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03 08:05:30

江苏省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摘要]在外部经济衰退和内需不足的背景下,我国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大量企业举步维艰,使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江苏省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服务业能促进就业的增长,尤其应该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旨在吸纳高学历人才,以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

[关键词]服务业; 就业; 吸纳弹性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一、 服务业与就业的关系

1690年,配第在《正值算术》一书中指出: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这种产业收入差异直接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使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业、手工业和制造业,从而使农业所占比重下降。

1940年,克拉克根据收集和整理的20多个国家各个部门劳动力总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提出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一般规律,即劳动人口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由制造业转移到商业和服务业。

20世纪60年代,库兹涅茨通过实证得出结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发展,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第一产业劳动力下降的份额,大多是靠第三产业就业的大幅度提高加以消化的。钱纳里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库兹涅茨的理论。他们指出,在工业化及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发生在服务业与农业之间。

20世纪60年代,富克思和鲍莫尔提出著名的“鲍莫尔-富克斯假说”。该假说的基本观点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出比重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将不断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而且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提高源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总之 ,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对此已达成理论共识。

二、 江苏省沿海地区服务业整体就业吸纳效应

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2011年,南通、盐城和连云港分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71.53亿元、1048.24亿元和552.13亿元,相比1999年,分别增长了17.41%、17.53%和16.84%。且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在逐年提升,2011年分别为38.51%、37.82%和39.14%。伴随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江苏沿海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也在日益增加。南通、盐城和连云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由1999年的103.69万人、89.66万人和45.28万人增长为2011年的172.74万人、133.14万人和119.35万人。另外,三市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当地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日趋提高,2011年分别为38.73%、37.24%和37.16%。江苏沿海三市的经济发展历程佐证了服务业与就业关系的相关理论。

为了更好地反映江苏省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选取江苏沿海三市1999-2011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做定量分析。鉴于产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函数:

L=αYβ

其中,L为就业人数 ,α为常数,β为就业吸纳弹性,Y为产业增加值。

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 ,对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lnL=lnα+βlnY

这样 ,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回归方程如下:

lnLij =a + blnYij + ξ (1)

其中,L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 ,Yij为i地区j产业的产业增加值,ξ为随机误差,a和b为待估的常数和系数。利用 Eviews5.0对等式(1)进行 OLS估计 ,结果如表1所示 :

根据eviews5.0的计算结果,上述六个回归方程的常数和系数的T值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均通过检验,说明回归模型成立。表1的回归结果显示,江苏沿海三市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反而会引起该产业从业人数的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对该产业就业都能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但是,南通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24,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4。即第二产业产值增加1亿元,就能拉动就业e0.24,第三产业产值增加1亿元,就能拉动就业e0.4,,说明南通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强于第二产业。盐城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27强于第三产业的0.18。连云港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相当,均为0.6。另外,连云港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强,南通其次,盐城最弱。

三、 江苏省沿海地区服务业内部就业吸纳效应

由于江苏沿海三市的统计年鉴没有服务业各行业就业的数据,本文用服务业各行业的在岗职工数替代。2010年,南通的服务业在岗职工数为22.53万人,劳动力主要分布在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这三个行业分别吸纳劳动力6.81万人、4.64万人和3.08万人。盐城的服务业在岗职工数为22.35万人。其中,教育行业吸纳的劳动力最多为7.15万人;第二位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4.85万人;第三位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为2.49万人。2009年,连云港服务业的在岗职工数为17.3万人,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这四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占服务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9%、22%、11%和10%。

为了分析江苏沿海三市服务业各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本文采用就业吸纳弹性系数进行衡量。所谓就业吸纳弹性是指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引起就业增长的程度。公式表示为:

其中,Ei为i行业的就业弹性系数,Li是i行业的就业人数变动量,Li是i行业的就业人数,Yi是i行业的产值变动量,Yi是i行业的产值。

由表2可知:南通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等行业的就业吸纳系数为负,说明这些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南通就业的增长。南通其他服务行业的就业吸纳系数均为正,说明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南通的就业保持着积极吸纳效应。其中,就业吸纳系数最大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1.07。而盐城和南通就业吸纳系数最大的都是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为0.65和0.97。可见江苏沿海三市在传统服务业的劳动吸纳力较强,但是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劳动吸纳能力较弱,而这些领域恰恰吸纳的是具有较高学历的劳动力,可以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四、 从促进就业角度发展江苏省沿海地区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1.稳定发展传统服务业。一方面,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和批发零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显示其重要的发展地位。另一方面,传统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度较高的行业,能吸纳较多的劳动力,是服务业中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因此,稳定发展江苏省沿海地区的传统服务业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江省沿海地区应依托苏南地区,做好规划引导和机制保障工作,有针对性地推动金融、房地产、物流配送、旅游休闲、信息咨询、公共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深度发展,以此来拓宽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由于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可以有效扩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3.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目前江苏省沿海地区农村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均相当滞后,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农村大力发展物流业,一方面可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时鲜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需求,另一方面可满足农村对家电、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需求。可见,在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同时,也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4.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目前,信息、现代物流、金融、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大量短缺,江苏省沿海地区应高度重视和加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多层次、多文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定向培养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此外,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加快发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促进江苏省沿海地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张淑君.服务业就业效应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陈果.我国第三产业各分行业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6(1):325-326.

[4]陈喜强,刘婵婵.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我国就业水平的现状[J].商业研究,2004(20):118-120.

[5]付强.甘肃省服务业就业效应研究[J].兰州学刊,2010(12):217-220.

[6]李爽.进一步促进我国服务业就业的政策思路和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05(7).

[7]蒲艳萍.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2005(2):31-37.

[8]沈巧明.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研究[J].企业研究,2011(6):119-120.

作者简介:翁梅(1985-),女,湖北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上一篇:美国、日本与中国电视剧产业比较研究 下一篇: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