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时间:2022-10-03 06:58:13

“走转改”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摘 要:本文从中央电台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实际出发,介绍了中央电台“走转改”活动的实施步骤、具体做法,分析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即能准确地把握大局方向,促进新闻创新和有效传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带来全媒体发展新阶段的新探索、新思考等。

关键词:求真务实 常走常新 新闻创新 有效传播 全媒体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召开了“走转改”活动研讨会,思考“走转改”的价值和意义,交流收获与感动,梳理好的思路、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倾听专家、领导的期望与建议,对准确把握“走转改”活动方向,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活动常态化,迎接学习贯彻十以及未来改革发展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走转改”的核心是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作为国家电台,一年来,中央电台将“走转改”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时期广泛深系群众的全员重大实践活动进行部署落实,树立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标准,以把握正确导向、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为着眼点,以专栏为抓手,以活动为平台,促进走基层栏目常态化、走基层活动制度化,促进转作风,改文风。

一、中央电台“走转改”活动实践

1.整体规划,确立目标重点,系统实施

2011年8月9日,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中央电台积极响应,迅速制订了总体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提出“走转改”五个阶段重点目标:一是能诞生一批“眼睛向下”群众喜闻乐听的优秀栏目;二是能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走基层品牌调研采访活动;三是能采写一批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新闻作品;四是能涌现出一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闻带头人及优秀记者;五是能联系一批热爱广播的群众听评员。

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提出探索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的领域与方向:将“走转改”和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相结合,将培训教育与采访报道相结合,将全台重点工程与频率特色项目相结合,将领导干部示范与采编播人员创优相结合,进行系统设计,扎实推进,使全台“走转改”体现在日常宣传心系群众,重大宣传做出影响,固定栏目、系列活动办成品牌。根据全台总体部署,各频率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细化责任,落实到人,要求员工不仅要做到人到基层,更要心入一线。

2.突出特色,以专栏为抓手,以活动为平台

全台各频率、各中心均开办了面向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专栏、专题,给来自基层的新闻及调研采访活动搭平台,建出口;同时加强活动的“系统化、系列化”策划,不断推出“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特色报道。中国之声、经济之声推出的《基层中国》《难忘的中国之声——中国人》《难忘的中国之声——2012百姓故事》《基层观察》《满意不满意》《如此行规》等专栏已成为媒体走基层、听民意、说民生的平台,并向品牌栏目发展,其基层联系点已拓展至全国各地及社会各领域。继去年与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成功组织了《情牵大乌蒙》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后,今年结合重大主题,围绕社会发展与民生热点,精心策划推出了《新春走基层》《温暖回家路》《我说我的幸福》《倾听贵州》《倾听安徽》《倾听海西》《倾听新疆》《中国湿地报告》《百家电台走基层》《国企一线报告》《激荡高原,贵州新转折》《走转改浙江行》《可可西里日记》《满意不满意》《温州金融改革调查》《送音乐到基层》《这里是我家》《大陆有我家》《我的原乡生活》《穿越世纪的“生命线”》《民族记忆》《走基层看》等一系列走基层采访报道活动。这些活动内涵丰富,选题多元,关注民生,紧跟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大,上下反响良好,较好地实现了中央电台各频率、各媒体以品牌活动、特色活动来提升新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及队伍能力素养的目标。

3.求真务实,从领导做起,发挥示范作用

去年9月,中央电台专门制订了台领导走基层活动方案,规定台领导按照各自分工,以频率单位为主体组成若干走基层小分队,自主确定对象地区,自主策划报道选题,推出深度报道;要求每个台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注重价值引领,带头采写报告,履行把关责任。今年又进一步完善了各级领导下基层制度,坚持领导带头,典型带动,全面覆盖,全员参与。每个部门都要建立联系点和走基层制度,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调研或采访报道活动,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截止到目前,中央电台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200多个基层联系点,有1000多人次深入各地调研学习采访报道,每个台领导平均每个季度至少有一次下基层调研或者带队采访报道。

4.着眼长效,探索机制建设,推动“走转改”常走常新

“走转改”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如何使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组织管理、教育培训、考核激励、动力保障等机制建设是关键。各频率、各部门结合业务建设,在“走转改”中不断探索,创造条件,在培训、考核、评价、评优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央电台将探索建立全台重大宣传、主题宣传策划机制、多媒体联动机制及节目考评奖励机制,不断推动“走转改”贯穿在整个业务实践中,成为价值理念和工作机制,常走常新。

二、“走转改”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回顾近一年的“走转改”实践,我们看到,这项活动已经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从新闻界进入整个社会管理系统中,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使我们的价值理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节目形态、队伍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和显著进步。

1.“走转改”让我们准确把握大局方向,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实事求是地回应时代关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战略转型期。虽然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复杂利益格局形成,社会意识日趋多元,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国内外舆论互联、互通、互动日益明显,舆论引导与新闻传播的困难很大,任务也更加艰巨。实践表明,“走转改”决不是政治性、应景式的活动举措,而是媒体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时代路径。“走转改”使新闻媒体更加深刻地把握时代,认识国情,并通过大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报道,让世人从更加多维的角度认识、理解当今真实的中国,使我们切实从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从新闻的本源、记者的本质、职业的使命等内在价值认同的高度自觉地践行媒体责任。

2.“走转改”使我们很好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传播理念,促进了新闻创新和有效传播

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主流媒体如何全面展示中国社会发展全局及多领域、多侧面、多层次及不同的利益诉求及观点,如何直面问题,有效地回应社会关切,构建社会共识,既是我们的使命,又是一大难题。“走转改”让我们回到实践中,扎根在群众的土壤里,关注民生,报道普通群众,从而发现了更多的鲜活线索,发掘了民生现象的背后,探寻了问题的解决之策。中央电台各频率反映民生民情民意的声音多了,有深度、真切感人的报道多了,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如,34集民生成就系列报道《我说我的幸福》,以百姓最具个性的语言和最真切朴素的体会,描绘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获得广泛好评,部长刘云山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

3.“走转改”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

“走转改”既出鲜活报道,又出优秀人才,给我们带来了“四多”:一是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情的了解多了;二是研究、回应发展问题、农村问题、基层问题的报道多了;三是采编播人员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深了,自觉走基层、联系群众的多了;四是台网一体、内合外联、上下互动的工作多了,有效地推动了中央电台媒体转型。尤其是通过系列化、规模化的调研采访活动,一批年轻人得到成长,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职业精神,改善了群众工作基本功的不足。“走转改”成为中央电台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有效路径。

4.“走转改”活动带来了全媒体发展新阶段的新探索、新思考

今天的中国,在舆论格局多元化的道路上必然会快速前进,主流媒体遭遇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自身还有许多不适应与不足。下一步,如何继续发扬“走转改”精神,以“走转改”的方式,做好十宣传及改革发展创新工作,都需要我们拿出新思路、新举措。期望这次“走转改”研讨会能推动中央电台各部门开展总结交流,通过内外、上下的多层面研讨,把更多的个人收获转化为全台的共同智慧、共同经验,进而形成我们共同的职业精神、价值追求,为迎接、学习、贯彻十,建设一流的全媒体集团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此文系王求在中央电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表时有删节)

上一篇:当前大学生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下一篇:为缓解民工荒“出谋划策”,凸显媒体的“人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