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央商务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时间:2022-10-03 07:44:38

武汉中央商务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内容摘要:中央商务区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本文在分析了武汉各商务区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其定位相似、政府管理滞后、市场作用不充分和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 产业转移 现代服务业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最初由欧内斯特·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他认为城市的社会功能围绕一个中心呈同心圆状分五个圈层展开,这个中心即为“城市地理和功能的核心区域”(Burgess,1925)。当前,CBD已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成为一个含空间和产业在内的庞大经济体。简单地说,CBD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区,集中大量信息、金融、贸易、商业企业及中介机构,并有商务办公、酒店、公寓和娱乐等设施配套。在我国,各大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中心商务区,但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物价、地价和房价的上涨,许多企业开始“逃离”北上广,CBD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中部城市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武汉对外构筑起“1+8 城市圈”,对内则启动了以金融、保险、贸易、信息和咨询等产业为主的商务区的建设。

武汉CBD建设的现状

武汉的中央商务区包括两大类。一是传统商圈,包括中南广场、汉阳王家湾、武汉广场和光谷等;二是新兴商务区,以汉口王家墩CBD、东湖CBD和沿江CBD为代表。这里重点介绍新兴的中央商务区。

(一)汉口王家墩商务区

王家墩是武汉地区最早开始筹划建设的中央商务区,早在1995年,就已经提出了规划构想。在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中,王家墩CBD的建设被列入重点内容后,其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王家墩CBD总规划面积1400余万平方米,目前已有武汉中心等19个项目在建,到2013年CBD核心区域的项目开工将达到50%以上(胡长幸,2011)。其中,高88层的武汉中心大厦首创华中地区最高、最先和最深的建筑物,并将成为武汉的地标之一。毫无疑问,王家墩CBD将成为武汉的“城市的功能核心区”,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信息将高度集中于此(林建伟,2010)。

(二)东湖中央文化区

东湖中央文化区于2009年启动,2013年完工,全部占地面积为1.8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涂亚卓,2009)。商务区定位在集商务、商业、文化、居住、旅游五大功能区于一体的绿色CBD,其代表项目包括楚河汉街、汉秀剧场和万达广场等。其中,楚河全长2.2公里,是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六湖连通水网治理工程”的首个工程。汉街是武汉的文化展示区,将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业内朝拜之地”(孟妮,2012)。

(三)沿江商务区

沿江商务区起源于20世纪初汉口开埠后的金融商贸(王轶娟,2010),目前江岸、口、武昌、青山等区政府均着力打造沿江CBD。以武昌滨江商务区为例,总用地规模约277公顷,沿江长度5530米。商务区的中心——武汉绿地中心,占地2平方公里,将是中国第一高楼。可见,滨江商务区也会是武汉市经济、金融、贸易发展的聚焦点,成为武汉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平台。

武汉CBD发展的特征

(一)商务区迅速发展

东湖中央文化区发展最迅速的,从开工到完工仅5年的时间。除楚河汉街外,世界级的电影主题公园、杜莎夫人蜡像馆、武昌第一高端百货、中国第一家七星级酒店等也陆续建成。汉口沿江商务区发展最成熟,前后虽然历经了近100年,但近年来CBD升级步伐加快,目前已形成沿江大道金融带、吉庆民俗文化街、江滩影像旅游街和港澳台风情街等特色街。王家墩是所有CBD中规划面积最大的,现在也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

(二)开发模式各具特色

沿江商务区的早期是在繁华商埠的带动下自主形成的,而后期则是在政府主导下,借助市场力量建立的。从土地使用、规划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都是各区政府的工作重点。东湖中央文化区采取了“政府规划+企业开发”的模式,即在政府规划方案下,由万达集团等企业主导完成。王家墩商务区则是政府引导与企业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负责商务区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是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公司,它由泛海建设等企业,与武汉中央商务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立。后者为国有独资公司,是政府经营城市的执行体,也是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平台。从总体上看,各商务区的发展模式更偏向于政府主导型,但市场化的运作形式也被逐渐运用到商务区的建设中。

(三)高效型与生态型并重

由于土地价格昂贵,所以商务区的建设需要高效与生态并重。一是高楼大厦云集。除武汉中心大厦和武汉绿地中心外,各个CBD均建立众多高层商、住楼层,例如泛海国际SOHO、泛海城市广场、武汉天地和万达公馆等。二是各商务区均注重绿地保护和绿色生态建筑。王家墩公园、后襄河公园、原生水杉林和梦泽湖公园等绿地,构成了王家墩商务区的“绿肺”,也是全国区域性发展绿色建筑的典范。连通东湖和沙湖的楚河及滨河绿化带,为城市提供休闲和旅游资源。

武汉CBD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相似

CBD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功能区,需要具备高端商务功能,而金融和投资机构首当其中。表1为六个商务区的产业定位,其中金融业是四个商务区的核心产业,高科技和信息则是三个区发展的重点。相似的定位将使要素资源高度分散,直接结果就是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企业在每个CBD中的分布比例少,而更多的产业是传统商业和低端商务业等。

(二)政府管理滞后

武汉商务区的管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政府主导型管理,二是政府引导下市场化运作。前者以传统商圈为主,其管理组织处于临时负责状态,不能行使完整的管理权。新兴商务区则属于后者。从表1可以看出,武汉各商务区归属不同区政府管理,这将导致他们各自为战,自行招商、自我配套,CBD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武汉市也没有建立统一的CBD政府管理机构,相关管理政策和法规尚未出台。此外,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稳步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等也是CBD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市场作用不充分

在CBD建设过程中,市场的自由发展和政府的规划引导,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武汉各商务区的发展模式各异,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政府作用较大。这是因为,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还不完善,二是政府主导下CBD的发展速度快、时间短。尽管市场作用不断强化,但相比于政府力量来说仍显弱小。以东湖中央文化区和王家墩商务区为例,两者虽然采用了企业参与的方式,但政府的规划和政策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集聚特征目前并不明显。市场的不充分表现将导致:首先,生活、生产成本与可接收能力的脱节,特别是地价和房价的增长速度超过CBD开发速度;其次,入驻企业与配套产业的脱节;再次,创业、融资、税收和通关等需求与现行制度的脱节。

(四)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

交通条件是CBD形成的基础,但同时也是CBD发展的制约因素。武汉的中央商务区是以政府规划为提前进行建设的,在CBD运行的前期,入驻的人和企业较少,交通十分宽裕。但是,这些CBD都兼有商业中心的功能,随着企业、人流和货流的增加,商务区内和区间的交通均会面临很大压力(佩文森,2011)。高层建筑是CBD的亮点,但也意味着较大环境问题及强大的交通压力。例如在王家墩CBD的建设大道就已出现车流量过大,高峰时期行车难的现象。另外,停车场难也是高楼层的负面效应之一。

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发展,其金融业的集群优势和科技人文优势已初步显露出来。针对武汉中央商务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实施“一主多副”的发展战略

针对多中心的问题,国内外CBD建设的经验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规划若干个次级、独立的CBD中心,二是在原基础上引出新的CBD。汉口是商业聚集地,武昌是教育的摇篮,汉阳承载着百年的制造,各具特色。因此,可以根据目前的已有建设利用情况再次规划三区的职能分布,实现“一个主中心,多个副中心”,分散式与集中式结合发展,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主中心”首先应是经济中心、商业中心和商务中心,所以江汉区及其辐射区是武汉CBD的理想区域。而“副中心”的建设则需注意与“主中心”的错位发展。

(二)充分发挥市场的集聚与扩散作用

除市场化运作外,武汉商务区还应注意发挥市场的集聚与扩散作用。一方面,各商务区在初期规划时应立足于所在区域的优势产业,发挥市场的集聚作用,吸引企业和产业汇集。例如,王家墩商务区可以集中在金融、保险和高端商务等产业上。二七滨江商务区应注重金融、休闲旅游功能的提升;武昌可以侧重文化、创意和科技产业;青山则打造生产业、工业旅游式CBD;汉正街中央服务区重点发展采购、电子商务和总部经济等。另一方面,强化商务区与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商务区为核心,建立其与周边地区的对接机制,包括有利于人才、技术、产品和资金等的流动体系。

(三)完善政府服务

武汉商务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特别是规划、交通、环保和引资等方面,政府既要发挥全局掌控的作用,又需做好后勤服务。首先,突破行政的约束,成立武汉市所有中心商务区的管理机构,在统一规划下进行CBD的开发与建设。其次,重视规划引导,优化CBD的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力度,引入竞争力强、关联度高的支柱产业。其次,应在政策方面给予中央商务区特殊的鼓励政策。例如,在给入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设立创业基金和优惠融资措施,开通直接通关制度等。再次,加强与国内外CBD间的联系与沟通,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

(四)完善交通枢纽和中心点的建设

大规模的CBD开发,往往需要以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建设为先导。对于武汉CBD交通中可能存在的拥堵问题,可以借鉴法国拉德芳斯CBD的解决办法:建立交通枢纽和中心点。利用公共交通的无缝连接,加强地铁、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协调配合。同时,鼓励人们外出时对公共交通的使用。武汉进行了地铁的规划,通过十二条地铁线路将武汉三镇连接起来。虽然地铁的开通能缓解“出行难”的问题,但它们毕竟滞后CBD的建设。因此,建议政府应在发展CBD的同时,加快地铁和公交设施的建设,并实现其与铁路、机场的最短时间连接。

参考文献:

1.胡长幸.2012年武汉CBD大有看头[N].楚天都市报,2011-12-6

2.林建伟.武汉王家墩CBD首个核心项目面世[N].湖北日报,2010-6-7

3.涂亚卓.东湖之滨将建中央商务区[N].湖北日报,2009-10-19

4.孟妮.武汉楚河汉街的成功密码[N].国际商报,2012-12-13

5.王轶娟.武汉江岸沿江商务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J].企业导报,2010(4)

6.佩文森.法中合作大有可为[N].国际商报,2011-9-16

上一篇:暖通空调中通风管道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