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4 12:06: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1;D9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38-0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因自己需要从事种植业、渔业、饲养业等而承包、使用一些国家所有的集体所有土地、森林等[1],但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需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从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法中可以看出,农村土地直接分为以家庭为主的承包方式与对荒郊野外、荒沟荒丘等地带的承包方式,但是这些法律规定的条例制度与实际实行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工地承包责任法中所谓的家庭承包,主要是指每个家庭总体所拥有的土地面积,根本未提到多少人为一户,也没有具体的将一些现实问题考虑进去,如离婚、人口出生等,这些问题造成的所有权主体不明现象较为严重。

1.2 市场流转机制较死板

与发达国家相比,土地流转机制在我国的设立时间较短,即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之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消息传播的较慢,很多农民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市场上的各种消息。这让农民、市场、承包商三者都出现了问题,交流的不通畅已经成为土地流转中的重要问题。农民与承包商之间产生的沟通障碍,使得很多土地承包商都是经熟人介绍来进行流转,这不仅让土地流转的运作速度大幅度减慢,而且还让农村的土地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流转。

1.3 强行土地流转

在国家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0条中明确指出:“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此,在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要遵循农民的自愿、有偿等原则,禁止一些不法商人或者政府对农民进行强制性土地流转,或者威胁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虽然有此种制定和条例,但是强行土地流转的现象依然频频出现。

1.4 变换土地用途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道路等想着手施工建设。而这些工程的建设会占用农民的土地,一经占用,还耕的可能性基本没有,造成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厂房等屹立起来,而农民用于生产粮食的土地日渐减少。

1.5 土地流转程度不规范,纠纷频繁出现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尚不完善,政府与国家机构也未能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使得土地的流转工作不到位;加之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交流不畅通,根本无法在法律制度的监督下开展流转过程,很多农民都是私下对土地进行流转,造成国民开展的自发性与分散性的土地流转速度较慢、程序不规范、流转规模较小,也未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没有签订相应的合约,也没有相应组织或者机构对合约给予一定的监督和保护。

2 对策

2.1 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

受到过去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农村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未能得以改观,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共性,即整个家庭往往以1名男性来作为户主,无论是房屋还是土地等都是以男性为主,男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进行土地流转时,男性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女性的合法权益却遭到了侵害。例如,夫妻双方离婚后女性的土地合法权益问题,这些都说明了当前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异常重要的,需做到主体完善、明确,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2]。

2.2 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体系,使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更加明确,以保障农民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和稳定的保障周期内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此外,还需积极研究物权化条件下的土地产权明晰举措,赋予农户完整的、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要避免农户对土地的占有、抵押、收益、承包、转让、转包、入股、继承和优先承包经营等权利遭到侵犯,使土地收益成为农民稳定收入的来源。同时也要避免政府的行政权对农户在承包期内享有的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权利造成侵犯。

2.3 完善建设用地流转机制

一是创新改革现有土地制度。转变土地性质,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私有性质的自由流转的改革,以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方式引导土地自由流转进入市场。二是通过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合理分配土地流转的收益,以达到保障承包土地的农民合法的经济利益的目的[3]。三是对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灵活性较强的股份制改革,变集体所有为法律上的按份共有关系,进一步明晰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切实保障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等多个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

2.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我国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农民的素质较低,缺少先进技能和先进知识以及管

理能力;加之我国的二、三产业发展慢,就业岗位有限,使得农民无法依托第三产业来获得经济收入,只有依靠土地来增加收入,导致农村的土地流转速度偏慢。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让农民取得除土地收入之外的附加收入,减少农民顾虑。

2.5 改革户籍制度,消除歧视观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包括“自我价值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生理需求”,但是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存在,城市人普遍对农村人存在歧视观念,不能给予农村人平等就业权,不尊重农村人。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平等就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4]。

3 参考文献

[1] 伊媛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J].社会主义研究,2007(4):87-89.

[2] 胡晨.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思考[J].华商,2008(8):78,85.

[3] 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3):9-16,112.

[4] 杨光.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11(10):94-98.

上一篇:网络教学平台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山东沿海地区玉米夏直播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