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观察与护理对策

时间:2022-10-03 09:38:21

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观察与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观察要点与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2006年7月~2012年7月发生的18例胸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便于今后更好地改进工作,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18例脑脊液漏患者经采用头低足高位、腰下垫枕压迫平卧休息、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在4~11 d脑脊液漏停止。无1例发生切口及椎管内感染,均于术后2 w左右拆线。结论 对胸腰椎手术后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别是采取合适的、腰下垫枕,可降低局部脑脊液压力,防止切口感染,促进硬膜损伤愈合,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

关键词: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8年7月~2014年7月共实施各类胸腰椎后路手术292例,共有18例发生脑脊液外漏,发生率为6.16%,其中男11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02±10.56)岁,女7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4.56±9.89)岁。脑脊液漏发生在胸椎术后7例,腰椎术后11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开窗髓核摘除术后6例,胸腰椎肿瘤手术后4例,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术后5例,胸腰椎管狭窄减压术3例。脑脊液漏愈合时间为4~11 d,平均为6 d。

1.2临床表现 ①术后3 d,切口引流量未减少,反而增多。术后第1 d引流量比正常增多,达200~350 ml;术后第2 d引流量200~500 ml;术后第3 d,引流量仍未明显减少,鲜红色转为淡红色,或渐清亮水样。②术后伴随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厌食、乏力等低颅压表现。

1.3处理方法 先采用观察治疗的方法,采取头低足高位,切口加压包扎,每天输给有效抗生素液体,以抗感染和补充脑脊液漏所造成的体液丢失,应用减少脑脊液分泌及利尿脱水药物,防治电解质紊乱。若原先用负压吸引,应立即改为常压引流,对每日引流量在50 ml以下,1 d后就可以拔管,但一定要排除引流管阻塞等因素;对漏液量没有减少,有增多趋势,或顽固性脑脊液漏患者,继续引流以降低颅内压,使切口尽早愈合,待切口接近愈合或愈合后拔管。拔管之前可先行夹管,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脑脊液漏出,若夹闭引流管后切口或引流管附近有脑脊液漏出,则不能拔管,需继续引流,最终待切口无渗出时再拔管。

2 结果

本组18例术后第1 d引流量为200~350 ml,对每日引流量在50 ml以下,1 d后就可以拔除引流管。3~6 d内脑脊液漏停止,手术切口12~16 d 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内无包块形成,无脑脊髓膜炎。出院后随访1~2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脑脊液囊肿或存在腰痛、头痛症状。

3 讨论

3.1分析脑脊液漏形成的可能原因 ①患者本身病理因素:胸腰椎骨折、脱位损伤硬脊膜,患者术后不当;②医源性因素:术者经验不足,手术动作粗暴;术前多次注射类固醇,髓核溶解术,术前放、化疗等;③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椎管狭窄严重,韧带肥厚,椎间盘脱出,均能导致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咬除椎板及松解粘连时可能伤及硬脊膜。

3.2常规护理

3.2.1术前全面评估 护士应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根据病情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做好知识宣教,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3.2.2了解术中情况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要向手术医师询问术中情况,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术中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护理。

3.2.3术后加强防范护理 避免脑脊液压力增高的相关因素。①术后患者要注意防止感冒,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预防增加腹压。②用力排便也可能使脑脊液压力增高,因此要加强饮食指导,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防治便秘。③过早坐起站立,可使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瞬间增大,致使脑脊液外漏。在脑脊液漏愈合前禁止下床活动。

3.2.4及早判断脑脊液征象 观察引流液量和色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隐形脑脊液漏的征象。一般24 h内引流液较多,但一般不超过300 ml,且为暗红色血性液。若术后1~5 d若引流出淡红色液体,进行性增多且颜色变浅或转清,应考虑有脑脊液漏的可能。血性脑脊液易与活动性出血混淆,当不能确定是否为脑脊液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鉴别:①将引流液滴于白色吸水纸或纱布上,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②收集血性引流液观察,血性脑脊液多不易凝固;③被脑脊液浸湿的手帕,没有被活动性出血引流液浸湿的那样干后变硬的现象[2]。

3.3脑脊液漏的护理对策

3.3.1明确 ①合理的卧位:硬脊膜损伤部位在椎管前方者取仰卧位;损伤在后方者取俯卧位;系半椎板或开窗术者可取健侧卧位。②头低脚高位:人体卧位时脑脊液的正常压力一般为70~180 mmH20,通过取头高脚低位可以明显减小脑脊液的局部压力,甚至将压力减小到0或负压状态,有利于硬脊膜缺损处组织的修复与黏连。以减轻脑脊液对局部产生的压力。术后俯卧位或头低脚高仰卧位,床尾垫高15~30 cm。这样的,可以降低手术部位脑脊液对周围组织的压力,保持了脑脊液分泌和吸收的相对平衡,减少了脑脊液的渗漏,有利于伤口及硬脊膜的愈合。

3.3.2局部伤口护理 积极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或呈淡血性,如局部出现皮下积液、肿胀等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在波动感明显处穿刺化验以尽早明确诊断。厚敷料辅以弹力腰围局部袋装食用盐(约500~2000 g)加压固定。

3.3.3引流管的观察护理 发现有脑脊液漏者,一般引流管不宜负压吸引,可接无菌引流袋进行常压引流。根据引流量的多少,进行针对性处理,轻型:500 ml/d[3]。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一般引流袋放置高度低于手术切口20 cm,过低会使引流量过大,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低颅内压症状;过高可引起脑脊液回流造成脑脊髓膜炎等严重感染。调整引流管的高度来控制引流速度,引流袋每日更换,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可受压或扭曲成角,以免引流不畅,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翻身和操作时,护理与临床避免牵拉引流管,以防脱管。若脑脊液浑浊呈絮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每日引流量在50 ml以下,1 d后就可以拔管,但一定要排除引流管阻塞等因素。

3.3.4全身治疗及护理 ①使用在脑脊液中浓度分布较高的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②适当的营养支持。③病程较长者,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的防治。必要时,遵医嘱补充平衡液1000~1500 ml/d。④勤巡视,细心观察。避免增加腹压,以利于脑脊液漏的闭合。

3.3.5心理护理 当出现脑脊液漏后,患者及家属十分紧张,担心伤口愈合、有无后遗症等;加上部分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症状,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针对性讲解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小量脑脊液漏出,无后遗症,也不会影响伤口愈合;脑脊液本身每天可自生,一旦出现脑脊液漏,经医生妥善处理后,伤口可以愈合,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3]。

参考文献:

[1]初同伟,周跃,等.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处理[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1):61-63.

[2]宋慧平,李海霞,李亚君.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5(14):99.

[3]陈凯.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4):365-366.编辑/罗茗柯

上一篇: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的效果... 下一篇: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