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营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列分析

时间:2022-10-03 09:23:19

活血祛瘀营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列分析

【摘要】 采用活血祛瘀营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90.0%,提示行为心理因素(即情志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治疗中应以重视。

【关键词】 心绞痛;中药疗法;活血祛瘀营心汤。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运用活血祛瘀营心汤加减治疗本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绞痛患者共6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40例,女20倒;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30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1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30例,自发性心绞痛5例;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者1例,伴有高血压者10例,伴有心律失常者10例,伴有高脂血症者30例,伴有糖尿病者1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的诊断标准及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命名标准拟定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用活血祛瘀营心汤加减为基础方,方药组成为:柴胡、郁金、香附、金铃子、红花、桃仁、当归、合欢皮各10g,丹参、山药、白芍各20g,甘草5g。阴虚明显者加人参、麦门冬、五味子;气虚动辄汗出者加黄芪、白术、人参;胸闷、苔腻者加瓜萎、法半夏:心悸者加茯神、龙骨;脉律不整者加苦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治疗前后分别做心电图观察,并随访1年。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劳累性心绞痛患者超过日常活动强度的较重体力活动时不出现心绞痛,非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休息时心电图正常或双倍运动试验时由阳性转为阴性,随访1年病情稳定;好转: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时不发作,非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体息时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回升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或T波由倒置、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无改善,或略有改善但未达到规定的有效标准,休息时或运动试验心电图与治疗前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本组60例治疗后,治愈4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的病机与五脏相关,但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病位在心。肝藏血,主疏泄和谋虑,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阴为血,阳为气,故与人体气血息息相关。而当今的社会状况给人们心理带来种种冲击,节奏快、竞争激烈、家庭因素、工作因素、人际关系等,都容易使人产生不良情绪或感到压力,这种情绪“当抒不抒,该泄不泄”,必致气血紊乱,百病丛生。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症状是胸闷、憋气、胸痛。以胸痛为主者表现为胸痛剧烈,常向两胁走窜或向颈部、后背、手臂放射;或过怒诱发心胸剧痛,或口干口苦、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夜寐不安、性情急躁,或震颤抽搐,这与疏泄太过表现相同。以胸闷、憋气为主者常伴胸肋胀痛、脘腹胀满,或痛如针刺、情志抑郁、意志消沉、闷闷不乐等症状,与肝之疏泄不及症状类似。明代《薛氏医案》曰“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可见冠心病病位在心,但与肝脏密切相关,所谓“肝为起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行为心理因素(即情志因素)与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如丧偶、离婚、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紧张、退休不适应、工作条件和环境不如意、噪声、交通拥挤、住房条件恶劣等造成焦虑心情而发生冠心病心绞痛。而活血祛瘀营心汤则是针对病机。从心肝同治着手,用柴胡、郁金、合欢皮疏肝气,解郁闷,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香附、金铃子理气止痛;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红花、桃仁、丹参、当归活血祛瘀以养血、开痹止痛;另加山药健脾补肾、顾护骨气,以防理气活血药物伤胃。全方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止痛力强,合用使肝气得舒,郁闷得平,瘀痛得止,血脉得通,气血畅流,痹痛自除。这样使冠心病心绞痛从根本上得到治疗,远期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害厦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号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诊断标准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的报告,1979:59—60.

[2] 陈可冀.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8

[3] 黄振华.心理因素与心血管事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7,24(3):22—25.

[4]粱玉红,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7):160.

上一篇: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下一篇:臭氧消融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