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当教师

时间:2022-10-03 09:46:07

谁来当教师

在美国,谁来当教师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美国政府和家长都希望最优秀的人才能够走进小学校园,但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尽管美国不能把最优秀的年轻人吸引到小学教师岗位,但它毕竟通过大学招生和管理制度让那些最愿意当小学教师的青年走进了小学校园。美国是通过一个什么机制和哪些措施来甄别哪些人最愿意当小学教师,并让他们得以学习教育专业的呢?

美国并没有研制一套心理测验题来测量哪些人适合当小学教师。哪些人最愿意当小学教师。美国大学的招生和管理制度能够起到这样的甄别作用。美国高中生报考大学虽说主要也是凭成绩。但是选择专业时却有相当的自由度。选择了某个专业后,如果不喜欢了,也可以很容易转专业。美国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比我国学生要大得多,他们可以同时选择几所高校,几所高校可以同时录取某个学生。而我国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表面上也可以报考几所大学,但实际上因为有先后排序,所以第一志愿起关键作用,也不可能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

在专业转换上,美国人的思维跟我们的也不一样,他们认为转换专业是学生的自由。我国大学生要换一个专业很难,有的大学根本不允许学生换专业,有的大学虽然允许极少数学生换专业,但是条件很苛刻。例如,要求学生大学一年级的成绩要名列前茅。这种要求在本质上不是给学生转专业的自由,而是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的奖励。美国人的想法是,我不喜欢,学不好,所以要换专业。我们的想法是,不管你原来是否喜欢,如果要换专业就必须成绩好。问题在于。如果学生乐意学习当初选择的专业。而且能够学好,那么何必要换专业呢?总之,专业选择的自由度越大,学生就越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正如年轻人谈恋爱,只有自由恋爱,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恋人。我们还没有进步到让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和转换专业,而美国高校因为给予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所以只有那些真正喜欢孩子、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会选择教育专业,从而忠诚于教育。

美国学生在教育专业选择上的自由与其成熟的市场机制密不可分,而美国教育管理中的一些细节性安排则处处体现了自由选择的理念。在一个市场经济成熟的社会里,自己选择、自己负责的个人主义理念渗透到了人的无意识之中。这里的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对自己的选择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美国公立大学的拨款要看学校的招生人数,学生人数多拨款就多。为了更多更好的生源,大学就想方设法让高中学生了解自己。

首先。大学会想法获悉高中生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测验是美国大学委员会委托教育测验服务社定期举办的世界性测验)成绩,它是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大学根据这个成绩,给高中生邮寄本校的介绍资料。因为美国高中生可在毕业前两年参加SAT测试,所以,高二学生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接到很多大学的介绍资料。一位美籍华裔教授的女儿由于SAT分数高,接到了几十所大学的介绍性资料,她父亲给笔者看时,那些资料装满了一个手提电脑袋。我国的大学虽说也开始重视向高中生自我推介,但远不及美国大学在自我介绍方面那么积极,那么有策划意识。其次,美国大学的网站上往往在首页就设置了一个prospective student栏目,中文意思是“前景学生”,就是那些以后可能来就读的学生。高中生和家长可以非常轻松地查找大学的相关专业信息,包括录取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授信息等。其网页资料非常丰富,对学校的介绍非常全面。如果学生和家长还有其他疑问,也可以给招生办公室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或传真,都会得到认真详实的回答。再次,学生和家长可以直接到学校参观,学校在接待日有接待员,当面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大学的情况,当面回答各种问题,带领学生及家长参观校园。笔者在美国校园经常看到一群群的学生和家长开车到校来访问。大学网页上对大学的地理位置有详细的标示,大学也没有围墙,没有门卫,如果学生和家长想悄悄来考察大学,也绝对没有问题。

美国高中生在毕业前有足够多的渠道和时间获取大学信息,这为减少专业选择的盲目性、真正自由地选择专业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专业容易转换与美国大学的本科学习计划特点有关。美国大学的本科学制是四年,前两年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它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佐治亚州立大学把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五个领域,大学生对这几个领域的课程都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在各个学院开设,学生能够广泛接触不同领域,学习兴趣可能发生转移。加上美国大学本科四年没有固定班级,不同的课程与不同的同学在一起,众多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既扩大了视野,也加深了对不同领域的了解,容易产生新的兴奋点。应该说到大学学习了两年,对广泛的学科领域有了较深的理解,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究竟在哪个学科领域,各专业的就业前景怎样,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会越来越清楚。如果还不清楚,也不要紧。如果学生想了解教育专业的学习计划,可以到教育学院办公室去当面问询。笔者所在的教育学院只有四个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中等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负责学生学习的办公室人员有4-6人,有的专门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有的帮助学生选修课程,有的管理学生成绩。这些人员在上班时间内都在办公室,很有敬业精神,从不闲聊。学生来咨询,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当学生进入具体的专业后,各个专业有专门指定的教授给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

在大学二年级即将结束时,如果大学生对当小学教师感兴趣,就可以根据教育学院各专业的入学要求提出书面申请。入学要求主要是看大学两年的学习成绩,此外还提供一些相关的证明,如没有犯罪记录等材料。绝大多数申请的学生能够被录取,但绝对不是百分之百的录取。这样那些达到了入学条件的学生,自己愿意选择教师职业,也乐意当教师,就进入教育学院开始学习两年的教育专业课程。当然,在哪一天,你的主意改变了,那也不要紧,你可以转到其他专业去学习。

有的人高中毕业时没有考虑从事教师职业,大学毕业后在其他行业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又希望从事教育工作,那也没有问题。大学的教育学院设置了相应的培养计划,由于这些人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所以在教育学院的专业方案跟上述的培养方案就有所不同,主要是参加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一位黑人女士,她的两个小孩都上小学了,还到教育学院学习教育专业;有一位妈妈就和自己的亲生女儿同班学习,在同一所小学教学实习,同年毕业获得教师执照。总之,在美国,你只要符合基本的入学条件,想从事教育工作,随时可以到大学的教育学院来学习。这样一来,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尽管不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他们都愿意当教师,是在对教育专业比较了解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了教育专业。

反观我国大学师范专业的招生制度和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有待改进的地方很多。有的事情是目前可以做到的,但是没有去想,没有去做;有的是目前难以做到的,但是

没有去积极筹划。高考是一考定终身,专业选择则是一填定职业。表面上没有强迫高中生选择某个专业,他们的专业选择也是自由的。但高中生在高考之前埋头学习,对大学及专业了解甚少,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自由”选择专业,盲目性很大。高中生和家长几乎收不到大学的书面资料,只看到高中校园里张贴的大学招生简章: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经济条件到大学去参观,即使有的人去,大学也没有人接待。他们能够上网查阅大学的信息,但是很多大学的网站对专业的介绍不详细,看不到培养方案;有很多大学生到了大二甚至大三,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看不到大学教授们的联系方式。客观地讲,给高中学生邮寄介绍大学的资料还难以做到,但是把大学教育学院的网站建设好,详细地介绍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教授们的个人情况,则是一件不难做到的事情。而且网站建好了,大学可以随时随地更新网站内容,不受时空和地点限制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我们的大学教育学院应该尽快尽力建好自己的网页。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应该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和转换专业。在目前现实条件下,这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应该是大学管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现在大学生是缴费上学,尽管学费只是整个办学经费的一部分,但是大学生应该有较大的重新选择专业的权利。如果花钱学习一个自己不喜欢、就业没有前景的专业,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是高校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财富的浪费。让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选择专业或者转换专业,是大学管理更理性化的表现。学生只有在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才是真正的自由选择,只有自由的选择,才能激发学习动力和热情。在这样的体制下,尽管不一定能吸引最优秀的学生选择教育专业,但是起码可以让那些真正喜欢孩子、乐意从教的学生选择教师职业。当然,在开放专业选择自由度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给高中生、大学生选择教育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我们应该意识到,目前的一些在职教师并非真正地喜欢教师职业。笔者对三十几位省级骨干教师做过书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真正喜欢教师职业、愿意当教师的寥寥无几,多数人都表示如果有机会改行,就会离开教育领域。笔者给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上课,每每问到谁乐意当小学教师,40人的班级,往往只有几个人表示乐意。面对学生的这种心态,笔者不知道是应该严格要求他们,还是应该降低教学标准。尽管笔者可以对学生说,即使你们以后不去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仍是很有价值的。

让谁来当教师?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大学教育专业的有关领导尤其应该深思。

(下期预告:师范生学习什么――美国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特点与思考)

上一篇:处在边缘 第2期 下一篇:英国中小学的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