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启动“人民大地”写作计划――走出书斋 走向现场

时间:2022-10-03 06:59:25

《人民文学》启动“人民大地”写作计划――走出书斋 走向现场

《人民文学》启动“人民大地”写作计划

今年初,《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专栏,陆续刊发了一系列非虚构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高校任教的学者梁鸿回到家乡,对农村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写出了《梁庄》;小说家慕容雪村隐姓埋名在传销团伙中卧底23天,写出了《中国,少了一味药》;在深圳长期打工的萧相风写出了《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被认为是近些年来罕见的对工厂和工人生活深入的第一手的表达;图书馆馆员李晏的爱好是拍摄戏剧演出现场,这次他拿起的是笔,以亲见亲历记述了牟森、孟京辉等先锋戏剧编导们的戏剧人生和人生戏剧。特别是第9期的《梁庄》发表后,《人民文学》接到很多热情的短信和电话,认为读这样的作品比读很多小说过瘾,甚至有作家表示也要收拾行装,回到家乡去,深入地看看记忆中的家乡变成了什么样子。

10月11日,在《人民文学》举办的“非虚构:新的文学可能性”研讨会上,梁鸿、慕容雪村介绍了自己的写作历程。梁鸿称自己写这样的文章,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梦,而是出于一种精神上的矛盾和痛苦。最近五六年阅读小说的时候,发现作品的艺术很精美,语言、风格、结构都到了一定程度,甚至过犹不及,但觉得与心灵、与现实太远。尤其是乡土小说中所叙述的,与现实的乡村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状况几乎没有任何对接的地方。这可能不仅仅是文学的主题或形式问题,而是作家和当代现实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的问题,作者心灵与写作对象之间出了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梁鸿进行了好几种文学样式的转换,她说这一转换过程本身无意间也是和当代文学的某些东西进行对话。最后方式定为以人物自述为中心,以“我”的故乡之行为线索,有点像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调查,使作者、乡村、人物和读者之间心灵是平等和开放的,彼此是可理解的、容纳的。她甚至故意用一种比较粗糙的语言,不要修辞,不要比喻,那种随意的、充满棱角与意外的语言,让读者看到“我”在村里说话、聊天,“我”的乡亲们在乡间地头、房屋门口坐着站着,他们生活,他们痛苦,他们欢笑,也使你和他们一起在现场。首先是行动,走进自己所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观念生活”,艺术的构思与语言的推敲都要首先服务于你的人物,要寻找到最适合他们的生命及存在的表达方式,这样作品才会有真正的情感,才能打动人的心灵。

谈到真实性的问题,慕容雪村说到一个困惑,也就是即便是亲身经历,某些记忆依然不能完全可靠,某种时候只能按照自己想象中的真实来写。所以说某个意义上非虚构并不意味着放弃虚构。“但是我还是想尽量地尊重事实,也可能在这个前提下做一点小小的调整。我只能请求读者相信自己的真诚之心。”

目前,国内文学界对“非虚构”这种世界通行的甚至某种程度上可称为主流的写作方式的探索还局限在较窄的领域。研讨会上,、赵瑜、陈晓明、孟繁华、王树增、邢军纪、李云雷等学者和作家就非虚构的文学性、艺术特点和工作方式,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关系,它与小说、散文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表示,非虚构是一个广阔的艺术领域,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非虚构的倡导和推动,将为文学发展打造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生长点,由此,将推动文学更有力地重建公共性,重建它与时代、读者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在研讨会上宣布,杂志将启动名为“人民大地”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吁请作家和写作者走出书斋,走向现场,探索田野和都市,以行动介入生活,以写作见证时代。《人民文学》将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并且自今年起,在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奖金各1万元。《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计划将保持充分的开放性,既期待报告文学作家的加入,也期待着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评论家的加入,更期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具有独特生活体验和出色写作能力的普通人的参与。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从人民文学网站下载申报表格,经过评审办公室评估审核后即可开始行动。

李敬泽说,“人民大地”就是“吾土吾民”,就是希望作家和那些有志向、有才能的写作者不要过分依赖电视、报纸、网络中那些第二手的东西,而是深入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内部。文学的整体品质,不仅取决于作家们的艺术才能,也取决于一个时代作家的行动能力,取决于他们自身有没有一种主动精神甚至冒险精神,去积极地认识、体验和探索世界。想象力的匮乏,原因之一是对世界所知太少。《人民文学》希望通过“人民大地”计划,发现一批具有强大行动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写作者,发现一批身在特定生活现场的写作者,推动改变懒惰和被动甚至是以懒惰和被动为荣的风气,推出一批角度独特、理解深入、表达确切的书写当下中国人生活的优秀作品。

上一篇:创作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影视精品 下一篇:简化:童话的重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