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3 11:56:18

探讨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中国有句俗话:“理越辩越明”。这里的的“辩”实际上就有讨论的意思。人们针对某个问题产生了疑问,通过大家的集体的参与,分享和批判彼此的想法,最终求得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对问题的明晰。

关键词:探讨式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8-0119-02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习惯于应用讲述式教学方法教师喜欢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他们希望通过自己一味地讲,从而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很少采取提问的方式,就算是提问,也是提一些相当容易可以在书本上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这种简单的机械提问,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这种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毫无兴趣。他们有的就在课堂上讲话,有的就偷偷的躲在课桌椅下看小说或做别的事情,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就干脆趴在桌上睡觉。即使你这位历史教师相当威严,学生惧怕你而不敢干上述事情,规规矩矩坐在凳子上听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在心不在的却大有人在。即使成绩稍好一点的同学,也最多只是听听课,做做课堂笔记,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听从老师所教,被动地学,但是在他们心中,对语文课的学习是毫无兴趣的,从而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与家长都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语文课是最死的科目,非常容易学,只要多花点时间去死记硬背,没有学不好的。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语文课在人们心中是不需要动脑筋,只需要死记硬背的副科。诚然,语文的基本知识点是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基础上,才能够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只有培养了独立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学好这一科目。所以要想学好,仅仅靠死记硬背是绝对不行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上课不喜欢动脑筋,缺乏独立思考。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都习惯于求教于书本,企图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然后就照着书本上现成的答案念一遍。但是,要是老师稍微“活”一点的问题,在书本上绝对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而要求学生通过先看书,在看书的基础上再归纳分析才能得到答案的这样一类题目,就有许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他们或者盯着书本发呆,或者习惯用殷切的目光期待老师来讲解答案,很少有独立思考的学生,都是等着听老师讲解答案。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过分依赖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无法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活”的语文的能力。

这都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缺乏动态沟通,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缺乏应有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的气氛显得非常沉闷和呆板,非常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改善方法

针对上述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使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那么对教师的要求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学,愿意学,才能够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作为一名在课程改革中任教的教师,要坦然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课堂讨论式可以克服传统式教学的缺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又有助于形成师生的互动效应,使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课堂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四、教师应该改善的方面

(一)更新观念

教师一定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在上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还要善于钻研教材,善于发掘教学大纲中的隐性知识。一定要对教材、教学大纲了如指掌,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在教学内容的整理到教学环节的驾御要充分进行思考,这一点无论是年老的教师,还是年轻的教师都是必须要做到的,这也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开放思维,这也是能动性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仅仅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交流,一定要避免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随时捕捉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的信息并且及时给予引导。另外教师一定要做到对班上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对班上不管是成绩差的还是成绩好的学生,教师都要给予关心,并且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多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灵感。

(二)创造良好氛围

注重师生同步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首先要使学生尊敬与钦佩你,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上你的课。这就要求教师严格从自身做起,教师的专业知识一定要过得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用自己的涵养和学识征服学生,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要让学生了解你,能够和你共同讨论课堂内外问题。

五、教师在课堂讨论式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设问

问题设计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的问题平平淡淡,即不新颖又不奇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相反,如果变换一个角度,使学生有新鲜感,那么他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能引起全体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识水平进行周密的设计。

(二)课后总结及最终成绩评定

讨论式教学的逻辑前提是并不假设教师一定比学生高明;相反,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以为,讨论式教学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辩能力的培养。并且,如前所述,讨论式教学中,所选择的很多问题都有争议性的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或者有的问题干脆就没有答案。教师虽然有自己的观点,但在组织讨论中应当尽量保持中立,以免对学生的造成倾向性影响。

中国传统教育中,教师一向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学生也习惯于等待老师解答。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讨论式教学首先要破除“教师是绝对权威”的思想。一方面,教师本身要摒弃“教师一定比学生高明”的思想;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 “权威”,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采取这种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能激发学生积极地联系旧知识,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对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记忆,对发展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好处。

上一篇:用心走基层 用情转作风 用功改文风 下一篇:电能质量监测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