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桔二花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8例

时间:2022-09-20 03:30:57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 桑桔二花汤 临床观察

喉源性咳嗽是干祖望教授所命名的一类以喉痒、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它是诸多咳嗽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喉间作痒则咳,不痒则不咳,咽部受烟气或其它异味刺激常能诱发。咽部似有异物感,痰粘在喉、咯痰不爽或干咳无痰,甚至咳引胸痛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笔者临床采用自拟桑桔二花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8例,与同期采用西医治疗的30例对照,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8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均符合《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1]中喉源性咳嗽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6岁,平均38.7岁;病程最短7日,最长5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5岁,平均39.4岁;病程最短8日,最长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桑桔二花汤,其基本方药为:桑叶、款冬花、各15g,桔梗9g,薄菏(后下)6g,前胡、杏仁、海蛤壳、僵蚕、羊乳各12g,沙参18g,生甘草6g。加减:声音嘶哑加蝉衣6g,木蝴蝶9g;咽痛甚加板蓝根15g,牛蒡子9g,射干5g;咽干甚加玄参15g,生地10g,芦根12g;久咳不愈加五味子5g;咳痰不畅加川贝9g,橘络12g;咳引胸痛加瓜蒌皮10g,香附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剂每次0.25g,每日2次;口服棕色合剂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吉诺通(标准桃金娘油)每次0.3g,每日2次。疗程同上。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喉痒、咽干、咳嗽和咽部体征均消失,咽部受刺激后未出现咳嗽;显效:喉痒、咽干、咳嗽和咽部体征减轻,咽部受刺激后可出现咳嗽;无效:喉痒、咽干、咳嗽和咽部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58例,痊愈34例,显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30例,痊愈12例,显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4 典型病例

陈某某,女,50岁。2006年8月3日初诊。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痰少而粘不易咳出。西医曾予静滴头孢曲松钠针,口服奥停止咳露、复方甘草片等药,未见疗效。查胸片、血常规均正常,故求诊于中医。查咽部红赤,舌红、苔薄黄、干而少津,脉细数。诊断为喉源性咳嗽。证属风燥伤肺,燥热伤津。治拟疏风清肺,利咽生津,润燥止咳。方用桑桔二花汤加减:桑叶、款冬花、、板蓝根、玄参各15g,桔梗、川贝各9g,薄荷(后下)、生甘草各6g,前胡、杏仁、海蛤壳、僵蚕、羊乳各12g,沙参18g。3剂后,喉痒、咽干、咳嗽明显减轻,续服4剂后,症状体征均消失。

5 体会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病因病机多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燥热灼津,肺络受损,肺气上逆与痰结于咽喉。治疗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利咽生津为主。方中桑叶、桔梗、款冬花、疏风润肺止咳;薄荷、前胡、僵蚕疏风利咽止咳;羊乳、沙参养阴润燥生津;杏仁、海蛤壳清肺止咳化痰;生甘草润肺止咳,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利咽生津之功。

6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何清湖.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1-1042.

收稿日期 2008-10-27

上一篇: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咽炎疗...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