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时间:2022-10-03 06:53:53

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0-002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自2006年安徽省进入新课程以来,已经进行了近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既有有关教材、教法的困惑,也有一些反思后得到的心得体会。

我常在思考,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从而改变教师苦、学生累、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在新课程背景下,又该如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呢?以下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1 精彩的课堂导入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段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创设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愉快而主动探究的情境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课堂导入案例1:

在《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精巧的化学魔术进行导入:

①神奇的“绿茶”(市售绿茶的饮料瓶中预先装入FeCl3溶液,课前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中分别滴入几滴KSCN溶液、苯酚溶液、AgNO3溶液、Na2S溶液、黄血盐溶液等。表演时将“绿茶”饮料倒入杯子中,“绿茶”便变成五颜六色的其他“饮料”。)

②“朱砂掌”(课前,准备几张白纸用KSCN溶液浸泡5分钟,晾干,将FeCl3溶液装在小药瓶中,备用。上课时,请学生上来后,将小药瓶中的溶液涂抹在学生手掌上,然后用掌击打用KSCN溶液浸泡过的白纸,白纸上立刻出现血红的掌印。)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课堂伊始,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很惊奇于化学魔术和朱砂掌表演,处于一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再展开探究学习的内容,无疑能够流畅的进行。

课堂导入案例2:

在一次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上,我设计了《糖类》第一课时的导入:

教师问:有没有同学带糖果来了?

学生答:没有。(此时产生疑惑了,老师问这个问题干嘛呢?)

教师说: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糖”做见面礼。

在学生惊讶与期待的目光下,教师拿出一叠白纸,说:这就是我带给你们的“糖”。

学生笑。

教师解释:其实,从化学的视角来看,白纸中的纤维素是糖类的一种,并且它可是比糖果中的糖还高级的一种糖类。

然后,很自然的引出糖的分类、定义等内容。

课堂导入案例3:

人教版必修Ⅱ《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导入:

大屏幕上投影奥运会上刘翔在进行110米跨栏比赛的照片。

学生看了很兴奋。教师问:这场比赛谁跑得快?

刘翔,学生齐声答。

教师继续问:同学们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照片上看出刘翔的跑在最前面。

教师肯定学生观察仔细,并点出大家得出结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定性观察比较的过程。

教师接着问:我们如需知道世界上在110米栏项目中,谁跑的最快?是否世界上每位选手都要去比一番?

学生笑,说:不是,只要根据选手跑110米所需时间就能确定。

教师说:很好,大家在这个问题当中应用的实际上就是定量比较的思路,根据选手跑110米所需的时间来比较速度的快慢。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从定性、定量的两个方面来研究。

有了以上的铺垫,学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学习就有了参照体系,探究过程中也劲头十足。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应用新闻时事导入、故事导入、趣味实验导入等方法。

2多彩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尤其重视实验的作用。除了完成基本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力求在实验上还有创新与突破。在实验室里,我经常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以下是我对实验改进的一些做法。

2.1常规实验趣味化

如在《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我将原电池的实验中电流计改为音乐贺卡,当组装的原电池成功的使音乐贺卡唱出了动听的音乐时,课堂上平添了一份乐趣。再如,讲授HCl和NH3反应时,我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济公扇”。向桌面滴上几滴浓氨水,在一把蒲扇的上端边沿滴几滴浓盐酸。然后,在靠近浓氨水处扇动蒲扇,立即出现大量白烟。

2.2污染实验环保化

当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污染物产生时,我们要尽可能的改进实验的设计,使其微型化、环保化。如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可用下述装置一次完成:

在衬有白纸的玻璃中央放上少量KClO3固体,然后在周围分别滴加几滴如上图所示的溶液,盖上表面皿。实验时,打开表面皿,在KClO3晶体上滴加浓盐酸,迅速盖上表面皿。该实验现象明显,且由于产生的氯气量少,不会有明显的污染,符合环保的要求。SO2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也能用类似方法来处理。

2.3难观察实验显象化

有些化学实验的现象并不明显或不易观察,此时可通过实验的改进,让实验现象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

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可改用有色溶液(如CuSO4溶液、KMnO4溶液),学生观察配制过程就更清晰。又如酯的水解条件的探究,先将乙酸乙酯用颜料(铅笔浸入酯中,外层的涂料溶于酯)染色,再做实验,现象更易观察。

2.4拓展实验生活化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课本上的知识不是孤立的。“从生活中来,到教学中去”,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小实验,会让学生感觉更真实、更亲切。如讲过实验室制氯气以后,可让学生回家后做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产生氯气的实验。再如介绍过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后,补充维C片与Fe3+反应的实验。又如学习过原电池后,布置学生回家后,用生活中的物品来组装一个原电池。

3添彩的多媒体应用

3.1丰富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素材,如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通过这些素材呈现,能大大增加课堂容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展示物质空间结构

在教学中我们常需要为学生展示一些物质的分子模型或晶体的空间结构。我们可以结合需要自己用专业的制作软件来制作,有机分子的三维结构可用ChemSketch或用chemwindow制作。如:

晶体的三维结构也有很多专业的软件,如Diamond软件。

当然,以上专业软件需要教师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教师也可在平时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软件,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在课堂教学时根据需要选用。

3.3动画模拟微观过程

化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微观过程,用动画模拟的方式能够直观地呈现出来。

3.4需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的适当应用能使我们的课堂增添亮色,但也要明白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以下问题:

3.4.1不要太花哨,干扰学生注意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经常会制作各种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使用。当演示完一段精彩的课件内容后,学生的注意力依旧被大屏幕上的画面所吸引,不能完全集中精力于后面的学习。此时,如果课件是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我们可以在课件运行过程中随时按下“B”键,使整个屏幕变黑,从而排除屏幕画面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在其他课件制作工具中,如Flash也可实现以上功能。

3.4.2不能以模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用电脑上的模拟实验取代了课堂上的真实实验,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无论仿真度多高的课件,都是不能比拟真实实验的。

3.4.3不能放弃板书

我们在注重多媒体应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的板书的作用。我们的板书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能有一条主线串起整堂课。我们在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也要用心设计合理的板书,尽量避免标题式的简单板书,更不能鼠标一键到底没有板书。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不倦地投入,愿笔者的思索能与同行者共勉。

上一篇:苏教版《化学2》“乙酸”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肉和鱼类新鲜度的快速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