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之我见

时间:2022-10-03 10:11:37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之我见

摘 要: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开卷考试,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重视程度不高,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的有效性,是摆在全体思品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中考;有效复习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初中学业考试的必考科目,其成绩对学生毕业和升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思品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迎考时,必须让学生明确中考的内容要求,把握中考试题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题型解题的训练,提高答题的技能技巧,从而做到有效复习。下面谈谈我多年来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一线教学中的看法。

一、端正思想,重塑理念

(1)转变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观念。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有的同学据此认为不用熟记基础知识了,考试时翻翻课本,抄一抄就可以了,这是误区之一。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学生放弃了基础知识的学习,造成考试时无所适从,从而形成了第二个误区:开卷考试只要大包抄,看到类似的题目,尽管抄,抄得越多越好,造成考卷答得满满的,得分率却十分低。为此,转变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观念至关重要,让学生明白中考是坚持双基的考查,要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的关系。

(2)教师要重塑对开卷考试的理念。以往的教学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习方法、过程的了解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面对开卷考,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好学、乐学、自主学习中巩固基础,形成能力。

二、明确考试的内容要求,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1)明确考试的内容。如2016年中考思想品德的考试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其中“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35%;“时事”约占20%。

(2)依据中考考纲,增强复习的针对性。中考要求的教材内容,并不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课本中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应根据《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复习。其中时事政治的考查,以教育部委托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时事》杂志(初中版)的有关内容为范围。时事的复习以“重大”为主,“重大”的含义包括事件本身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意义,也包括相关事件与学生自身生活的相关程度。

三、把握试题的基本特点,突出复习的科学性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具备的一些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了解并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注重“双基”。中考大部分题目都是基础题,基本没有繁、难、偏、怪的试题,难度并不大。全卷难度值约为0.8,易中难题量的比例约为8:1:1,即容易题占80%,中档题占10%,较难题占10%。因此,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复习过程中,大家要重视“双基”的掌握,并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克服考试中的粗心大意,拿满基本分。

(2)关注能力。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审题、信息提取能力,知识的调动、迁移、综合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辨别、评价、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转变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探究式、发现式学习转变,适当加强能力训练,联系生活实际来掌握知识,学会观察、分析和综合,争取在较高要求的试题上也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3)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学科教学和考试的基本原则。中考试题所联系的实际问题包括时事热点、富有乡土气息的本土化素材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因此在复习中要学会以小见大,要自觉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有关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实际事例去印证知识。

(4)突出导向。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遵循这一导向,既有正面的教育引导,又有反面的教训反思,以典型的材料、正确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做出判断和选择。因此,要参加中考,就要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来规范思想和行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心他人,才能在与现实紧密相关的试题上做出正确的反应。

(5)力求创新。近几年中考试题努力探索题型创新,出现了不少精品试题。多数试卷运用了漫画、图片、表格、数据、典故、案例等形式设计,非选择题出现了“漫画赏析”、“学法用法”、“体验感悟”、“各抒己见”、“调查分析”、“学生成长记录”等许多能较好体现知识与能力考核的题型。因此在平时复习中,除了增加新题型的训练,提高适应性之外,更应重视基础的巩固,灵活运用知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四、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提高答案的有效性

1.组合型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我指导学生采用“排除法+比较法”解组合型选择题。首先,按照题干要求将含有明显错误选项的题肢或选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即排除法;然后将排除后剩下的含有其他选项的题肢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找出符合题意的题肢,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即比较法。

2.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1)读懂题意。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内容,这是解答好材料分析题的前题。

(2)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语,只有找出关键的词语,我们才能理清思路。

(3)回归教材。就是要紧扣试题中心,联系教材内容,找出解答试题的理论知识,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题目中的设问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组织好精炼的答案。

(4)提炼观点。即对前面分析,联系所得到的认识,进行总结,组织好答案,要注意做到: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具体问题;语言精炼,做到用思品专业术语表述;表述条理要清晰,标出序号。

总之,无论中考试题如何灵活多变,都脱离不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准确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并善于运用教材知识去认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复习。

参考文献:

[1]《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大纲》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中国农情信息速报系统... 下一篇:幼儿“CS野战游戏”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