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创新优势地位日益尴尬

时间:2022-10-03 06:25:28

美欧创新优势地位日益尴尬

尽管常年占据各种实力排行榜榜首的美国,在提高创新型竞争力方面居然排名倒数第二,但是美国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科研能力仍然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同时,综合排名第34位的现实,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

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尤其是当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和欧洲这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陷入深度的经济危机时,各国的竞争力对比变化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全球创新型竞争力”(Innovation-based GlobalCompetitiveness)的概念开始为人们熟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能再仅仅依靠低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的比较优势或者资源禀赋的自然优势,而必须在创新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创新型全球竞争力。尤其是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时,这种竞争力才是一个国家能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的核心力量。

那么,经过了摧枯拉朽的金融危机,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保持着全球竞争力的绝对优势吗?发展中国家能够把握机会有所突破吗?全球各地区中进步最快的有哪些地方?

一份报告给了我们答案:2011年7月,“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发表了题为“大西洋世纪”的分析研究报告,对全球40个国家和若干国际经济体的全球创新型竞争力依据特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排序,并作了深入的对比研究。

其实早在两年前,ITIF就了第一版关于全球创新型竞争力的报告,并且认为美国正在快速地失去其在创新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地位。这个报告一度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许多重要官员、公司高层和记者都引用报告的结论,呼吁政府采取新的策略应对创新能力的竞争。

而最近的升级版报告,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6个国家(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土耳其),并且将美国各州作为独立个体加入了排名比较。当然,这些细节改进都没能改变美国和欧洲在全球创新能力竞争中的尴尬地位。

美欧已失去优势?

根据该报告的排序,在“创新型全球竞争力”方面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芬兰、瑞典、美国、韩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美国居然不是排名第一的国家!其实,这个超级大国自从2000年以后就失去了创新型竞争力第一的宝座。比较2009年的第一版和现在的升级版,我们惊讶地发现,美国和欧盟原15国的总排名竟然一直都没有改变,仍然是第4位和第8位。居于G7集团中的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则分别名列第14、16、7和30位。

中国在总排名中位列第34名,排在智利与塞浦路斯之间,而另外两个东亚国家――韩国和日本则表现抢眼,分别位列第5位和第11位。其他金砖国家的总排名分别是:俄罗斯第29位,巴西第38位,南非第41位和印度第43位。

美在创新进步方面一直垫底

报告对1999年~2011年间各国在创新型竞争力总分的增长也做了排序。中国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在1999年至今的创新进步中排名第一。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韩国、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

令人吃惊的是,常年占据各种实力排行榜榜首的美国,在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方面居然排名倒数第二,仅仅超过垫底的意大利。而在2009年的报告中,美国则在40多个国家中被排到了最后一名。G7其他各国的排名也都靠后,法国居第37位、英国居第24位、德国居第38位、加拿大居第34位。欧盟原15国的表现也差强人意,仅排名第36位,落后于20个其他的欧洲国家,甚至落后于“金砖四国”。美国和传统欧洲强国在全球竞争力比赛中,失去了一贯的优势。

美国九州实力仍不可小觑

鉴于美国内部各州的发展水平不一,ITIF将美国各州作为独立的个体加入到了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于是,我们发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在7个衡量指标中,美国的9个最具竞争力的州仍然领跑全球创新型竞争力,马萨诸塞州名列第一,就算是资质最差的密西西比州,也处于世界的中等水平。

东欧和东南亚进步最大

全球有两块地方的创新竞争力成长得最快,那就是东欧和东南亚。

虽然欧洲10国的总排名仍然落后于美国和欧洲15国,甚至整体分数还不及美国的六成,但是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捷克共和国和拉脱维亚这5个东欧国家,已经位列进步排名的前十了。

亚洲国家也进步迅猛,中国和韩国占据了排名的前两位,新加坡也排在了第8位。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进步空间明显大于发达国家,也较容易取得快速进步,但是一些发达国家仍然保持着惊人的进步速度,例如,韩国、日本、奥地利和加拿大。

美欧急需抱团

前有发达国家纷纷超越,后有发展中国家穷追不舍,ITIF认为美国和欧洲不能再固步自封了,而应该进行积极的改变。

该报告认为,要重新取得创新竞争力的优势意味着,对外,美国和欧洲必须组成一个跨大西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对抗所谓的创新重商主义;对内,美国和欧洲则必须采取支持创新、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政策。

欧洲的革新面临的困难在于,不能坦然地接受新技术带来的一些社会冲击,包括旧行业的衰败,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等等。而美国人迈不过去的坎则是他们的盲目自信,以及根植于心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思想。

中国何去何从?

尽管在创新型竞争力增长的速度方面,中国如一辆高速列车,势不可挡;但综合排名第34位的现实,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尽管美国和西欧近几年来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有些止步不前,但其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科研能力仍然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尤其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几个州,实际上还是引领着世界的发展。一个仍然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尚且如此未雨绸缪,中国作为一个还在努力追赶的落后国家,是不是更应该重视创新型竞争力这个问题呢?

上一篇:三十年,我们学会了什么? 下一篇:创新,以中国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