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3 10:01:33

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创造性思维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等方面探究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创造力 教学思考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是充满和谐、平等、欢乐的课堂。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认真学,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学会思考。”不管是思考过程,还是思考结果,共同点是突出“创造”特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人们对某一学科是否有兴趣及兴趣大小,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兴趣链,但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是建立在主动兴趣上,而是依靠被动兴趣链支持。因此,当前必须建立新的主动兴趣链。

第一,以喻激趣。由于思想政治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守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用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在教学中,要尽量采取那些与教学内容有共性的事例作比喻,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如用“脚与鞋的关系”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用“班长、班级同学和整个班集体”说明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靠自身素质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用“树根、树干、树枝”说明三大产业的关系。这些浅显易懂的事例都起到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理论、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第二,以材料激趣。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内心情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思想政治课的丰富材料,激励、感召学生,如在讲“联系的普遍性”时,用多媒体展示“东郭先生和狼”的材料,人们对狼深恶痛绝,可是近几年科学家们却向人类呼吁:救救狼吧!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在饱尝“杀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又把狼请来“做客”了。几句话,学生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举手发言,有的谈到“一次性筷子”、“长江特大洪水”,有的谈“可持续发展”。用这些生动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掌握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原理,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的创造性随之发展。

二、建立新型、和谐的民主关系

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21世纪的知识经济是一种民主经济,学生如果能在良好的民主教学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居于绝对权威地位,独占课堂,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者”,变“一人说”为“大家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变成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地方,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思想政治课。

其次,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从而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对自身的要求,教师可采取“四可以”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提出意见,可以让学生讲错改错,可以让学生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同的见解,可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视做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倡导学生大胆提出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营造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活力,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首先,要设疑引思。有疑问才有思维,有思维才能解疑解难,有所进取。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很大作用。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深有体会地说:“打开一切科学钥匙,都是毫无异议的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的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问个为什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提出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使学生养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习惯。即从正向、侧向、横向、纵向、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等多方面思考。

其次,要以论促思。“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这是英国文学家萧伯纳的名言。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大好机会。通过摆事实等方式,交流争辩,以辩促思,以辨明理,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比如笔者在讲正确的消费观时,讲了“两个老太太的故事”。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到晚年购买到楼房,而美国老太太则是贷款购房,到晚年时终于还清贷款。笔者以“贷款购房与攒钱购房谁优谁劣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笔者统一了认识,两种购房方式的优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当前通货紧缩,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贷款购房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属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了情趣。

总之,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研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主动迎接时展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颜文恕.用教材的有效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02).

[2]许楚玲.探索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6).

[3]孙钰柱.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上一篇: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初探 下一篇:感悟新理念,构筑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