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的体会

时间:2022-10-03 07:33:26

手术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的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的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尿路上皮肿瘤患者43例,对其术前检查、手术术式选择进行具体探讨。结果: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最为常见。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8例行单纯肾癌根治切除术。平均住院10天。术后病检发现移行细胞癌37例(86.1%);并发现3例输尿管癌的病理标本癌组织、息肉组织、正常组织并存。TNM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29例(67.4%)。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尿路上皮肿瘤;治疗;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84-01

尿路上皮癌是肾盂恶性上皮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肾盂肿瘤的85%。常为多灶性,2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已有多处而不是一处病变。近50%的患者同时发生膀胱癌。在单侧肿瘤患者中仅有3%对侧形成肿瘤[1] 。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4年11月,我科共收治上尿路肿瘤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2~78岁,平均62岁。肿瘤位于左侧25例,右侧18例。肾盂癌27例,单纯输尿管癌16例,上段4例(25.0%),中段2例 (12.5%),下段10例(62.5%)。平均病程5个月(6天~4年)。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25例(58.1%),镜下血尿6例(14.0%),患侧腰腹胀痛7例(16.3%),血尿伴腰痛5例(11.6%),不明原因积水者3例(7.0%),发热2例(4.7%)。43例均行IVU检查,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破坏23例,患侧肾脏无功能或显影不良17例。逆行造影17例,阳性发现10例,未成功5例。B超检查35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22例。CT 检查18例中16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病变。5例行MRI+MRU检查,4例示肾盂输尿管占位。2例行输尿管镜检查病检提示肾盂输尿管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27例,阳性10例。

1.2方法

1.2.1尿细胞学检查上尿路肿瘤的尿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于膀胱癌。分化良好的肿瘤细胞学检查常呈阴性[2]。对于尿细胞学检查异常伴尿路造影充盈缺损的患者,诊断仍须谨慎。细胞学检查对1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为20%,2级和3级肿瘤为45%~75%。输尿管导管引流尿发现瘤细胞诊断上尿路肿瘤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为提高阳性率亦可应用等渗盐水冲洗。在监视下用特制的刷子,通过输尿管导管于病变处刷取标本送检,敏感性可达91%,特异性为88%,准确性为89%。一般来说,该技术比较安全,并发症不多,但有出现上尿路严重出血和穿孔的风险,脱落的肿瘤细胞尿路种植的可能性也存在。高渗离子造影剂可影响尿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因此,应在尿路造影之前收集检查标本。

1.2.2尿路造影 尿路造影是肾盂癌诊断的基本方法。无论是排泄性或逆行性尿路造影都可以发现充盈缺损,上尿路上皮肿瘤50%~70%可发现充盈缺损,不规则,和集合系统管壁相连。肾盂内肿瘤有时发生肾盏不显影,有l0%~30%上尿路肿瘤引起梗阻,使集合系统不显影,这是肿瘤有浸润的表现[2]。检查上尿路肿瘤时必须双侧同时检查,尤其应注意健侧有无可疑病变,对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在逆行性尿路造影时,造影剂应稀释为1:2~1:3浓度,过浓的造影剂可掩盖充盈缺损。

1.2.3手术治疗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是传统的基本的治疗方法,开放或腹腔镜手术均可采用,亦可行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腹腔镜下行肾切除术和输尿管切除术,开放手术行远端输尿管和输尿管开口切除)。手术切除必须包括患肾、输尿管全长及输尿管开口处的膀胱壁[3]。如果保留一段输尿管或其在膀胱的开口,肿瘤在残留输尿管或其开口的复发率可达33%~75%。如果肿瘤位置接近肾上极或有侵犯肾上腺的表现(影像学或术中探查),须同时进行肾上腺切除术,因为在进展期肿瘤患者中肾上腺转移并不罕见。手术可以分两切口进行,不要切断输尿管,以免肿瘤转移。在开放手术的同时,一般均行区域淋巴结清除术。一般认为上尿路肿瘤如果已有淋巴结转移,往往存在远处转移灶,淋巴结清除术可否提高生存率存在疑问。但如果是高分期分化不良的肾盂癌,淋巴结清除术可能有好处。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主要包括同侧肾门淋巴结、邻近的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腔静脉旁淋巴结。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尤其是对于高级别浸润性病变的患者。但对局部进展期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差。

1.2.4保守手术适用于孤立肾、双侧病变或肾功能衰退者,尽可能保留原有功能。为避免肿瘤播散或种植,应选用开放手术而非腹腔镜手术。如果肿瘤侵犯肾实质,可同时行肾部分切除术。肾盂癌往往难于施行保守手术。术后复发率和肿瘤的分级相关:1级肿瘤的复发率为l0%,2级为30%,3级为60%。

1.2.5内镜治疗主要适用于孤立肾、双侧病变及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如患者健侧肾脏正常,患侧病变较小、分级低,亦可采用内镜治疗,但复发率较高。内镜下活检对确定肿瘤分级的准确性可达78%~92%。可以通过肿瘤分级来估计肿瘤的浸润深度:85%的l级、2级肿瘤为Ta或T1期,67%的4级肿瘤为T2或T3期。输尿管镜下切除术对低分级低分期肿瘤的效果较好。对于浸润性病变,由于肿瘤的深度较深,进行切除时可导致严重出血或穿透输尿管,所以术前需谨慎评估病变。因此,高级别、高期别的患者应采取传统的开放或腹腔镜肾切除术。手术并发症为输尿管穿孔或狭窄。经皮肾镜治疗2级肿瘤后的生存率与开放手术相似,但对3级肿瘤则生存率不及开放手术。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结果

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最为常见。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8例行单纯肾癌根治切除术。平均住院10天。术后病检发现移行细胞癌37例(86.1%);并发现3例输尿管癌的病理标本癌组织、息肉组织、正常组织并存。TNM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29例(67.4%)。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巴尔干肾病是一种退行性间质性肾病,多发于巴尔干半岛。巴尔干肾病患者罹患肾盂癌的概率要远高于一般人群,但两者膀胱癌的发病率并没有显著差异。肿瘤多为多中心,且双侧病变的发生率也较高。由于巴尔干肾病本身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多数患者手术时需尽量采用保留肾单位的术式[3]。

与膀胱癌相似,吸烟是引发肾盂肿瘤的最重要的可变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发病率约为非吸烟者的3倍。其危险率随吸烟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便是已戒烟的人群,其发病率也是无吸烟史的人群的2倍左右。

长期大量使用镇痛药,特别是非那西汀,是肾盂癌的另一危险因素。服用镇痛药的男性发生肾盂肿瘤的概率可增加4~8倍,女性为10~13倍。组织学上,滥用镇痛药可导致基底膜增厚和肾瘢痕形成。肾坏死和滥用镇痛药既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又可产生协同效应。两者同时发生,可使危险度增加20倍。

参考文献

[1] 魏寅生. 膀胱尿路上皮癌ILK基因表达及沉默ILK基因的相关研究 [J].中南大学: 临床医学(博士) 2013.

[2] 万峰春,柳东夫,王科.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上皮癌九例 [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2.33(01):25-27.

[3] 王晨宇,罗勇.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在上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2:2068.

上一篇:探讨临床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效果 下一篇:成人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