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时间:2022-10-03 02:57:47

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彰显着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今,有的学校偏重于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儿童文明礼貌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半是在言谈举止、尊重别人、集体活动、待人接物等方面不懂规矩,多以自己为中心,希望别人都围着自己转,为自己服务,缺乏良好的文明礼貌。面对这样的现状,幼教工作的教师就要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施教,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知道尊重别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文明礼貌教育要始于爱心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的核心是爱心教育,幼儿只有真正从心底懂得什么是爱,他们才会去欣赏爱和理解爱,才会真正做到有文明、有礼貌。爱心教育要从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入手,比如可以让幼儿说一下在家谁照顾你的,星期天谁领你去公园玩,父母照顾你辛不辛苦啊。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来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感恩父母。平时,可以组织“让幼儿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的活动。有的幼儿说,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我帮着拿拖鞋;还有的说,我帮妈妈拎包、我给爸爸端了一杯水让爸爸喝。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知道爱不止是父母给自己的,自己也要给父母爱。有了爱心,幼儿就懂得了文明,知道礼貌待人。

二、日常生活要处处体现文明礼貌

如果教师能够将文明礼貌教育贯彻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习惯并会延续下去。有的幼儿在喝水时不小心洒到了别的同学身上,教师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让幼儿知道懂礼貌,礼貌用语是解决争执的好方法。如在室外活动时,有的小朋友荡着秋千不下来,其他小朋友干着急没办法。这时,我就因势利导,对要荡秋千的小朋友说:“你要怎么和小朋友说,他才会让你去玩呢?”小朋友想了想后,有礼貌地说:“你可以让我玩一会吗?谢谢你!” 我立刻表扬他:“看,小朋友多有礼貌啊,提过要求不忘说一声谢谢。”看到小朋友这么有礼貌,荡秋千的小朋友也不好坐着不下来。我接着又表扬荡秋千的小朋友:“你真棒,知道谦让小朋友。”受到表扬,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生活处处皆是教育之时,教师要抓住每个教育契机,使幼儿学会礼貌用语,知道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要加强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通过教师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引导与教育,让幼儿养成一种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有“滴水穿石”态度,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入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让文明礼貌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幼儿的心中,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学校人事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紫杉醇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