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研究

时间:2022-10-03 04:13:42

浙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研究

[摘要]近年来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越来越多,农民收入也因此逐年提高。对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展开了研究。由于浙江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文对浙江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展开相应的研究。本文首先就人力资本理论进行说明,然后就浙江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本文用到回归模型对浙江农村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民收入、农民农业和非农业收入进行数据分析。在浙江人力资本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分析中用明赛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本文得出农村人力资本分别与农民收入、农民农业与非农业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有正相关关系。本文结果表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教育年限

一、引言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水平及增长情况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的社会稳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农村人力资本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极其重要的内在因素。因此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农民收入受阻的原因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农民增收途径的问题,同时,对于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有相关的研究介绍,但是浙江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浙江农村人力资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影响着农民收入,浙江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中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却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本文拟从浙江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出发,用数学模型对人力资本和农民收入之间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给出人力资本方面的政策建议。

二、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人力资本的内涵

比较国内外学者有关人力资本的定义,可分为两类:一是以人力资本的内容为核心进行定义,另一是以人力资本的功效为核心进行定义。并且可以相对的分为群体和个体两方面的定义。

王金营博士综合了国内外其他学者的观点,把以人力资本的内容为核心和以人力资本的功效为核心两者加以综合。对入力资本给出如下定义:

对于个体人力资本来说,人力资本是由通过投资形成凝结在人身体内的知识、能力、健康等所构成,能够物化于商品和服务,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效应,并以此获得收益的价值。

这是一个对于个体而言的一般意义的定义。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本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可定义为:

总体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每个人具有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个体人力资本构成因素的整合,并能够物化于商品和服务,提高商品和服务产出效应的价值。

2.人力资本测定的方法

在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文献中,已有许多人力资本指标的界定和度量方法,虽各自考虑的角度不同,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从产出角度的度量方法和从投入角度的度量方法两个角度。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测定人力资本的量值。对于受教育年限法的应用,主要是确定不同的受教育年限所对应的权数,虽然我国现行的学制为小学6年,但是考虑到目前大多数农村在业劳动力在小学的受教育年限约为5年,因此本文按照实际的受教育年限5年来计算;初中按照实际的受教育年限8年来计算:高中(含职高、中专)大致按照实际的受教育年限11年来计算;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按受教育年限为1来计算;大专及以上农村劳动力,由于统计资料数据的限制,在权数处理中无法反映出占农村人数比重较少的大学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受教育年限的差异,因此统一按照大致相当于大学本科层次上平均的受教育年限15年来计算。由此,我们得到了度量人力资本积累的权数值:文盲半文盲为1;小学为5;初中为8;高中(含职高、中专)为 11;大专及以上为15。

于是,得到下面的计算公式:

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总存量: (1)

农村劳动力人均资本存量(平均受教育年限):

(2)

式中,分别表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分别表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各层次人力资本积累的权数值。

三、浙江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图是2001年~2008年浙江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年收入的变化。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比农村年收入高,且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率也比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率高。

浙江农民收入构成中,农业以外的收入超过l80%,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逾七成(《2009年浙江统计年鉴》)。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相加人均达l8983元,占全部纯收入的l89.8%;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跃上万元台阶,达到10007元,比2008年增加749元,增幅8.1%。

调查显示,浙江农民收入构成中,农业以外的收入超过80%,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逾七成。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相加人均达8983元,占全部纯收入的89.8%。

四、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1.模型描述

(1)线性回归模型

前面提到本文是按受教育年限加权的方法来度量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的。所以本文首先单单分析浙江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解释变量X,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

其中是常数项,是解释变量系数,事随即误差项。

此模型就以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解释变量能使计算更为方便结果更为明确。

(2)回归模型

本文为了更好的说明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再运用回归模型来分析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农业和非农业收入的影响即:

(4)

对等式两边取对数,有:

(5)

式中:

Y一农民劳均(非)农业收入;

A一为技术进步率;

E一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Y的计算方法为: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农民人数/农村劳动力人数;

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

E的计算方法为:

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总存量:

农村劳动力人均资本存量(平均受教育年限):

式中,分别表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分别表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各层次人力资本积累的权数值。

2.数据和变量说明

表4-1是2001-2008年浙江农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数据其中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算法是文盲半文盲*1+小学*5+初中*8+高中(含职高、中专)* 11+大专及以上*15。从表可以看出2001-2008年人均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也悦来越高说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可以上学获得更高等的教育。

表1 浙江农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农民纯收入

年份 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 平均受教育年限 人均农民纯收入(元)

文盲和半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及以上

2001 9.56 34.48 44.98 9.15 1.46 0.37 7.17 4582

2002 6.52 34.45 44.19 11.69 2.44 0.71 7.26 4940

2003 6.31 33.77 45.61 11.32 2.13 0.87 7.38 5431

2004 7.05 32.86 45.22 11.73 2.12 1.03 7.48 6096

2005 6.84 32.25 45.06 12.23 2.17 1.46 7.57 6660

2006 6.69 31.34 45.72 12.31 2.28 1.67 7.66 7335

2007 6.09 31.51 44.71 12.74 2.71 2.27 7.76 8265

2008 5.72 31.28 44.02 12.98 3.11 2.89 7.84 9258

注:资料来源:《浙江农村统计年鉴》

表22001年~2008年劳均农业收入

年份 劳均农业收入(元/人)

2001 1211.76

2002 1230.18

2003 1260.68

2004 1327.44

2005 1335.69

2006 1438.04

2007 1543.07

2008 1506.34

注: 资料来源:《2008浙江农村住户调查年鉴》《浙江农村统计年鉴》

表4是2001年~2008年人均非农业收入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数据,其中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你计算方法同表2。

表32001年~2008重要年份人均非农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

年份 人均非农业收入(元/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文盲半文盲率(%) 高中程度比率(%)

2001 1198 7.17 9.56 9.15

2002 1280 7.27 6.52 11.69

2003 1341 7.38 6.31 11.32

2004 1582 7.48 7.05 11.73

2005 1749 7.57 6.84 12.23

2006 1956 7.66 6.69 12.31

2007 2151 7.77 6.09 12.74

2008 2731 7.84 5.72 12.98

注: 《2008浙江农村住户调查年鉴》《浙江农村统计年鉴》

根据表1到表3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由表1看出浙江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为平均受教育水平低,农民文化水平增长缓慢,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低。2008年浙江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4年,其中高文化水平劳动力所占比例非常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仅占2.89%,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26年。

从全省平均的历史数据来看,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高,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也就越高。非农收入近年来一直呈现快速的增长,并且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根据农民纯收入进行分组,其中收入最高的组中,非农收入远远高于其他组,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3.实证分析

(1)对农民收入的回归分析

取2001年~2008年浙江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和农民收入的平均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到的结果表所示。

表5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的回归分析结果

常数和解释变量 参数估计值 参数标准差 t-值 显著性

C -45056.7000*** 3688.7372 -12.2147 0.0000

X 6869.0910*** 490.5794 14.0020 0.0000

调整后的R平方 0.9654

F值 196.0559***

注:***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统计检验

由表5得到一元线性方程:

(6)

Eviews模拟结果显示:判定系数=0.965356,说明解释变量,即浙江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X)解释了被解释变量,即浙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F=196.0559在较高的置信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浙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整体上有线性关系。常数项及解释变量系数均通过t检验,说明浙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且当浙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将增加6869.091元。

(2)对农业收入的实证分析

取2001年~2008年浙江平均数据,在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时,本文采用回归模型的方法,得到的结果表6所示。

表6人力资本影响农民农业收入回归分析结果

常数和解释变量 参数估计值 标准差 t-值 显著性

C 1.4822* 0.6122 2.4212 0.0518

LnE 2.8398*** 0.3035 9.3556 0.0001

调整后的R平方 0.9358

F值 87.5276***

注:***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统计检验, *在10%显著性水平下通过统计检验。

表6表明:模型的F检验值是显著的,说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参数值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来检验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

从得到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重要因素。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劳均农业收入的影响为正,其参数估计值为2.8398,即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农村劳均农业收入就增加2.8398%。

(3)对非农业收入的实证分析

取2001-2008年浙江平均数据,剔除价格影响,利用Eviews统计软件,考虑到各个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线性相关,在利用Evie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时,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如表7所示。

表7人力资本影响非农民农业收入回归分析结果

常数和解释变量 参数估计值 标准差 t-值 显著性

常数项 -10.4343*** 1.5686 -6.6519 0.0006

LnE 8.8588*** 0.7778 11.3899 0.0000

调整后的R方 0.9484

F值 129.7290***

注:***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统计检验

表7表明,模型的F检验值是显著的,说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的参数值都能够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统计检验。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来检验人力资本状况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从得到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1)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非农收入的重要因素。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劳均非农收入的影响为正,其参数估计值为8.8588,即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农村劳均非农收入就增加8.8588%。

(2)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人力资本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参数估计值为2.8398,影响农民非农收入的系数为8.8588。

4.结论

(1)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浙江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农民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且当浙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将增加6869.091元。

(2)利用回归模型对农民劳均农业纯收入和农村劳动力平均受育年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农民劳均农业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劳均农业收入则增加2.8398%。

(3)对农民劳均非农收入和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农民劳均非农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1%,农民劳均非农收入增加8.8588%。

(4)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因此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影响农民收入做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1)本文将农民收入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两部分,对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分别进行说明,并分别研究人力资本对这两部分的影响。

(2)文章分析了浙江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鉴于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增加,增长速度快,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影响农民非农收入的途径,并利用回归模型和明塞尔劳动挣得函数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

(3)根据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为正,人力资本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很大;同样地,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为正,且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大于其对农业收入的影响。

(4)文章根据分析所得的结果,提出了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2.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生产能力,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可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比例,使农民有足够的能力进入非农行业,从而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就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

对于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建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资。

参考文献:

[1]贝克尔•G.S.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2

[2]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55

[3]王建民.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68

[4]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15

[5]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M].张风林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02

[6]张一力: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4

上一篇:内蒙古政府采购与技术创新激励的研究 下一篇:贵阳市主导产业研究与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