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历史与文化的长河

时间:2022-10-03 09:43:41

徜徉于历史与文化的长河

作为历史名城,从商开始,北京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六朝古都,从辽代算起,时间的河流在北京也流淌过八百个春秋了。城市离不开道路,胡同,作为道路的特殊形态,是北京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个载体的形成时间、文化内涵、理论体系,是研究北京胡同难以回避的问题。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王彬先生的新著《胡同九章》则系统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从而受到专家和读者好评。王彬认为北京的胡同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的井田制。这样便为北京的胡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使得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入一个新层面。

不仅于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将他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科学成果传播给更多的读者,王彬还梳理了众多的历史事件与文化幽隐,将原本枯燥的学术理论转化为生机盎然的文化新绿。比如他的笔下的砖塔胡同。我们知道,砖塔胡同是北京胡同的根,谈北京的胡同是不能不谈这条胡同的,而这条胡同的产生与两个人物有关。一是万松行秀,一是耶律楚材。万松行秀是金元之际的高僧,俗姓蔡,山西运城人。生于金大定六年(1166),卒于元定宗元年(1246)。15岁时他赴邢州净土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到磁州,得到大明寺雪岩大师的传授。学成之后,他返回邢州,筑万松轩聚徒授学,世称万松老人。金明昌四年(1193)应章宗之召,万松老人来到中都,入宫说法而受到赏识。

耶律楚材也是金元之际的著名人物,原是契丹贵族后裔,辽丹东王突欲的八世孙。金贞佑二年(1214),留守中都,为左右司员外郎。次年,蒙古人的铁骑攻陷了中都。很快,金王朝覆灭,耶律楚材无官可守了,于是拜万松行秀为师,行秀为他取法号“湛然”。后来成吉思汗听到他的名声,把他延之幕下,太宗即位后,任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的职务。万松老人与耶律楚材的师生关系很好,经常诗歌唱和。在蒲华城的时候,耶律楚材梦见了万松老人,醒来之后做了一首诗,寄给老人。诗是这样写的:“华亭仿佛旧时舟,又见吾师钓直钩。只道梦中重做梦,不知愁底更添愁。曾参活句垂青眼,未得生侯已白头。撇下尘嚣归去好,谁能骑鹤上扬州?”大概,耶律楚材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向老师发牢骚了。对这个高足,万松老人十分欣赏,称赞他是自己最好的弟子,褒扬他艰苦朴素:“执菜根,蘸油盐,饭脱粟。”稻谷脱去一层壳,叫“脱粟”,这时的稻谷还是粗糙的,混有不少外壳,没有精凿。

定宗元年(1246)万松老人圆寂,而在两年之前,耶律楚材已然辞世,葬于颐和园内昆明湖的东岸。万松老人埋葬之地也可以寻觅,位于砖塔胡同东口。前些年有关部门准备拆除胡同建设小区。王彬先生知道以后,心急如焚,立即向有关部门建言,从而制止了这个荒唐举动。喜欢与关心北京历史文化的不少人熟悉王彬先生,阅读过他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与著作,文章方面诸如:《请保留北京的胡同之根――砖塔胡同》《南锣鼓巷地区文化寻踪》《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与人文精神》 《北京的宅门与砖雕》;著作方面诸如:《北京老宅门》(图例)、《北京街巷图志》,以及他主编的《北京地名典》等,都是在坚持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询悠远幽明的畴昔,在历史与文化的长河里漫游徜徉,上面讲述的历史人物便是由此书引发而来。我一向认为在历史与文化中梳理学理需要广博的阅读与精细的遴选,是一项繁杂而艰辛的劳作。但是,收获源于耕耘,这样的著作一旦问世,便会不同凡响,《胡同九章》便是这样的著作,分内篇、外篇、附录三部分。内篇倾重理论研究,王彬先生认为,北京的胡同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经济形态,是井田制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产物,从而第一次将北京的胡同与井田制联系起来而为北京的胡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外篇侧重实践,讨论不同地区的胡同特点以及四合院、王公府第的建筑格局与文化传统。王彬先生认为,井田制在后世被迷信化为九宫格,京城是九宫格,北京四合院亦是九宫格的折射,从而澄清了九宫格的真实内涵。《胡同九章》的正文之后是附录。其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京消亡胡同目录》,首次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京被拆除的胡同记载下来,是不可多得的反映北京历史地理变迁的珍贵资料,反映了王彬先生对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拳拳之心,一如他在这部新著的导语中所说:试图“为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提供点滴经验”,如果真的是这样,自然是大家万分高兴的事情了。

上一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长城》女一号景甜:在流言中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