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卵巢囊实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时间:2022-10-03 09:13:2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卵巢囊实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囊实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3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同期3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 均行DWI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 (MRI)扫描, 比较两组囊性及实性部分的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及表观弥散系数(ADC)。

结果 两组囊eADC、囊ADC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eADC(257.59±89.33)×10-3 mm2/s

高于对照组(194.39±64.30)×10-3 mm2/s, 实ADC(0.96±0.24)×10-3 mm2/s低于对照组(1.49±0.50)×10-3 mm2/s,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047

卵巢肿瘤是多发于60~70岁女性的一种妇科卵巢疾病[1], 其根据肿瘤病变的恶化程度分为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具有较高致死率, 有统计发现[2]其致死率高居妇科疾病之首, 给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对卵巢肿瘤患者及早做出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同时期的3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行DWI及MRI扫描, 观察DWI在卵巢囊实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3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39~65岁, 平均年龄(51.12±4.91)岁;另选取同时期的3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 年龄40~64岁, 平均年龄(51.15±4.88)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指导患者平稳呼吸, 所有患者均行DWI扫描及MRI扫描。采用超导磁共振机(GE, 1.5T), 平扫患者冠状位、横断面、矢状位等部位。DWI扫描参数为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3000/55 ms, 视野100 cm, 矩阵128×128。MRI冠状位T2WI扫描参数为TR/TE=6666/1100 ms, 视野1000 cm, 扫描矩阵320×224;横断面T1WI扫描参数为TR/TE=220/8 ms, 视野80 cm, 扫描矩阵320×224;T2WI扫描参数为TR/TE=6666/88 ms, 视野80 cm, 扫描矩阵320×224。静脉注射0.1 mmol/kg钆喷酸葡胺(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793), 而后对上述三个部位行加强扫描。层间距1 mm, 层厚8 mm;扫描矢状位时层厚改为6 mm。由2名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 并对阈值进行调整, 使病变卵巢及正常卵巢均在阈值范围内, 对囊性部分及实性部分的ADC、eADC进行重建, 观察组感兴趣区域(ROI)为囊性部分及实性部分的病灶中心, 100~200 mm2的大小, 行3次测量。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囊性部分及实性部分的 eADC及 ADC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囊eADC、囊ADC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eADC高于对照组, 实ADC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卵巢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发生与高胆固醇饮食、遗传、内分泌、工业污染等因素有关, 便秘、心悸、气急、腰痛、腹痛、腹水、贫血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3], 且极易引发卵巢坏死、卵巢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其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出现, 导致患者极易被漏诊误诊, 确诊时大多已是肿瘤晚期, 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加重其经济负担[4]。

MRI为临床诊断卵巢肿瘤的主要手段, 但其较难诊断早期的良性卵巢肿瘤及不典型病变, 有学者指出[5]DWI可有效对早期良性卵巢肿瘤做出准确诊断, 为此, 本研究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肿瘤患者给予DWI及MRI扫描, 以探讨DWI在卵巢囊实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 囊eADC、囊ADC组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实eADC高于对照组, 实ADC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DWI可作为临床诊断卵巢实性恶性肿瘤的依据, 利于医生及早对患者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小琴, 孟令平. 卵巢实性肿块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 36(1):34-36, 40.

[2] 梁长松, , 李伟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卵巢囊腺癌与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 13(3):83-86.

[3] 施敏敏, 戚婉. DWI及DCE-MRI对卵巢肿瘤的应用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 2016, 7(7):551-554.

[4] 张奕伟, 郑少燕, 吴先衡, 等. 常规MRI结合DWI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囊腺类肿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 29(10):1691-1694.

[5] 商守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10):82-84.

[收稿日期:2016-08-25]

上一篇:杂色曲霉中的一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新异香豆素 下一篇: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