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化解“失根”文化危机

时间:2022-10-03 07:13:40

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化解“失根”文化危机

摘 要 通过介绍文化 “失根”危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最后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望对我国的文化“失根”问题能有所帮助,保留住传统的经典文化。

关键词 文化“失根”;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文化

一、文化“失根”危机的现状与问题

城乡之间的文化断根,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使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大批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的“摇摆人”。他们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属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么遥远,造成了他们只能游离于城乡的边缘,成了真正的“文化无根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进,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逐步消亡。在农村,代表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消逝,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的消逝。生活方式的转变正是文化“失根”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2.乡村社会精神文化在缺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如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乡村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淡漠和紧张,人们的安全感丧失。在乡村,赌博、打架斗殴、暴力犯罪的现象也不少见,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

3.传统乡间伦理价值制度解体

在现代物质社会的引领下,乡村之间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原来传统的伦理价值制度已经被解体。有专家表示:“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住在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生命呢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的这一根本性的忧虑。

二、文化“失根”危机形成的原因

1.文化“失根”与城乡文化的不融合

文化“失根”和城乡文化的不融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育,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积淀的传承同样离不开教育,而城乡文化融合也离不开城乡教育的统筹和整合。

2.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认识障碍

学术界现在对城乡教育一体化还没有明确和统一的界定,这就使得学者及大众对它的理解有所不同。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应该根据城乡个区域各自之间的优势与特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双向演进过程。

3.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不仅有认识障碍,而且还存在着制度上的障碍。如果没有相配套的制度改革,城乡教育一体化就很难去实施。

三、解决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而城乡文化教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乡村文化危机和教育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按照国家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城乡教育 ,无疑已成为解决“无根化”危机的必要之举。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深入推进教育规划城乡一体化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2.加强对乡村中小学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办学条件城乡一体化

要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问题,按标准配备教学设施、技术装备,大幅度改善乡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转移支付和均衡配置的有效机制,使乡村受教育群体能够享受到同质的教育资源。

3.加大城乡教育沟通,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城乡一体化

文化“失根”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各成体系,才导致他们陷入“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进”的尴尬境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要加大城乡之间的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拓展沟通多层次模式,形成沟通长效机制,增进乡村教育与乡村生活之间、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与城市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乡村受教育群体能够享受到协调的教育文化。

4.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的改革

文化“失根”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在制度问题上,有很多的实践操作都是要在制度上面付诸行动的,如果制度没有改革,很多的实践措施就会难以实现。因此,制度改革更具有挑战性、风险性和艰巨性。如果没有配套的制度改革,城乡教育一体化也就很难实施,即便是实施了,也是一体化质量、水平等都会远远低于理想状态,达不到想要的目的。因此,必须继续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9.11.

上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研究 下一篇:从巧设课堂环节和实施情感教育谈职业院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