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时间:2022-10-04 01:06:44

郑州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摘要】 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郑州市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近三年来,郑州市区域创新能力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创新基础、创新环境等领域不断得到改善,创新投入逐步增加,创新绩效不断提高。

【关键词】 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数据处理

1.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针对郑州市区域创新的实际情况,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原则,科学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郑州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创新基础指标、创新投入指标、创新绩效指标、创新环境指标组成的《郑州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创新基础包括8个具体指标:X1拥有专门的科研发机构的个数、X2工程技术中心数、X3每千人拥有的R&D人员数、X4人均工业增加值、X5科技中介机构数、X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X7实际利用外资总额、X8生产设备中微电子控制设备的比重;创新投入包括6个具体指标:X9全社会人均R&D投入、X10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X11科技活动经费占GDP比重、X12科技活动经费、X13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X14R&D活动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创新绩效包括8个具体指标:X1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1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投入占GDP比重、X17当年专利授权数、X18当年申请专利数、X19企业各类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X20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率、X21企业开展科技活动项目总数、X22企业开展新产品科技活动项总数;创新环境包括3个具体指标:X23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X24互联网用户数增长率、X25金融机构贷款总额。

2.原始数据库的建立。根据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总表,查阅大量相关的统计资料,可以得到原始数据库。由于本文旨在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纵向的比较分析,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和可得性,选取2004、2006、2007年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以分析郑州市在这三年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情况,为郑州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3.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原始的数据涉及到不同的计量单位,为了能够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每一列变量是平均值为0,方差为1,且与变量的量纲无关。具体方法如下:

x*ij=■

x■―第i个单位第j项指标的实际数值;

其中:■■=■■x■■=■

二、因子分析

选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确定因子的个数。设定主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1,并且按照因子分析的原则,所选取的主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计百分比应达到80%以上。输入标准化后的各指标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总方差分解状况显示相关矩阵的前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计百分比100%,符合设定的条件,因此选定两个公因子。从表所显示的初步因子载荷分析可以看出一些样本指标的内在联系。但是因子解释不是十分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进行旋转(结果见表3)。在旋转后的新坐标系中,因子载荷将得到重新分配,使公因子符合系数向更大(向1)或更小(向0)方向变化,因此有可能对潜在因子做专业性解释。利用正交旋转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就是使共性因子上的相对载荷平方的方差之和达到最大,并保证原共性因子之间的正交性和共性方差总和不变。

由累计方差可以看出这两个因子(依次记为F1和F2)可以完全反映25项指标的信息,两个主因子的线形组合如下:

F1=?鄱WXi1Zi,(i=1,2,∧25)(公式1)

F2=?鄱WXi2Zi,(i=1,2,∧25)(公式2)

其中Z表示指标体系中第i个指标的数值,xi1,xi2表示旋转后各指标对于的因子载荷,W表示旋转后各指标对于F的因子载荷。设综合评价函数为F,利用主因子对总信息量的贡献率(b)进行加权,可得到:

F=?鄱biFi=0.641F1+0.359F2(公式3)

在利用SPSS软件进行计算时可以直接得到各因子得分,带入上式计算其综得分F,近三年的因子得分F1为-0.806、-0.313、1.119,F2为-0.827、1.111、-0.285,F3为-0.815、0.283、0.532。

按照对上面的方法与步骤,对指标体系中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还可以得到各部分因子得分情况。

三、郑州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由上面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07郑州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不断发展,综合得分逐步提高,2004年为-0.815,2006年为-0.283,2007年为0.532,这表明三年来郑州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在总体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我们可以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个方面分别进行经济分析。

1.创新基础评价。根据计算可知,三年的得分分别为-0.889、-0.224、-0.664,先上升后下降,这表明三年内在区域创新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2007年出现了倒退现象。结合创新基础指标分析可知,该领域的指标总体上成上升趋势,科研发机构的个数、工程技术中心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都有所增加,只有每千人拥有的R&D人员数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郑州市区域创新的基础在不断的增强,为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基础。科技机构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是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因此,可以看出郑州市还缺乏一种稳定增长的创新源。

2.创新投入评价。根据计算可知,该领域主成分因子得分为-0.904,0.583,0.321,这表明总体上郑州市在区域创新建设方面的投入逐步增长。结合具体指标数据,从单项指标来看,三年的数据并不是呈一定规律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三年内呈不规律的变动。这说明区域创新的投入增长情况还不稳定。全社会人均R&D投入、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从而带动了综合得分提高,但是,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降了大约10%、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下降了20%,这反映的是在该企业内用于研发的经费增长速度不及销售额增长速度,对综合得分的带动作用不大。总之,区域创新投入还需进一步增加。

3.创新绩效评价。根据计算可以看出郑州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这三年内取得了一些效益,但是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综合得分从0.866减到-0.539,随后有所增长,到2007年综合得分上升到-0.327。主要是当年申请专利数、专利授权量和企业开展新产品科技活动项总数三指标拉动综合得分的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投入占GDP比重、企业各类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三指标变化较小,相对前三个指标来讲,带动综合指标的作用没那么明显。

4.创新环境评价。根据计算该部分的综合得分从2004年的-0.960到2006年的1.032再到2007年的-0.072,结合具体指标可知,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互联网用户数增长率先增后减,这表明三年来郑州市的创新环境在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也有些退步,综合得分增加趋势不稳,然而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使更多的人参加到创新活动中来,也使人力、物力、财力充分结合,让创新的原动力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这一领域的因子得分表明郑州市具备了改善创新环境的基础,但创新环境改善的趋势有所放缓,表明郑州市区域创新环境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科研管理.2000(2)

[2]杨忠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

[3]《郑州统计年鉴》.2005、2007、200

注:本文系2009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批准号为B028。

上一篇:关于设立海南探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可行性研... 下一篇: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认知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