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世博不一样的视觉

时间:2022-07-14 03:01:56

一样的世博不一样的视觉

宾得K10D,焦距20mm,快门1/45s,光圈F13,焦段20mm,曝光补偿+0.5,英国馆的“种子”建筑很有特色但游客多,现场范围狭小,取景不容易,而从它的背面拍摄,以围墙作为前景,傍晚的云彩为背景,得到的整个画面有点“闹中取静”的感觉。图/春来茶馆

建筑的艺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之下,注定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建筑艺术的汇集之地。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世博园内,各国展馆别具特色,非常个性一非常上镜……设计师们的各种思想在此碰撞,从而让色彩与线条有了奇妙组合。配合光与影的自如演化,也为摄影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盛宴。美一无处不在。

但与已经矗立在世博园内的建筑相比影像的呈现却不会一成不变,不同的器材、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构图、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天气都会让同样的建筑产生出完全不同的美感。那么,在这个建筑大观园内,你如何才能让照片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何让取景画面变得与众不同在后面的文字中,你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后发。

大眼看世博

拍摄建筑,大广角镜头无疑是应用最多的。在世博园内更应该如此,毕竟在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这块不大的区域内,就汇聚了全球206个国家和组织的展馆以及众多的地方和企业馆、城市最佳实践区,密集程度可想而知。广角镜头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可以尽可能地近距离囊括每一栋建筑更夸大了近大远小的效果,从而让世博的大气更为宏大壮观地呈现给予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选择相机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具备24mm、25mm镜头的消费类相机。这类相机已有很多一仅24mm的就包括佳能IXUS 210、卡西欧H15、富士FinePix HS11、索尼Cybese shot Wifi、三星WB600和松下LX3GK等。而对于专业的用户,除了选择广角尽可能大的镜头(比如16~35mm F2.8或者12,24mm F4这样的经典镜头)之外,建议考虑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角的优势。一般来说,选择佳能EOS 5D MarkⅡ、尼康D700和索尼α900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大广角镜头视野大并非总是优势,它很有可能会将很多无关紧要的物体也跟着纳入画面中,这需要我们在取景构图时加以取舍。特别是拥挤的人潮,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作品的败笔。因此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要么采取仰拍的方式避开人流,要么等人少的时候拍,让人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在参观者众多的世博园区内,要想实现这样的目的的确是很难的。其次是要注意控制镜头畸变或者巧妙地利用畸变――在画面边缘部分,变形会很严重,尤其是鱼眼镜头!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主体尽量放置在画面的中心附近。当然,这种变形对于线条感明显的建筑有极佳的拉伸效果,可考虑多加以利用。

接下来我们就该考虑对光线和场景的利用了。跟风光摄影一样,清晨和傍晚时分绝对是最佳的,不仅光线柔和,色彩饱和,而且天空和云彩极有层次感,在这样的光线氛围中世博建筑会显得特别漂亮。很多时候,我们还可以多考虑利用逆光对于极具造型的世博建筑来说,这也是表现轮廓非常好的时候。而为了表现未来城市生活,展现科技的魅力,建筑材料的利用也得到根大拓展,光影在这里也有了诸多变化,通过对不同光线角度的尝试,我们或许能够拍到建筑最漂亮的那一面。同时,水在世博园内也处处可见,我们可根据水面的反射,多利用倒影来拍――特别是在晚上,拍摄世博轴和黄浦江两岸的音乐喷泉,利用水面倒影是摄影师拍得较多的。

形色世博

世博是建筑的艺术,不仅因为它汇聚了世界各国风情,更因为它对各种新材料的利用,设计师与艺术家们一起对色彩和线条的美感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呈现。中国的“天下粮仓”、英国的“种子”、德国的“绊脚石”、沙特的“月亮船”、俄罗斯的“未来之城”、酷似飞碟的世博文化中心、造型别致的世博轴……无不是空间艺术的经典,都是形色主义的最佳呈现,而且每个展馆内部的设计也极为出色,局部也美丽,艺术的特质处处都可以发现。

需要说明的是,广角拍摄固然在很多时候都有优势,但并不是每个画面都需要超大广角取景,并不是每一栋建筑都适合广角镜头。我们都知道,摄影是减法的艺术,与其用广角镜头囊括一切,倒不如用中长焦镜头从世博建筑群的中发掘美,巧妙地利用色彩和线条取景、构图,去粗存精,让画面更精彩,同样值得我们去尝试,而非每张照片都是完整的建筑展示。在这方面,具备10倍左右大变焦的便携式数码相机、APS-C画幅的单反或者4/3系统就变得有优势起来,当然,全画幅相机结合中长焦相机也有不错的用武之地。

至于如何去利用色彩、线条构图并不是我们在此过多分析的(在去年9月刊,《新潮电子》曾刊登过“构建空间之美――巧妙利用摄影中的线条”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事实上只要你按照曾经了解的美学构图去拍,多发挥想象力,大都能有所斩获。至于是否随时都要横平竖直,就要根据具体的拍摄对象来定了。不过要记住,画面一定要简洁,让画面呈现出空间之美或者抽象之美,过多的线条、色彩繁复往往会变得一团糟。另外,偶尔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前景的利用,前景的巧妙安排可以让画面更丰富并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魅力世博

世博的美是全方位的,每个时间段、每种天气下部有不同的美感,众多摄影人因此一次又一次进入园区内进行拍摄。除了我们前面介绍过的那些拍摄技巧之外,大家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拍摄手法,它可以让你的照片变得与众不同。比如在晚上的时候进行长时间曝光,有时候也可以尝试一下多重曝光,在场景层次丰富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超宽幅组接(或者通过裁减的方式进行构图)以及在后期通过HDR处理。

都说在世博园内,白天看气势,晚上更美丽,因此我们也特别推荐大家多进行夜景拍摄。晚上的世博园内灯光非常漂亮,如同梦境一般。应用三脚架,通过慢速快门曝光拍摄,不仅是为了让晚上的世博场景得到准确曝光,它也能使动态的人影从画面上减少甚至清除掉。此时因为相机的光圈值都设置得较小,强烈的点光源可令“星光效果”更明显;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白平衡,让画面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不过,相机的慢速快门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快门速度可以比天空云彩的流动速度稍慢,从而让云彩在画面上呈现出流动效果。但不要过慢,不然云彩层次就会变淡甚至消失。

Tips:园区内的高架步行道是比较好的拍摄地点。

在步行高架上,不仅看得高、望得远,而且可以直接将高架步行道两侧的建筑摄入镜头,遮阳伞也避免了阳光暴晒。此外,高架步行道距离长,很少出现扎堆拍照的现象,让摄影爱好者尽情进行自己的摄影创作。如果要拍那些非高架步行道两侧的建筑,除了排队等候全景最佳位置,可以拍些局部小品。比如墨西哥馆的风筝林、波兰馆的剪纸、西班牙馆的藤篮……在这些特色鲜明的建筑衬托下,即使没有全景,也丝毫不会影响留影的纪念效果。

上一篇:欲渡关山 何惧狂澜 下一篇:eFashion达人秀 顶级便携上网笔记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