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得体

时间:2022-10-03 09:51:43

语言表达的得体

语言表达得体是《考试大纲》中列出的要求,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设置语境和内容,要求考生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一种是要求考生修改文段中表达不得体的语言。无论哪种题型,考生要想解答得好,都必须了解语言表达得体的重要要求,否则就只能望题兴叹。所谓语言表达得体,就是说出来的话能够适应语言环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表达方式等)。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得体呢?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一、 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指要根据说话的场合决定说什么样的话,如喜庆的场合要说吉利话,说令人高兴的话;悲伤的场合要说安慰的话,说鼓励的话;娱乐场合要说有趣的话,说能引人发笑的话等。一个人说话如果不顾场合,那么不但达不到说话的目的,而且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祸。请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财主晚年得子,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孩子满月的时候,财主请了很多客人,大摆筵席。为了讨一个好兆头,财主把孩子抱出来给客人看。第一个客人看后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他得到了财主的一番感谢。第二个客人看后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做官的。”他得到了财主的几句恭维话。第三个客人看后却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财主听后气得发抖,恶狠狠地叫家丁将他痛打了一顿。(见鲁迅《立论》,有所改动)

第三个客人说的是真话,说的是必然规律,为什么会让财主气得发抖,以致自己遭到毒打呢?原因就是他说话不顾场合。孩子满月,财主大摆筵席请客吃饭,那是喜事,主客都处在喜庆场合中。另外,财主把孩子抱出来给人看,目的是要“讨一个好兆头”。可是第三个客人偏偏不识相,说了一句不吉利的话。在那种场合,第三个客人说的话等于诅咒财主的儿子,他岂能不挨打?

二、 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指说话要注意对象,要从说话的对象(听话人)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注意对象,就是要考虑听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喜好、禁忌,以及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心理需求等等。在人际交往中,与不注意场合一样,说话人说话如果不注意对象,我行我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么,也同样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同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祸。下面这个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说话注意对象的重要性。

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位苦朋友从乡下赶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说的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

这个消息让另一个苦朋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了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去了。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哽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见《民间文学作品选》)

两个苦朋友去找朱元璋,说的是同一件事,为什么结果却截然不同呢?就是因为他们两人说话时一个注意对象,一个没有注意对象。第一个苦朋友说话前一定意识到眼前的朱元璋已经不是从前的穷孩子,不是从前的放牛娃了,而是权倾天下、地位至高无上的皇帝;皇帝肯定很爱面子,肯定不愿别人揭自己的老底。所以,他把话说得非常含蓄,只有朱元璋一个人能够领会,其他人绝对听不懂。这样说话,既顾全了朱元璋的体面,又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自然会得到朱元璋的赏识。第二个苦朋友不懂得“时、位之移人”的道理,误以为眼前的朱元璋还是从前的放牛娃,还是自己的小伙伴。所以,说话口无遮拦,使朱元璋在大臣们面前颜面扫地。这样说话,他自然只会落得一个被斩首的下场!

上述两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语言表达得体的重要性。

上一篇:爱情本来就该始于容貌 下一篇:叛逆,但不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