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时间:2022-10-03 12:02:40

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摘要】货币政策有效性,通俗的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国家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当今世界是银行金融创新的大舞台,探讨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对于寻找我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发展出路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浅析国家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银行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有效性 经济发展

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是其中主要任务之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加快金融制度创新;二是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可以说银行金融创新已经被提到国家大事议程的重要地位,在这个大背景下,探讨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宏观调控机构通过实施各种货币工具对社会中的货币总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调控的全过程。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为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四个方面。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则是指中央实施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所能发到的预期效果的程度,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看有关部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住货币,另一方面则是看这种货币控制能否有效的影响产出。通过有关研究表明,银行金融创新对货币有效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降低了货币调控机构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因此本文接下来将着重介绍金融创新是如何对当局货币控制能力产生影响的。

二、支付手段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创新,在给各种市场主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货币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社会中广泛使用的电子货币主要是基于各种信用卡、借记卡等,近年来虽然电子货币被广泛使用,但在社会货币总量中占比依然很小,发展和在全社会普及的进程较为缓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货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但随着电子货币的社会接受度不断提高,从长期发展来看,非银行类商业机构发行电子货币存在较大的可能性,一旦中央银行放开对电子货币发行的限制,电子货币市场将出现爆发性增长,这就需要中央银行认真做出规划,提前做好防范,避免电子货币的无约束泛滥发展,进而对国民经济引起的不良影响。随着电子货币的普及,国家对社会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将进一步被削弱,实施货币政策干预社会货币供给的影响能力会不断降低,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冲击巨大。

三、融资方式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也随之蒸蒸日上。企业融资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银行等第三方融资平台不断壮大,给社会融资提供了更多选择。首先从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国家制度的放宽,诸如“并购贷款”等融资渠道给企业创造了更多融资机会和选择,降低了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同时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已经基本打破传统信贷业务格局,丰富多彩的信用工具的推陈出新,让融资变得更加便利和广泛。其次从直接融资方面来看,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不断深化,股票市场2004年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块和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为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扩宽了渠道,此外,以场外市场为依托的公司类债券市场也发展迅速,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各类金融创新产品也是应运而生。融资方式的改革创新必然会对原有货币的转换机制产生重要影响。

顺应市场的需求,资本市场上的电子金融快速发展起来,电子结算方式市场交易中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商家之间的交易成本,方便了消费者与经纪人之间的身份转化,进一步激励了中小的投资者在市场上进行直接投资的欲望。这种金融创新最终将推动金融结构发生变革——促使信贷市场逐步向资本市场的发生转变,这样将进一步丰富投资方式,使得个人和非金融类企业能够通过持有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形式来获取并持有金融财富,以增加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新型金融产品的穿心和融资方式的进一步丰富将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不断被削减,改变了货币政策影响融资成本的方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会被进一步削弱,但是并非问题的关键,更主要的还在于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所产生的影响上,这就需要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对货币传递机制进行密切监管,及时作出有效应对。

四、金融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先导。国内外金融产品创新有以金融期货、金融权期、金融互换等产品为主的风险转移创新,以可转换债券为主的股权创造创新和信用创造创新等等。由此一来,市场参与者便可利用金融产品来将来参与市场活动,从而摆脱实物货币的束缚,进而对市场整体资产信息和货币需求产生影响因此,央行在进行货币政策设计中,必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考虑,综合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以保障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稳定。并综合分析货币政策变量的信息内容及其对价格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货币变量信息内容和非货币经济变量的核对检验,使得货币政策具有足够强健性,以应对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可能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金融创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展现了其应有的活力,同时也给各国的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国内学者通过对我国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普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银行金融创新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崔莹,莫万贵. 融资方式创新及影响[J].中国金融,2012(11).

作者简介:郑美艳(1978-),女,河南商丘人,本科,经济师,从事银行金融类工作。

上一篇: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浅论 下一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