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3 12:24:4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研究

摘 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对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了解程度、实现人生目标与自己专业的关系、专业能力与个人整体能力的看法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和职业能力比较模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缺乏理解,而对于自身能力与整体能力认识则比较清晰。

关键词:人力资源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20-02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源,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引起了各大企业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当今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中,得到人们的广泛了解与接受。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

1 研究背景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发展较慢、但却极具潜力的专业,目前我国有许多大学开设了此专业,但由于它是一个相对新鲜的名词,大家知道它,但并不了解它,更不知道学了这种专业以后将如何谋生,这种现象在学该专业的大学生中尤为普遍,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充满了焦虑和担忧。

为此,就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展开研究。包括:(1)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了解程度;(2)大学生对自己实现人生目标的渠道与自己专业的关系;(3)大学生对自己专业能力与个人整体能力关系的看法及想法;(4)大学生该如何实现专业目标的计划与策略。

本研究样本取自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2份,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

2 调查结果及分析――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

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统计图随着阅历和知识随着时间的增加,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专业了解度在不断增强,明白自己未来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同时对未来也有了一定的规划,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部分准备。由此可见,经过大学几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阅历的增加,大学生自己的心理年龄也在趋于成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不断增强,明白人力资源规划这项工作的优点和劣势,不断优化自己减少劣势。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对自己学习的专业了解的很少,甚至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总体来说,各年级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一般,少部分的人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不看好,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

通过访谈,有一部分同学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相左,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专业了解不多,盲目听从社会舆论表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该专业工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重要因素:

(1)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自身对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欠缺,部分大学生对所在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导致对专业认同不够稳定。特别是被调剂的大学生不仅没有对专业提前了解,而且入校后也不积极增加对专业的认识。这样盲目的处境让这部分大学生对专业认同度偏低。

(2)社会舆论因素。从调查中可知56.4%的同学认为社会舆论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有一定影响。当大众都赞成或欣赏某一专业,认为它有前景,就业空间广阔时,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就会趋向于此领域,造成“一窝蜂”的现象,如果选择此专业的大学生本身对此不感兴趣时,社会舆论就会起抵触作用。

(3)家长、亲友因素。选择热门专业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并不高,显示出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大部分是因为父母及亲朋好友的意见,而自己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因此造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特点与所学的专业并不相符,最后导致对自己专业的不满意,甚至厌学。

大学生生源地因素。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均低于其他生源地的学生;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差异尤为明显。其原因是边远地区的学生对所选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发展前景缺乏了解,而相比之下,大城市的学生在选专业之前已经做了深入的调查,这就为专业认同奠定了基础。

(3)通过对所调查的学生对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回答的结果分析,近一半同学认为应该在学好自己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去发展个人的其他能力,个人的整体能力与专业能力息息相关,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整体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的劣势,不断提高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32%的同学认为应该注重培养专业能力,因为以后要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谋生,而且受到经济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无法去很好的发展个人的其他能力,整体能力偏低。还有18%的人认为,相对专业能力来讲个人的整体能力较重要,据一项关于专业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调查显示:只有1%的人可以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个人整体能力的重要性比专业能力重要。

对于专业能力与整体能力的关系,我们要先进行自我分析与角色建议,正确评估我们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及个人特质、个人喜好,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个人能力的优、劣势,在对当前国情和就业形势做出正确的分析的前提下,用自己的理智来处理它们的关系。

(4)对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显示,在比较充分地考虑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进一步地依靠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抽取一部分学生调查,接近八成大一新生是九零后,很多人说九零后是个性的一代。其实,个性也是早熟的,过早的背上工作压力,了解了当今就业的形势,很多人对未来感觉一片茫然,没有职业规划;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也不断增强,工作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得到他人认同的保障,对职业也有了一定的规划。由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对未来缺少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

3 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规划策略

针对当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有效地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我们结合大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规划归为以下几点:

(1)我们要树立正确职业规划的理念,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职业生涯辅导要尽早开展,做到切合当今发展环境和趋势,注重个人的进步,制定详细的内容,内容既易为广大大学生接受又具有可操作性。

(2)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水平,增强本身对发展和工作环境分析能力。职业生涯辅导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了解自我方面的认知水平涉及方面很多,但是主要可以归纳为五方面: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和价值观。

(3)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来讲,从新生开始就实施职业发展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覆盖所有新生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大学生已进入高校就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规划,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决策能力,深入了解现实工作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竞乾,朱玉涛.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6).

[2]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日用品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电煤供需矛盾视角的电力营销创新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