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山林岂能如此转让

时间:2022-10-03 01:38:58

审计发现,近几年来,一些山区基层政府及单位非法、低价转让国有或集体山林的案件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制止,必将导致国有或集体资产严重流失。

去年,某县审计局在对一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有一笔山林转让收入75 000元。审阅转让协议时,发现该单位将所属的国有山林转让给了某个人,转让山林面积为668亩,转让期为40年。协议规定:转让期间,山上所有林木的砍伐权、经营权全部归“某个人”所有。该单位在转让山林时,既没有向国资委报告,也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

审计人员算了一笔账:该单位转让山林668亩,转让期为40年,转让费为75 000元,也就是说,一亩山林一年的转让费只有区区2.81元,仅相当于半斤冬笋的价格!然而,审计人员从侧面了解到,这片山林在转让后,一次的间伐材销售额就高达40多万元。

审计人员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非法、低价转让国有山林案。

该县审计局及时将此案移送给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没有证据证实该单位领导损公肥私的情况下,经研究决定:通知林业部门冻结“某个人”的林木砍伐权,废止该单位同“某个人”的非法转让协议,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将该山林重新转让,重新签订了合法的、与市场价格相近的转让协议。从而制止了一起国有资产流失案。

据调查,这一类非法、低价转让国有或集体山林的案件并不少见,一些山区基层政府或单位,在乡镇礼堂、电影院、水电站等都已卖光的情况下,再也没有其他生财之道,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盯上效益尚可的山林。个别地方及单位领导,不惜牺牲地方或单位长远利益,杀鸡取蛋,非法、低价将地方或单位的山林转让给自己的亲友经营,一方面从中渔利,另一方面将收取的转让费供自己挥霍,或买车、或送礼、或请客。因此,非法、低价转让公有山林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笔者建议,各地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一次公有山林转让检查清理活动,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在公有山林转让过程中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者,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没有依照法律规定程序,非法转让山林的,应废止转让双方所签订的转让协议;确需继续转让的山林,应重新依法进行转让,并依法公开招投标,避免转让价格过低。同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山林,分别制定相关政策,以规范公有山林转让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堵塞国有及集体资产流失漏洞,铲除腐败温床。

上一篇:完工百分比法在成本核算中的运用对财务报表的... 下一篇:九曲河畔一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