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4 01:23:54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59例非淋菌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0.2%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与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效果显著,病原体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非淋菌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 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8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18-02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致病原主要有淋病纳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非淋菌性盆腔炎主要是由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疾病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易导致误诊、失治,引起宫外孕、不孕等[1]。2011年7月~2013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非淋菌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较满意,现将疗效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9例患者均为2011年7月~2013年1月间本院的门诊患者,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1.2±6.8)岁,所有患者经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均确诊为非淋菌性盆腔炎,其中慢性非淋菌性盆腔炎52例,急性非淋菌性盆腔炎7例,病程1周~3年不等。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2.4±6.6)岁;对照组29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1.3±6.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年龄、病程、病情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用0.2%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与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连用7天;或用0.5%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与等药物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7天,病程长者连用10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以鱼腥草、红藤、白花蛇舌草、延胡索、没药、紫花地丁、丹参为基本方,加减败酱草、三棱、丹皮、乳香、莪术等,水煎取药液后进行保留灌肠,每次100ml,药液灌肠后保留30min,避开月经期。

1.3 疗效判定标准[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停药1周后,进行复查,以妇科检查和培养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分治愈、有效、无效三级对疗效进行判定,以治愈和有效计算有效率。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培养结果转阴,妇科检查无压痛;有效:下腹坠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培养结果转阴,妇科检查有压痛;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或无改善,妇科检查压痛无改善,培养结果未转阴。以培养结果转阴记为病原体清除。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13.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

2.2 病原体清除率和不良反应。通过对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可以得知,治疗组病原体清除率90.0%,对照组病原体清除率86.2%,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非淋菌性盆腔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或有异味等,症状一般较轻,但病情迁延,疾病反复发作可引起输卵管梗阻、盆腔粘连等,导致不孕、早产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非淋菌性盆腔炎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治疗,疗效较为确切,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菌株大量产生且耐药性不断增强[3],使得抗生素临床疗效下降,导致疾病无法根治,反复发作。

中医对本病并无专门论述,但在对带下、小腹痛等症论述中可见一些本病症状,认为该病的病因主要为湿热、淤阻,或因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湿热之邪趁虚内侵,气血阻滞,缠绵日久不愈;或因素体虚弱、外邪侵袭,血行不畅、淤血内结,日久而致正气亏损,致气血血瘀证;或因素有淤滞,湿热之邪趁虚入侵,与胞宫内余血相接,致湿热淤结。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效;红藤有活血制动、祛风除湿作用;白花蛇舌草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延胡索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作用,其余没药、丹参、乳香、败酱草、三棱等或有活血化瘀或有清热祛湿或利尿通淋等功效,诸药合用,有除湿解毒、行气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保留灌肠可促使药物直接吸收,更有利于药效发挥,与抗生素治疗结合,能更好地提高疗效。本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治愈率明显高于只采用单一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张新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45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1):45-46

[2] 钱琳.非淋菌性盆腔炎综合治疗改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1(8):187-188

[3] 王桂荣,李敬显.50例非淋菌性盆腔炎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3):123-124

[4] 张晓颖.凉血化瘀汤保留灌肠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5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20):1056-1057

上一篇: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下一篇:急诊昏迷病人的接诊分诊及急救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