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对传统作曲理念的革命

时间:2022-10-03 02:49:54

电脑技术对传统作曲理念的革命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承箱(1966― ),男,汉,安徽滁州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理论作曲教研室主任,数字音乐实验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作曲理论,电脑音乐与钢琴演(伴)奏教学。)

(苏州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传统概念里,作曲家作曲时往往是把音乐灵感以乐谱的方式记录到书面上。如果要把作曲家的想象变成现实,就必须有表演艺术家来表演,而这些表演艺术家必须有好的乐器、有一流的演奏技术。但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以及电脑音乐的发展,这些传统的作曲理念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革命。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这场革命的具体表现及其特征。

关键词:电脑技术;传统作曲理念;配器;革命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

Traditional Composition Idea Revolution under Computer Technology

HUANG Cheng-xiang

自从人类步入信息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成为可能,一个新兴的名词――计算机音乐(Computer Music)应运而生。计算机音乐俗称电脑音乐,是指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传播等)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用电脑辅助作曲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已经成为作曲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它又反过来影响着传统的作曲理念。传统概念里,作曲家作曲时往往是把音乐灵感以乐谱的方式记录到书面上。如果要把作曲家的想象变成现实,就必须有表演艺术家来表演,而这些表演艺术家必须有好的乐器、有一流的演奏技术。但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以及电脑音乐的发展,这些传统的作曲理念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革命。

一、电脑成为作曲爱好者的“练兵场”

一个作曲家的成熟需要经历很多学习和磨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仅纯作曲技术方面,就需要学习和声、复调、配器等等系统的作曲理论以及多方面的作曲技巧,还需要有大量的创作实践和经验积累。

传统概念里,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最基本的过程是:

如果要使这部音乐给表演现场以外的听众听到,还需要以下过程:

且不说还需要修改、排练等,仅以上这些过程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如今,借助电脑这一高科技手段,几乎可以只需要一个人在家里便可以全部完成:

这种省时省力的事情,还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作曲人才,电脑可以成为作曲爱好者的练兵场。随着家用电脑的广泛普及、应用软件的方便流传,“作曲”已经走出象牙塔,逐步进入普通的爱乐人群。人们在电脑前可以像学习其它许多信息一样,边琢磨着软件边学习音乐知识,同时可以亲手实践来创作音乐。现在已经有一大批业余爱好者也尝试着作曲,甚至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作品,或者录成音像用以留存或交流。

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相信只要有智慧,即便只是一名普通音乐爱好者,借助电脑、反复研读、反复实践同样可以尝试作曲。这就是电脑技术对传统作曲理念的最大革命。

二、电脑就是庞大而忠实的“乐队”

现代数字技术已经可以将自然界所有的、甚至自然界没有的声音作为一个信息,储存在电脑中,可供随时调用。如果说MIDI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对MIDI做出来的声音不满意,感觉它们不真实、不自然的话,那么,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声音也越来越完美、完整,现在有许多声音到了近乎乱真的地步。事实上,有很多电脑音色库本身就是由真实乐器采集而来,并不是电子模拟合成的,即它们本身就是真人演奏的。除此以外,最重要是如今不需要再讨论“象不象”的问题,有许多合成音色、虚拟音色根本就是自然声所无法达到的,它们在音乐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那些幻想音色、宇宙音色等。而这些,都是我们足不出户,在电脑前就可以轻易做到的。

如果电脑里安装了相关的软件和音源,我们将会不禁惊叹――如此多的音色!按照交响乐队的习惯,可以看到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键盘乐器、色彩乐器等;按照民族乐队的习惯,可以看到弹拨乐器组、弓弦乐器组、吹管乐器、民族打击乐器等;按照电声乐队的习惯,我们可以看到电吉他、电贝司等。而且许多音色还有各种不同演奏法、效果器等。另外还有很多无法准确命名的音色。在这些众多音色面前,我们就是总指挥,我们只需点点鼠标,它们就绝对忠实地、准确无误地将输入的音符、信息演奏出来。

三、电脑就是技术超群的“演奏家”

在电脑融入音乐生活以前, 我们所听到的音乐都必须是真人来演奏乐器进行录制的。比如录制钢琴,就得先找一个演奏钢琴的人来弹奏;而想录制一首弦乐四重奏,就得先把这四个乐手找来;如果想录制一首交响乐作品,就得先把整个交响乐队请来。而现在在电脑面前,只需启动音乐制作软件, 即使我们不会操持任何乐器,也同样能够很好地“演奏”音乐。

如我们要向电脑中输入音符,这有很多方法:1)如果我们懂一点钢琴键盘(哪怕只会一只手),就可以借助MIDI键盘向电脑输入音符,这个MIDI键盘可以是专业MIDI键盘,也可以是电子合成器,甚至电子琴;2)如果不熟悉琴键操作, 会一点吉他也可以(哪怕只会拨弄几个音),我们可以用MIDI 吉他输入音符;3)如果只会一点吹奏乐器的话,还可以用MIDI 电吹管来输入音符;4)也许我们什么乐器都不会,那直接用鼠标和计算机键盘,直接输入音符便可。

当我们想象着所作的音乐是电声乐队风格,或者民乐队风格,或者是管弦乐队的风格,被输入电脑的音符,会按照我们的意愿任意修改时值、节奏、音色,并实时帮我们把音乐的具体效果播放出来,一直到我们满意为止。这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岂不是集作曲、指挥、及演奏于一身, 一个人在电脑前便组成一个实力超群、编制完善的大型乐队。

四、电脑是传统配器法的“革命家”

电脑音乐中除了遵循传统配器法的一般理论外,还有它自己的特色。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它极大地鼓励了广大群众在多方面的大胆尝试。同样也鼓励着音乐爱好者们“放手大干”。由此,也引发了电脑音乐对于传统配器法的变革,甚至有一部分是彻底的革命。

1、电脑作曲技术消除演奏技术障碍

例如,这样的一个快速乐句:

如果给一个弦乐队来演奏,恐怕乐手们要花很多时间刻苦练习,但也未必都能做到整齐、连贯、均匀。但当它们被输入电脑并调整为弦乐队或管乐音色的时候,无论把速度调整得多快,它们都会被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这里只是举了这一个例子,其它诸如力度、节奏、音域、音区等等方面的技术障碍,对于电脑作曲来说都是不存在的。这样就给了我们充足自由的发展空间。

2、电脑作曲技术解决缺少乐器与声部的困惑

在现实的音乐生活中,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原因,乐队中常常缺少某件乐器,或者某乐器声部不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是一件易事。有了电脑,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电脑的资源庞大,无论我们需要多大的乐器编制,它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可以是管弦乐队编制、可以是电声乐队编制、可以是民族乐队编制,当然也可以是任何组合编制,可以随心所遇、无所不能。除了常规音色之外,电脑还有许多组合音色、电子音色、合成音色,远远超过我们的任何需要。这种强大的资源,为我们配器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随时可以添加声部、改变音色,在不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撤出。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是无法做到的。

3、电脑作曲技术打破了乐器本身的演奏局限

传统乐器常常受到乐器本身的特点、演奏技术方面的限制。比如,钢琴的单手和弦最好控制在一个八度以内、小提琴有一些音程很不方便拉出来、单簧管不擅长太多升号的调性、长号大号不宜演奏时值太长的音符等,这些局限在电脑作曲面前将会全部消除。

再如,每一件乐器都有擅长音区和不擅长的音区,可是电脑作曲都没有问题,只要音色是我们需要的,就可以无顾忌地使用。我们可以享受电贝司高三四个八度的明亮,也可以享受小提琴G弦以下的低沉;我们可以享受比长笛的“超吹”更“超吹”的音,也可以享受比电吉他的“失真”更“失真”的音。所有这些,也许在传统配器法里会被看着是“大逆不道”的做法,但在电脑作曲技术中,只要我们需要,就可以大胆使用。当然前提条件是“的确是我们需要的”。

4、“拼贴”之能事

传统乐队为了改变配器、增删音色而需要“重来”(重新演奏)一次,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有很多也许会更加伟大的作品,就会因为麻烦而弃于半途。有了电脑作曲技术,这样的“重来”却易如反掌,我们可以做到增删自如、改变随意。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现代模拟和数字技术,可以随时采样一个或拼贴一个新的素材。比如音乐高潮处我们需要一声“哐”的大锣,我们不仅可以调用音色库中的大锣音色,我们还可以立刻录制一个贴上去,也可以找一个有此音色的现成的CD片“剪”下来再贴到我们需要的地方。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是传统乐队配器无法想象的。我们甚至可以把十年前的声音贴在今天的乐队音色里,也可以将小歌手现在录制了一半的歌声,等他(她)老了的时候接着录。

5、各种实时效果器的运用

电脑中我们可以安装各种效果器插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对音乐的任何声部整体的、局部的或者某个别音进行效果处理。这是电脑音乐配器的新的领域,也是电脑音乐配器的一大重要优势。比如: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设置乐器音色在“舞台”的左、中、右的横向位置,或者前、中、后的纵向深度;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设置某一声部的音量细微变化,对音头、音腹、音尾随意的提升或削减;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对声部之间的音量平衡进行调节,传统配器法里如果想要一把小提琴从几支圆号声部中突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电脑作曲是完全可能的,它甚至可以把一台古琴的声音从整个铜管乐队声中突出。

这些软件效果器的方便使用,给我们带来配器法上的创新。比如仅就突出声部的办法我们就增加了很多:声部叠加不考虑增加人事编制、拉下辅助声部音量易如反掌、给要突出的声部独特的舞台空间、音区空间、音色空间、混响等效果空间等等。除此以外,这些不同于传统配器法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可以说,各种实时效果器的运用,对传统配器法是一场革命。

五、结语

就好像电脑的普及不可阻挡一样,电脑音乐的普及也是不可阻挡的。当一个普通的作曲爱好者也能在电脑前反反复复用耳朵、用心“点”着音符,精心修改,直至一个“满意”的作品问世的时候,可以想象他是多么愉快。是啊,电脑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手段,也把“作曲”从象牙塔中解脱出来,直接实验、直接听效果是多么令人欣慰。

电脑科技的发展、电脑音乐的发展,直接的好处不仅是增加乐器音色、操作便利、效果直接、增删自如等等;同时可以打破乐器本身的演奏局限,甚至可以进行自由的合成音色、创意拼贴等,这些既是对传统作曲技术理念的更新和补充,也是对传统作曲技术理念革命。电脑用于作曲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十年,但对我们的音乐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诚然,电脑用于作曲还有很多不足,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与发展,电脑作曲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借用电脑,人类会创造更多的音乐财富,我们的音乐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责任编辑:陈娟娟)

参考文献:

[1] 方志宁.迷人的迷笛――电脑作曲与编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弛.电脑作曲教程Cakewalk Sonar[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陶辛.计算机音乐思维研究[J].音乐艺术,2001,(4).

[4]刘思军.电子音乐作品制作技术的演进过程及计算机化趋势[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2).

[5]庄曜.数字时代新技术媒体对音乐创作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2).

上一篇:六朝画家的绘画美学 下一篇: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