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舍与得的智慧

时间:2022-10-03 08:52:00

放手,舍与得的智慧

【话题一】

“男版孟母”网络走红

素材展示

《武汉晚报》载:女儿读书到哪里,父亲苏以彬就将自己的小餐馆开到哪里。女儿高中厌学,父亲干脆关掉餐馆,和孩子一起回家复习高考。今年,父女俩一起参加高考,同时被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同一个专业录取。2013年9月2日,苏以彬将女儿送到学校,办理完入学手续。而他自己的入学手续还是一个梦想,暂时无法完成。

这位今年43岁的湖北公安人——苏以彬被赞为“男版孟母”。

观点一:“男版孟母”不在“陪”而在“读”

都说“父爱如山”,苏以彬的故事再次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亲情博爱。当然,尽管苏以彬由此荣获了“男版孟母”的赞誉,但其实质不过是万千“中国式陪读”中的个例而已。与众多陪读者相比,其看点不在“陪”而在“读”。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早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为了方便孩子读书,许多家长不惜搞全过程陪读、一条龙服务,其殚精竭虑、用心良苦难以言表。

关于“中国式陪读”的利弊争议早已充盈舆论。《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62.5%的人感觉当前“中国式陪读”较为普遍,84.9%的人说自己身边就有陪读的家长;而担心孩子吃苦、家长“望子成龙”、方便孩子上学,是排在前三位的陪读原因。

不过,“中国式陪读”的全身心付出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得到回报,相反,过度包办、掣肘、溺爱式的陪读,往往会“陪”出孩子的人格缺陷。一些教育专家的调查结论显示:陪读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远远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过度依赖性的陪读,往往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心理阴影。

苏以彬和女儿一起复习、一起高考、一同被同一学院的同一专业录取的现实,让“陪读”有了别样的圆满结局。这应该是“中国式陪读”的最大亮点。其实,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陪读”,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保障外,最根本的是陪孩子成长而不是陪孩子读书。而由家长率先垂范促成的学习型家庭,对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其实,无论是就家长辅导孩子功课需要“一桶水”的储备出发,

还是从丰富人生、提升素质、弥合代沟、言传身教等角度考量,家长的充电增智都不可或缺。把陪读当“陪练”,让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应该是人们围

观“男版孟母”的真正看点与有益警示。

观点二:让孩子脱离“拐杖”

“男版孟母”苏以彬的搬迁和付出有意无意间使孩子失去了自主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女儿的学习都是靠父亲紧盯着,一旦脱离父亲的“监控”,女儿的成绩立马垮下来。即使女儿考上了大学,也是一步一步被逼上去的,女儿的成才就像是利用现代技术和化肥催化速成的,一旦离开了父母的“浇灌”,恐怕很快就会还原“萎靡”。

观点三:扭曲的父爱

“男版孟母”让人想起了同在武汉的另一位父亲。

41岁的老谭去年春节后不惜辞去黄冈市公务员的工作,只身到汉打工,目的是为了

让女儿能够到武汉读优质小学。然而兜兜转转一年多,择校梦碎,他只能返回家乡。

“餐馆父亲”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女儿读书到哪里,父亲苏以彬就将自己的小餐馆开到哪里。说其爱的深沉可以,说其爱的扭曲也未尝不可。这哪里是照顾女儿,分明就是一种监控!试问被父亲“尾随”到如此的女儿会幸福吗?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只会产生家庭悲剧。

女儿不爱读书,父亲关掉餐馆陪读,尽管二人都考

上大学,但以理性来考量,一个二级学院能带给女儿什么改变呢?当扭曲的爱投射到孩子的内心,长大后就算读再好的大学,也不足以弥补带给他们心灵的伤害。

近日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然有钱供她读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两则新闻相比较,两个父亲对教育的“冰火两重天”,让人不得不感叹要理性看待教育。理性养育孩子其实离我们终究还是很远。

健康的教育来自健康的教育观,应该认识到孩子并非自己的个人物品,他们具有着独立的人格。如果每个父亲都能有这样的意识,那么,他自然会懂得教育的分寸,明白自己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放手。因为这么做的原始动机很简单,也很容易掌握,那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父母培养一个孩子,要为其树立良好的品德,也要帮助他学会在社会上生存。可以说教育、养育孩子是一个过程。然而,我们的父母往往会树立起一个标杆或者目标,考上大学、考上公务员、嫁给有钱人……但这些都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应该自己决定的,这些目标不是教育的内容。

实际上,一旦父母为孩子树立所谓的奋斗目标,孩子自然会成为父母的提线木偶或者工具,因为这些目标都不是孩子自身定位的目标。

观点四: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

我们总是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孟母就完全做到了“授之以渔”,而苏以彬则只是在“授之以鱼”。可以说,历史上的孟母堪称是一位环境育人的教育家,而这位父亲只是既当爹又当妈的保姆。我们不能说苏以彬的父爱不伟大,他的付出不够多,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他的教育手段并不利于孩子成长,他只有孟母的“形”,而没有孟母的“神”。

孟母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爱,更重要的是她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养成了儿子做事有恒心、诚实刻苦的品德,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

基础。而这位父亲,只是做了女儿无怨无悔的“拐杖”,一旦离开“拐杖”,女儿很可能连正常人都不如。

【话题二】

开心农场退出历史舞台

江西 刘京平

【素材展示】

2013年8月20日,人人网关闭了开心农场游戏的服务器。“偷菜”游戏最早是在开心网上线运营的,最火的时候可以说是“全民偷菜”。曾有人为“偷菜”不眠不休,曾有人为防偷更是废寝忘食。但如今,这一风靡全国、有上亿用户的小游戏,在短短三四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人网上的开心农场游戏是由五分钟公司于2008年开发的。从2009年开始,这款主打偷菜的小游戏在国内风靡起来,一些人甚至买闹钟,只是为了半夜起来看护自家的“菜”。从盛极一时到无人问津、黯然退场,开心农场出现如此转折有以下几大原因。首先,开心农场以几百万元的低价将知识产权卖断给了腾讯,而腾讯推出了QQ农场,抢走了开心农场的不少用户。其次,开心农场是纯社交类游戏,盈利模式比网页游戏弱,而转型网页游戏又久不见成效。此外,开心农场的没落和互联网市场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微信、陌陌这类移动互联社交工具的兴起,传统的页面社交网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思路点拨】

角度一:居安思危。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市场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从风靡全国到黯然退场,开心农场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任何优秀的产品,任何优秀的企业,即使在鼎盛时期,都要居安思危,不断创新。如果得意忘形,躺在优势上吃老本,如果固步自封,满足于眼前的形势大好,如果总以为别人追赶不上,那么,跌个鼻青脸肿,甚至惨遭淘汰,绝对不是意外。

角度二:要有长远眼光。开心农场以几百万元的价格将知识产权卖断给了腾讯,看似占了便宜,实则养虎为患。腾讯推出的QQ农场,凭借其庞大的客户群体,迅速撬走了开心农场的不少用户。开心农场的这一做法,与家长让子女辍学去打工、地方政府出卖稀缺资源换取眼前利益一样,都是鼠目寸光,未能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

角度三:差异化竞争。开心农场如日中天时,对手没有选择跟风与抄袭,而是凭借所掌握的核心科技,与开心农场进行差异化竞争。于是,当微信、陌陌这类移动互联社交工具兴起时,开心农场却走向了没落。

【运用示例】

前不久,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举行了

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成为历史。中国最大的火柴公司“灭”了,如同一根点燃的火柴,在瞬间的光亮后最终归于沉寂。这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柯达”的轰然倒塌,历经了百年风雨,却在新竞争产品出现后无力应对挑战,迅速地走向衰败;同样,曾经风靡全国的开心农场在短暂的鼎盛之后,走上了下坡路。这其中有历史的必然选择,更多的是暗含了一个企业在生产创新、企业管理上的固步自封。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必须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 下一篇:地铁中的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