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祛风汤加味治疗头痛52例

时间:2022-10-03 09:36:09

自拟祛风汤加味治疗头痛52例

关键词 祛风汤 头痛 临床观察

头痛乃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疾病。现代医学对头痛的治疗,常乏有效的手段,而中医药治疗该症有较为显著优势。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祛风汤加味治疗头痛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97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头痛。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扫描,排除器质性病变。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2例,其巾男20例,女32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1周~10年。对照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为1周~8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服用祛风汤治疗。基础方:防风、荆芥、羌活、川芎各12g,白芷、生石膏各15g,僵蚕12~15g,全蝎6g,蜈蚣3条,甘草10g。风寒型头痛者,加桂枝10g,细辛3g;风热型头痛者,加10g,蔓荆子12g;痰浊型头痛者,加白术10g,半夏9g;肾虚型头痛者,加当归、白芍各15g;血瘀型头痛者,加赤芍、桃仁各15g;肝阳型头痛者,加石决明30g,牛膝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1~2个疗程。

2.2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10mg,每晚1次。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显效:疼痛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疼痛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疼痛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显效3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经γ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6岁。2008年5月6日初诊。间断性头痛3年余。诊见:头部两侧胀痛,头顶重压感,局部痛点拒按,每于情绪不佳及月经期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伴见心烦、夜寐不宁、眩晕、口苦。经常服用止痛片以缓解。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有力。颅脑CT及脑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头痛。中医辨证属风阳上扰、久病人络。治宜镇肝熄风、通络止痛。处方:防风、荆芥、羌活、川芎各12g,白芷、生石膏、夜交藤各15g,僵蚕12g,全蝎6g,蜈蚣3条,甘草、天麻各10g。连服10剂。服药后,头痛基本消失,继以丹栀逍遥丸调治月余,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为髓海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凡六淫之邪外袭,或内伤诸疾,均可发生头痛。笔者体会,头痛多因风邪所致。外感头痛,可分为风寒、风热两方面。内伤头痛多责之于‘肾虚、痰浊、瘀血、气郁等,治疗应以祛风为主,外感头痛则辅以发散风寒或发散风热。若为内伤头痛,在祛风的基础上兼以补肾填精,或健脾化痰,或益气活血,或疏肝解郁。笔者自拟祛风汤,以祛风为大法治头痛。方中白芷、羌活善祛风止痛;防风为风药卒徒,引邪外出;川芎活血行气,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气药;全蝎、蜈蚣、僵蚕等虫类药,善搜风通络止痛,可搜除入络之瘀血;石膏甘寒,独入阳明,可清阳明实热,对于阳明热盛所致,以及阳明经循行部位的头痛尤为有效;甘草和药调中。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通络、止痛之功。临证治疗时,加用引经药可增强疗效。如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提到,头痛用川芎,如不愈,可各加引经药,太阳用蔓荆子,阳明用白芷,少阳用柴胡,太阴用苍术,少阴用细辛,厥阴用吴萸,巅顶痛用藁本。临床治疗头痛,若能辨证准确,选药恰当,确能收到满意疗效。

上一篇:加味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 下一篇:防哮固本汤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