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补脾肾祛湿逐瘀汤治疗高尿酸血症

时间:2022-10-03 04:45:54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从2004年1月~2007年6月,笔者用自拟补脾肾祛湿逐瘀汤治疗高尿酸血症2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笔者自2004年1月~2007年6月,所诊患者38例,均符合《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中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血尿酸超过正常标准上限(男417μmol/L,女375μmol/L)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补脾肾祛湿逐瘀汤治疗组),对照组15例(别嘌呤醇组)。治疗组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40.2±8.3岁;病程6个月~3年。对照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6~66岁,平均40.0±8.1岁;病程6个月~3年。经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自拟补脾肾祛湿逐瘀汤加减。方药:山茱萸、青皮、威灵仙、萆各10g,苍术、怀牛膝、土茯苓各15g,生芪、薏苡仁各30g,丹参20g。每日1剂,每剂2煎,每煎取汁120ml内服。对照组服别嘌呤醇片,每次0.1g,每日3次。3周为1疗程。注意事项:两组患者均要求低嘌呤、低热量饮食,忌烟酒,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血尿酸恢复正常,停药1个月后,仍正常;有效;血尿酸基本正常或明显下降,停药1个月后仍稳定;无效;血尿酸虽有所下降或不变,但仍高于420μmol/L。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23例,痊愈1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15例,痊愈5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0%,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4 体会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水平超过正常的一种状态,是由于人体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在高尿酸状态下,组织器官会发生相应的病变,可导致关节炎、结石、肾病等严重并发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对高尿酸血症的早期预防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西药不良反应较多,停药后复发率较高,而中医治疗,则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来辨证,应属于中医学“石淋”、“痹证”、“水肿”、“痛风”等范畴。临床观察高尿酸血症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肥胖者,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患者人数增加。其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脾肾亏虚,加之饮酒过度、偏食膏粱厚味,致使脾失健运,助湿生痰,痰湿内阻,影响气血运行有关,且久病多瘀,瘀血内生,形成痰湿瘀浊的病理基础。

其患者大多可见身体重着乏力,痰多,小便不利,大便粘臭不爽。舌质暗红有瘀斑、舌体胖大、苔厚腻,脉滑或涩。因此,祛湿逐瘀排浊为治疗大法。所用方中以白术、生芪、山茱萸健脾固肾,恢复脾肾的运化协调功能;土茯苓、萆健脾燥湿,分清泄浊;薏苡仁、车前子泄浊利尿;川牛膝引经下行,活血化瘀;丹参能改善肾血流量及微循环;青皮行气散湿止痛,并有碱化尿液作用;威灵仙辛温走窜,咸以软坚,有较强的祛风通络止痛效果,经研究有溶解尿酸作用。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车前子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不但能增加水份的排泄,还能促进尿酸的排泄;土茯苓也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萆可加速尿酸的排泄。

本观察表明,自拟补脾肾祛湿逐瘀汤治疗高尿酸血症,通过调理脾肾、利湿泄浊、活血化瘀,减少内生尿酸的生成,改善肾血流量及微循环,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起到降低血尿酸的综合作用。由于此法标本兼顾、重在治本,故远期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痰湿瘀浊的临床表现。

收稿日期 2008-09-16

上一篇:郑钦安“扶阳法”对现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5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