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的路径探究

时间:2022-10-03 12:55:54

新常态下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的路径探究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治理主要依靠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发展有赖于政府职能的转移,就是将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并按照其发展规律施以积极的培育政策,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提出我国朝着服务型政府迈进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与社会组织合作进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建立政府职能转移的体制机制,期望能对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社会组织;政府职能转移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14

一、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的依据

1.理论依据

学者莱比特提出,不同于政府和企业,并且主要从事政府和企业“做不好、不愿做的事情”的社会组织,体现着一种特殊的社会中立机制,并逐渐演变为维护公民秩序和社会公正的重要社会力量。萨瓦斯认为社会组织要与政府建立伙伴型的合作关系。萨瓦斯明确指出,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要改变单一供给模式,接纳不同社会主体的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契机与政府构建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满足人们对于不同公共服务的需求。

2.现实依据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呈现出良好态势,政府行为正在不断归位和规范,已经明确将政府职能定位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从直接管理为主转为间接调控为主,把企业交还给市场,把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责任逐渐归还给社会。

二、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的主要模式

1.政府合作模式

政府合作模式是通过政府制度性支持、对话机制、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委托及合同或契约方式来实现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模式。各类社会组织可以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主要为以下方面:部分科技奖励、科技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技术鉴定和论证、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成果评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科技评估、发展规划咨询论证、立项可行性评估和技术事故鉴定等。政府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参与政府公共决策,提供社会化服务;二是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接受订单。

2.企业合作模式

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承担政府职能转移的模式以不同的主体与合作目的分为四种模式,每种模式中社会组织与企业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承担服务职能,实现合作共赢。一是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以合作教育为主要手段,通常采取定向委培、联合办学、共建基地、互相兼职等合作形式;二是合作生产经营模式,社会组织一般以技术作价入股,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使合作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三是专项资助项目模式,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都属于其范围;四是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模式,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协作性,更能形成创新合力,它对合作参与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

3.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社会组织间的合作不仅可以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维护其合法权益,还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社会组织间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模式:一是互补型合作模式,不同的社会组织为了共同的科研任务或者目标进行科技合作和交流,资源共享;二是分布式合作模式,以多边合作为主,尤其是以国家或者其他权威组织开展的科研项目为主;三是矩阵式合作模式,集中合作各方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联合研究,因此能够快速完成科研项目,且研究风险由各社会组织共同承担,降低了风险;四是虚拟合作模式,依靠网络联系起来的知识资源与智力合作联盟,参与的科研者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和时间的局限,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快捷自由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的实践路径

1.政府维度:完善机制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制度体系

第一,将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法治化,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权责,消除政府怠于提供公共产品的随意性。重点是进一步调整央地关系、建立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分工体制,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硬化民生指标等。第二,改革财税制度,加快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财政制度,严格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活动的税收标准,取消社会组织与同类机构差别性的税收政策。第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核心是将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社会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第四,明确界定社会组织可承接政府部分职能的范围与事项。应当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其与政府之间割断从属关系,明确职能,分清权责。加大对自身职能的调整,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为其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奠定基础,使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能力和责任获得更好的协调。第五,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职能转移的相关信息,实现政府职能的透明转移。

2.社会组织维度:加强自身建设, 完善管理体制

第一,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社会组织优秀管理人员,鼓励社会公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建立专家队伍,实现高水平的智力支撑,充分发挥专业人才“智库”作用。第二,拓展经费来源渠道。社会组织首先应该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争取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单位的经费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社会公信力,获取社会公众的信任,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捐款;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投资经营和开展有偿科技服务来增加资金来源。第三,建立自治自律机制。健全以章程为核心,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的非政府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和现代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和服务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第四,突出服务重点,形成品牌效应。优先开展养老服务、困难救助、行为矫治、环境保护等公益性公共服务项目和技能等级鉴定、资质评价、业务培训、项目论证的事务项目,打造社会组织核心竞争力,创新服务内容,达到“以项目树立品牌、以品牌赢得发展”的良好局面,赢得公信力,扩大影响力。

3.公众维度: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与监督,另一方面也必须依靠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而且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独立于政府的组织形态,政府对其支持与监督越来越倾向于宏观化、间接化,而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参与趋于具体化、直接化。

加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使之与政府监督互相配合,这包括社会公众监督、新闻媒体、独立的第三方组织的监督。为此,要利用媒体的资源优势,加强媒体的监督与评估,或建立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民间监督组织和评估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有效监督,以此来督促社会组织注重公信力建设。同时,建立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的社会组织登记和管理部门要定期在部门的网站、微博、传统媒介等公布社会组织年检等情况,并对社会组织的责任进行规定。

参考文献:

[1]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马 立.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J].学会,2006, (2):10-14.

上一篇:顺风飞得更远,逆风飞得更高 下一篇: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