假性减少的情况。由于血细胞分析仪多使用光散射法和阻抗法进行检测,基本是按照标本中血小板的大小来进行计算的,当检测标本中的血小板出现明显减少或形态异常时,分析得到的数据便容易出现误差。而且部位较大的血小板与较小的红细胞相似,容易被当作是红细胞而未列入血小板检测结果之中,这也会使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偏低[9-11]。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有助于提高临血细胞分析的质量和效率,给临床检测带到巨大便利。然而,血细胞分析仪始终只是作为血细胞分析中的一种手段,也有可能出现错误情况。当患者处于病理情况下时,其血液标本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不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常需要人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调查表明[12-14],医院中血计数镜检率为15%以下,部分医院甚至不足5%,过于依赖血细胞分析仪而忽略人工镜检,容易导致检测不准确从而造成医疗事故,必须得到格外注意[15]。

综上所述,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检测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但是由于血小板易聚集等原因,常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等结果,给临床诊断造成错误的影响。避免这一结果的有效方法是对异常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假性增加和假性减少的标本进行血涂片复检。这样能够在利用血细胞分析仪的便利性的同时兼顾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准确无误的检测信息,避免出现误诊。

参考文献:

[1]徐秀林.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异常结果时血涂片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4(7):67.

[2]李惠卿,赖馨,蔡洁丹,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9):764-767.

[3]于秀艳,朱华,高海燕,等.血细胞分析仪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2):337-338.

[4]刘杰平.从Kx-21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结果看血涂片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0):2817-2818.

[5]马丽.血涂片镜检对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9):95-95.

[6]王志东,彭洁,王晨,等.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染色镜检联合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00-101.

[7]张继英.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653-654.

[8]孟红兵,袁芳,钱卫宏,等.血细胞分析仪人工血涂片复检的临床意义及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830-2831.

[9]薛亚军.血细胞分析仪出现异常结果时做血涂片复检的必要性[J].中国科技纵横,2013(18):187.

[10]高丽娟.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13,33(3):206-207.

[11]李作华.血小板计数方法-血涂片法不容忽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1):173-174.

[12]汪从祥,谭雪峰,梁影,等.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该重视血涂片镜检[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121-2122.

[13]李小平,伍启康,邱志琦,等.血涂片复审准则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适用性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432-433.

[14]赵华,李代渝,林江,等.60例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2):1207-1208,1121.

[15]杨馥彦,黄江玲,邱少雄等.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3,34(20):4120-4121.

上一篇:科索亚治疗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