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 全天候教学

时间:2022-10-03 06:25:48

网络互动 全天候教学

突破传统枯燥的课堂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才能与老师交流。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维活跃,这样的好“原料”要培养,要让学生的大学生活除了考试还要爱上学习。“在这里,你可以随时在网络上与老师及时地沟通与交流,你可以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你可以看到任何一门你感兴趣的课程教授过程,你可以交作业,你也可以凭借在网络上的表现获得学期末可观的学分。”这正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纺织服装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

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老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的动力下,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声誉,着手这一网络平台的教学改革。平台强调的是互动,可以做到网上24小时与老师交流。”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建勇的短短几句话道出了这一改革的动力,同样也点出了它的“动人”之处。

“Living course”网络课程建设理念,即建成“活”的网络课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与资源的互动,充满活力,强调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改变单一的教学资源,系统化、结构化构建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自己的教学资产、教学成果、教学财富,实现师生共建,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根据纺织服装类课程特色,强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多元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深度有效的教学交互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利用“虚拟导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不仅适应了90后学习者“数字原著民”特征,更加发挥了网络对于学习的正面影响,引导学生。

作为浙江理工大学网络课程建设“两平台”的核心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探索、自主思考、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全面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学习方法包括评价方法的改进。另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建设更加注重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要求与鼓励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建立师生课前、课内、课后,一课堂、二课堂,面授和网上互动同步进行。

据陈建勇介绍,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纺织服装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着眼于拓展教学空间,构建学习共同体,改变传统纺织教育领域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应纺织信息化,帮助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积累教学资产、展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实现了课程资源的集成共享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样,也实现了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二次开发。引入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网络学习环境,承载数字化课程资源,倡导数字化学习方式。根据纺织服装类课程特色、教学情况和师生要求对平台进行“校本化”。

培育了一批体现教师教学设计、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纺织服装类数字化课程资源。全校已建成的网络课程达472门,其中纺织服装类课程50门,数字化课程资源容量达200余G。将传统教学资源转化为网络课程、资源库、作品集、题库、电子档案袋等数字化课程资源,集中体现了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且资源类型和媒体种类丰富,多媒体呈现方式和内容组织结构设计巧妙,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丰富了我校纺织教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师生协作共建共享保障了数字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服装、艺术设计、纺织机械等课程特色探索出多样化网络辅助教学的新模式,开展了多元教学活动和生动有趣的教学互动,改变了传统纺织教学领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增进和融洽了师生关系,培育了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三个国家特色专业,促进了教学模式创新和纺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同时,实现了精品课程同台建设与展示,为纺织领域数字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提供管理工具、展示平台和共享窗口。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已有《基础设计》、《纺织品CAD》、《成衣工艺学》、《时装工业导论》、《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等一批课程相继建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或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纺织材料学》《纺织品设计学》《服装生产管理》等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人机工程学”等多门课程的课件荣获国家和省里的多媒体课件大赛奖励。

网络平台 高使用率广受益

通过现场的网络课程演示和网络学习的长期投入使用,我们可以看到显著的效果。使网络学习环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基础上,设计了多样性教学活动。基于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师生网上交互,生动有趣的教学互动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利用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结合纺织、服装、艺术设计、纺织机械等不同学科、课程的特色探索网络辅助教学的新模式,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例如:实施支架式教学、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进行基于资源的适应性和自主学习和测试;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基于网上学习活动的小组学习。实验班对比教学表明,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加强了师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关系更融洽、亲密。

浙江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徐定华补充道,网络教学的涉猎范围广泛,突出纺织类、服装类、艺术设计类、机械类等不同专业“产、学、研”三结合等特色需求来建设,适应当前我国纺织工业产业升级改造的信息化进程,形成了生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了多样化教学模式、实施了有效的教学互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成果、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社会反响凸显成果价值

在统计数据面前,我们看到网络教学平台的良好效果:自2007年构建投入应用,截止2011年3月注册师生总人数达32948人,来自全校15个学院、教学部的472门课程基于平台开发了网络课程,纺织、服装、艺术设计、纺织机械等领域课程多达50门。

陈建勇告诉记者,“浙江理工大学先后承办了浙江省‘高校数字化资源及应用系统建设’研讨会和浙江省2010年艺术类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研讨会,向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有关领导和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30余所省内外高校专家展示了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成果,交流了课程建设的理念、思路和举措。项目负责人应邀前往省内外多所高校介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网络课程开发经验。项目组先后接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南京金陵学院、杭州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对该成果的考察,广受好评。”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决不能做成面子工程,成为摆设,要用得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展现它的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雷诺全新亮相CHIC2012 下一篇:看,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