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路 数码摄像机的新世纪进化史

时间:2022-10-03 06:38:58

十年之路 数码摄像机的新世纪进化史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朝发夕至,21世纪的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了,我们见证了数码摄像机的种种变迁,从mini DV走向多元化的存储介质,从标清走向高清,从复杂走向简单……在这一个年代交汇之际,《新潮电子》将带各位读者一起纵览十年数码摄像机的进化史。

介质革命,存储介质进化三部曲

2006年,不仅DVD摄像机卷土重来,硬盘和闪存作为数码摄像机新介质也开始崭露头角。我们见证了摄像机新介质的崛起,同时也预示了mini DV卡带逐渐走下神坛的宿命。

数码摄像机最近两年发展速度迅猛,总得来说,是围绕两条主线来进化的,一条是存储介质,从传统的磁带存储、光盘存储,演变到现在主流的硬盘和闪存存储,另一条则是画质,从标清到高清。这里,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十年来摄像机两条主线的发展史。

Mini DV带的英雄末路

介质革命从2000年悄然后动,2000年8月,日立(HITACHI)公司推出业界第一台以DVD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摄像机,舍弃了传统的mini DV磁带,直接采用DVD刻录盘作为记录介质,使摄像机的拍摄时间一次可以延长到两个小时,突破了60分钟磁带的限制。而且数据资料可以直接刻录成DVD光盘保存或编辑。DVD摄像机虽然让人看到了取代磁带的希望,但技术并不成熟。昂贵,笨重、兼容性差成为DVD摄像机的致命缺点。直到2004年,当摄像机巨头索尼(Sony)把DVD摄像机再重炒一翻,推出两款型号DVD101E和DVD201E后,DVD摄像机才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事实上,2004年正是数码摄像机存储介质革命之年。这一年,不仅DVD摄像机卷土重来,硬盘和闪存作为数码摄像机新介质也开始崭露头角。2004年t JVC推出了采用硬盘的数码摄像机,可以直接拍摄MPEG2视频,并通过USB2.O接口传输至电脑刻录成光盘或者编辑成为其他视频素材。而三星(SAMSUNG)也推出了具有类似功能的闪存摄像机,只是功能还显得比较稚嫩。

对于这场数码摄像机新介质之争,不仅厂商打得火热,媒体和消费者也是瞪大了眼睛密切关注它们的动向。如果说,起初人们对非磁带摄像机还存有疑虑的话,到了2006年,经过多年锤炼后的非磁带摄像机的技术水准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从技术上说,除了在较为专业的领域还无法完全取代mini DV磁带外,一般家用已经足以应付。从技术上看,DVD介质、硬盘、闪存三种介质分别在分享的方便性、大容量、小体积方面存在着优势,调查数据显示,一个人从拍摄到编辑到分享的过程中,带给人最大快乐的阶段是在拍完后的分享回放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谁能最方便地分享谁就是消费者的首选,但一种介质能否脱颖而出,除了技术原因之外,还要看看背后支持它们的厂商阵营以及实力。

硬盘的黄金期

遥想在2006年以前-整个摄像机市场上还只有JVC一家公司在不遗余力地推出硬盘式摄像机,并且在当时抢占先机,但是由于当时整体趋势以及消费者的认同度还停留在光盘式摄像机甚至磁带式摄像机上,因此,硬盘式摄像机还并不为消费者所认同,不久,这个局面在2006年时被索尼公司打破,当年的CES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索尼首款王牌硬盘式摄像机DCR-SRl00E如惊世之作宣告了硬盘式摄像机的前途无限。2007年,硬盘式摄像机更是力压群雄-成为了摄像机市场真正的王者。

显然,作为创新市场需求的产品,硬盘式摄像机对于扩大摄像机整体市场的“蛋糕”起到了至美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高清摄像机普及的重要媒介,当原有存储介质在容量、后期制作等方面的缺陷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影像处理任务,再加上电脑的普及,人们逐渐不愿意再忍受原有线性编辑的复杂和繁琐,转而更加倾向于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软件和非线性编辑,人们越来越习惯且仅仅习惯于依赖电脑来处理影像数据,特别是在高清时代来临后-这种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

细究硬盘式摄像机走红的关键,自然离不开硬盘技术的发展和容量的突破。早期的一些硬盘式摄像机还在采用1.8英寸的硬盘作为存储介质,而到后来,为了进一步减小硬盘式摄像机的机身体积和重量,各大硬盘式摄像机的制造厂商开始采用0.85英寸的微型硬盘,相对之前的存储介质-硬盘式摄像机的后期采集、编辑非常便捷,不需要特别的采集设备:而且它容量大(索尼的SRl2E和JVC的HD6的存储容量均达到了120GB),几乎可以无限制地重复使用,单位摄制成本低-并且还可以当作移动硬盘和MP3来使用,符合数码产品多功能一体fb的趋势:同时硬盘本身快速检索回放、录制电视节目等功能都可以在硬盘式摄像机上得以体现-综合看来,硬盘式摄像机在便携、时尚、长时间录制、简便编辑等方面都符合当前摄像机发展的潮流,短短两年时间,硬盘式摄像机相关技术便获得连续突破,使得其很快进入“黄金蜜月期”。

虽然硬盘式摄像机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缺陷。事实上,“怕震怕摔怕热”一直是困扰硬盘式摄像机进一步扩张其市场份额的“心病”。由于使用内部构造精密而脆弱的硬盘,硬盘式摄像机在使用中十分容易因为震动而损坏。硬盘的结构导致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容易造成记录的数据丢失t而且,由于内部采用的是硬盘结构,内部机械结构精密复杂,长时间连续使用硬盘式摄像机拍摄,会使得机身发热量过大,从而造成画质下降及记录不正常,整体耗电量增大,这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天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少厂家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纷纷在技术上予以改进,比如针对机身怕震,厂商就特地设计出硬盘减震器以及其他技术来保护硬盘,这样在拍摄中一般的震动都不会对硬盘造成损害,以东芝硬盘式摄像机为例,设计人员在摄像机的硬盘外包围了缓冲材料-还在机身内安装了三维加速传感器和东芝独有的Diprotechs TM保护系统t这样在遭遇撞击或意外坠落时可以减轻对硬盘的损害,而为了省电和减少热量,厂商对机身内部的马达和电池进行了改革,使得其更耐用。还有部分厂商更是在机身内部结构上”做文章”,用易于导热的金属(比如铝)做隔离层,使机器在运作时可以迅速散热,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硬盘式摄像机将被取代是不争的事实,索尼(中国)影像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相关数据显示,闪存在体积大小或是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存储的安全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闪存为王

新介质取代旧介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从记录模式或是后期编辑模式来说,新介质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相比硬盘存储取代磁带存储而言,闪存格式的存储虽然优势明显,但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其容量和价格上,相同容量的固态闪存价格是高性能光纤通道硬盘的20倍左右-成为其最大弱点,但随着各大闪存厂商的竞争,闪存价格逐渐降低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畴,且其读写速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完全可以满足高清视频拍摄的需求,就以目前电子商城上的价格而言,索尼16GB高速记忆棒价格为400多元:而同样大小的SDHC卡也仅在350元左右,相对闪存摄像机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言,这个价格完全可以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更何况,闪存的每GB价格更贵并不是问题,因为顾客一般使用很高比例的闪存存储空间。那些动辄上百GB的硬盘摄像机-其实真正使用比例并不高,因此,闪存为王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正是十年之路的最终总结。

上一篇:HTC与MOTO领衔Androld国货亦自强不息 下一篇:佳能LEGBLA HF S21,三星HMX-S1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