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鲁中地区地质灾害原因与防治研究

时间:2022-10-03 07:05:16

山东省鲁中地区地质灾害原因与防治研究

摘要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类严重自然灾害,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严重阻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从地质构造和人为破坏两方面分析山东省鲁中地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提出防治地质灾害及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山东省鲁中地区包括淄博市、莱芜市及泰安、潍坊等部分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有较大的影响。鲁中地区包括山区丘陵地带,大部分地区均为绵延起伏的山区,地表覆盖土层较薄,每年都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于地质灾害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毁损坏桥梁30座,道路157.83Km,塘坝及涵洞225处,并有近14000间房屋倒塌或损坏,造成36.39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530余万元。地质灾害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的特点

山区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在山区分布范围广,破坏性强,具有隐蔽性、突发性、链发性等特点。如淄博市东、西部山区出露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人为地开采石灰石,以及山区工程开发活动的增多,这三种灾害有逐渐加强之势。人工开采的石渣,以及崩塌、滑坡都会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源,同时泥石流在流动过程中又会冲刷、侵蚀沟岸坡,造成滑坡、崩塌的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而一旦发生灾害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

2.1 地形地貌条件

地区东部及西部均为岩溶微弱发育的侵蚀构造中低山,山域广阔,为陡峭之尖顶山,山势陡峻,峡谷幽险,切割深度可达数百米。山坡凸形,坡角20°-40°,基岩大部地表,覆盖土层较薄,植被发育一般。谷底为坡积、洪积物,主要由砂卵石及砂土组成,山谷出口发育有小型洪积扇,在山坡上,常见崩塌堆积物。山顶与谷底间的高差较大,一般都在200m以上。这种地形地貌很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

2.2植被条件

淄博及莱芜大部分地表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奥陶石灰岩及寒武系石灰岩、页岩层。在中奥陶出露岩地区,由于土层较薄,植被发育较差,而在寒武系出露地区,相对地表土层较厚,因而植被较为发育。植被发育的地区地质灾害明显差,而植被不发育的地区则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发育,多年生木本植物发育有利于抵抗地质灾害,而人为堆积形成的梯田,由于松散层较厚,且一般发育季节性植被,根系不发达,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2.3人工梯田诱发地质灾害

在改革开放以前,山区大面积修建梯田,在修建时,多数为人工毁林改造而成,梯田堰主要由乱石堆积垒成,整体性差,而且土质多为松散砂性土,又年年翻耕,表土松动,遇暴雨易充分饱和,抗震强度降低,极容易形成崩塌,而且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2.4人为破坏及住房选址不当造成地质灾害

开山采石在部分山区非常普遍,这一方面会破坏堵塞原有的排水通道,导致雨水乱流;另一方面采石严重破坏了植被,导致水土严重流失,同时采石后大量的石渣、石粉又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前几年,胶王路寨里东段,在暴雨期间,经常发生泥石流冲毁路面、路边排水沟的情况,这与公路两侧开采石灰石有直接关系。

住房选址时位置不当,忽视防洪要求,从而造成重大损失。2011年的灾害,有一农家乐山庄因房屋建在山洪途径地段,导致山庄房屋被冲毁,4人受伤,损失惨重;商城办事处某新村300多户村民家中进水,水深半米以上,原因就是该村现有河道最大泄洪量远小于5年一遇最大洪峰流量,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5强降水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外因

降水渗入进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使土石的抗震强度降低,容易形成崩滑;而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具有冲刷、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的作用,使土体达到软塑状态,减少了其内部的摩擦力和粘聚力,导致崩塌、滑坡的产生。另外,降水使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造成抗震强度降低,形成崩塌或滑坡,并导致形成泥石流。在持续强降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

3.1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山区应多种植以根系发达的常年生植物为宜,保持水土。实际证明,植被良好的山区,遭受地质灾害的程度明显要差。

3.2修复、建设一些蓄洪工程

水库、塘坝等能起到增加地表植被,涵养水分,减缓暴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增强坡体稳定性,抑制冲沟发展的效果。水库、塘坝大部分都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受当时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又经几十年的运行,再加上维修资金不足,有一些水库、塘坝本身就存在险情隐患,特别是山区村镇建设管理的各种塘坝。因此对山区水库、塘坝进行除险加固,一方面可排除险情,另一方面可防止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

3.3加宽河道、清淤清障,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段,抓紧进行加固和疏通,清除行洪障碍物,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防止山间洪流在遇障碍物阻挡时,翻越障碍而过,从而对农作物及房屋造成危害。

3.4退耕还林,减少人工梯田

泻洪沟坡上的梯田应逐渐拆除,梯田堰坝应加强维护、整固,尽量种植一些多年生木本植物,同时一定要保留排水沟渠。

3.5山区住房选址要科学

住房要避开行洪方向,以及沟道凹岸或面积较小而低平的凸岸及陡峻的山坡下等危险地段,同时要加固地基及基础,要注意加强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增加其抗冲刷、抗冲击能力。

地质灾害的防治,还要杜绝乱采乱挖等现象,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灾害,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大自然生态原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参考文献

[ l]万艳华.城市防灾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胡广韬.工程地质学[M].北京:地质工业出版社, 2011

[3 ] 刘起霞,李清波.环境工程地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向玉青(1972-)男,山东淄博人,大学本科,工学学士,从事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

上一篇:浅谈大型水闸调度 下一篇:输变电工程施工中接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