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时间:2022-10-21 04:49:00

《人民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志,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开始具有了一席之地,真正迎来了一个中国文学的国际化时代,即要在世界文化的大视野里研究和审视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依照这个视角探求下去,迎面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问题。那么,作为中国文学的“国家期刊”——《人民文学》杂志,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多大呢?

对于中国期刊的世界影响评价,笔者倾向于以期刊的传播范围来评价它的影响力。而衡量其传播范围比较确切的标志就是该刊在世界各国的收藏数据,它是衡量传播媒介到达率的一个标志。一个国家的图书馆系统拥有某种文学期刊的数量,代表了这本杂志在这个国家的知名度的大小,这种知名度包含了期刊的办刊宗旨、刊物的思想价值、创作水平以及出版机构品牌影响、语种使用等各种因素的认定。同时,欧美社会的图书馆系统高度发达,一本中文期刊能够进入欧美图书馆系统,就等于进入了西方社会主流。因此用《人民文学》杂志中文版的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来衡量其传播范围,勾勒其世界影响力,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评估标准。

海外传播范围

通过OCLC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大陆以外收藏《人民文学》杂志中文版的图书馆数量达到120家,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有91家图书馆,其次是澳大利亚13家,加拿大、英国哥家分别是5家,新西兰4家,中国香港2家。显然,这个数据还不太全,原因在于OC LC的图书馆数据覆盖范围主要以欧美地区的图书馆为主,俄罗斯和拉丁美洲、阿拉伯地区尚没有图书馆加入。数据虽然并不完备,但也足以能够勾勒出《人民文学》杂志在世界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了。

先来看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和中国香港的29家图书馆性质。从名称上看,澳大利的13家图书馆除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之外,其他都是大学图书馆;加拿大的5家图书馆除渥太华公共图书馆之外,其余4家也是加拿大顶尖大学的图书馆;英国收有《人民文学》杂志的,全部是英国一流大学的图书馆;新西兰的4家、中国香港的2家同样如此。显然,29家图书馆中只有2家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

再看美国的91家图书馆,分布在全美33个州,美国收藏《人民文学》杂志中文版图书馆数量最多的一个州是加利福尼亚州,达到20家图书馆;其次是马萨诸塞州,为7家图书馆;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分别有4家图书馆;科罗拉多州、威斯康星州等15个州各有1家图书馆。

这91家图书馆性质与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29家图书馆一样,少数是公共图书馆,多数是大学图书馆。只有位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CLEVELAND PUB LIBR)、位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公共图书馆(CHICAGO PUB LIBR)、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等3家为公共图书馆之外,其余88家均为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数量占到了收藏《人民文学》杂志所有图书馆的90%,而且都是美国最为著名的大学,这些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者、专家和大学生群体。

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区别在于服务对象和人群的区分,前者以服务于大学校园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学习中文的青年学生为主,后者则主要以满足社区、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为主,大部分是免费开放的。

至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藏《人民文学》杂志中文版的120家图书馆中,仅有5家为公共图书馆,其余115家均为大学图书馆,这120家图书馆的性质显示了《人民文学》杂志中文版在海外的传播范围,主要在海外的大学校园、研究机构里,传播的对象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学习中文、使用中文的少数群体。学术界常说的中国文学处于世界文坛的边缘化、小众化的地位,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0家图书馆名单中,还有8家国际暑期学校的名单,这个名单与中国学生相关。它们是伯克利大学(CALIF BERKELEY SCP)、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 OF CALIF DAVIS SCP)、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 OF CALIF IRVINE SCP)等8所著名大学。暑期学校是欧美地区的著名大学利用暑期时间为国内、国际的高中生、大学生或者社会人士提供短期学习机会的一个大学从属机构,而SCP国际暑期学校(Summer China Program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主要招收中国学生在假期里到美国名校的校园里进行短期学习。上述8所国际暑期学校的图书馆中订购《人民文学》杂志中文版,其目的显然是便于暑期到欧美大学校园的中国学生阅读,增加暑期学校的亲和力。这个数据再次证明了《人民文学》杂志的传播对象基本限定在生活在西方世界里的使用中文的人群。

对外传播历史

上述这样一个读者群的形成,与《人民文学》杂志的对外发行历史紧密相关。《人民文学》自1949年创刊之后到现在,扣除期间的10年停刊,前后累计大约有54年时间都有海外发行。最初对外发行的定位主要是面对海外的华侨、华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行,从华人、华侨的群体慢慢拓展到世界大学图书馆系统,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两个海外受众群。

《人民文学》杂志面向海外华侨、华人为主的阶段。建国后直到“”爆发前的17年,中文报刊出口的定位是沟通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信息,并满足海外华侨、华人以及港澳同胞对祖国情况了解的需要为主,这一时期主要是面向海外华侨、华人为主发行的阶段。建国初期采取的策略是,由出版管理部门在众多的中文报刊中挑选一些可以出口的报刊,编印成对外出口的中文报刊目录,交由国际书店执行。《人民文学》杂志就在可供出口的目录中。1956年、1957年、1958年三年是中文报刊对外发行的最高峰,这主要是因为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之后,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海外华侨迫切需要了解祖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中文报刊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品种逐年增加。按照国际书店的资料,1958年对外发行的中文报刊在亚洲达到568种,在欧美地区达到374种。1958年全年累计对外发行的中文期刊为92万份,这其中就有《人民文学》杂志。

《人民文学》杂志读者群进一步扩大到学术专家、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等主流人群的第二阶段。1949年至1966年的《人民文学》杂志,刊发了中国当代文学历史上的多篇力作,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塑造了《人民文学》的“国家期刊”地位。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这一时期《人民文学》杂志刊发了茅盾、叶圣陶、胡乔木、周扬等人的文学评论;沙汀、艾芜、舒群、周立波、刘白羽、马烽、西戎等人的短篇小说;夏衍、老舍的话剧;臧克家、艾青、何其芳、李季等人的诗歌。同一时期,文坛涌现一批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新作者,他们中许多人的处女作或成名作,大多发表于《人民文学》。这些作家有刘绍棠、白桦、王愿坚、李準、林斤澜、刘真、萧平、王蒙、玛拉沁夫、陈登科、闻捷、邵燕祥、李瑛、公刘、柯岩等人。这些作家的作品差不多都是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名篇力作,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创作水准和美学价值,因此开始获得了西方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笔者注意到,美国的图书馆对这一时期《人民文学》杂志有一定的认同度,在91家图书馆中有15家收有这个时期的《人民文学》杂志。比如收藏全部1949年—1966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的,就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等5家。部分收藏的有10家,分别是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堪萨斯大学图书馆、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明尼苏达州的圣奥夫学院、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俄勒冈大学图书馆、匹兹堡大学图书馆、犹他州的杨百翰大学图书馆、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等。

1966年“”爆发后至1975年12月,《人民文学》杂志停刊了10年。1976年1月复刊后至上个世纪末,《人民文学》又迎来一个新的复兴时期,这主要体现在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锋”,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都是在这一历史阶段诞生的。这一时期,《人民文学》杂志在国内的期发行量达到了150万份,堪称中国文学第一刊。在国际上的发行量,根据国际书店的资料记载显示,《人民文学》杂志1985年的海外发行数量每期仅为1235份,1986年为每期1105份,1987年为每期1115份,虽然不足国内发行量的千份之一,但毕竟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期刊依靠刊物自身的影响实力走近西方读者的第一步。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作为唯一一家对外发行中文期刊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前身为国际书店)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在1981年成立,两家共同开发世界图书馆市场,引发中文期刊出口的数量大幅增加。其中尤以国图公司的力度最大,1981年开发了专门针对海外图书馆市场的中文文献缩微业务,与世界上4000多家图书馆开始建立直接联系,尤其是美国图书馆联系频繁。笔者发现,改革开放后《人民文学》杂志在海外图书馆市场的份额比之前17年大大拓展,可以说是《人民文学》杂志读者群进一步扩大到学术专家、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等主流人群的第二阶段。如收有1976年至2011年这一新时期杂志的美国图书馆达到31家,要比收藏1949至1966年17年间《人民文学》杂志的图书馆多一倍以上。如加州大学圣塔芭笆拉分校,收有1979至2011年《人民文学》全部期刊;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爱荷华大学图书馆收有1996年至2003全部期刊;格林内尔学院(GRINNELL COL)收有1976年、1981年至1990年全部期刊;爱荷华大学图书馆收藏得最全,1976年至2003年全部期刊都有收藏。其他部分收藏这一时间段杂志的有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埃默里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圣母大学、堪萨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26家图书馆,合计为31家。这说明改革开放后,《人民文学》杂志在办刊水准、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得到了美国图书馆界的认可。当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海外译介最多的历史阶段,译介作品的海外影响反过来也促进《人民文学》杂志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多种因素,形成了今天的海外受众结构。

改进之路

通过对于《人民文学》杂志中文版的海外传播范围、发行历史的梳理,可以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是,《人民文学》杂志海外发行对象主要有两个群体,一是以华侨、华人为主,传播范围以华人居住的社区、社团和华人机构;二是在西方著名大学的图书馆系统,面对传播的对象是学术界的中国学研究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学习中文、使用中文的少数群体。显然,边缘化、小众化、范围窄是中文报、刊在世界上面临的普遍问题。

《人民文学》面临这些问题,自身也有清醒的认识。因此,2011年11月《人民文学》推出了英文版《Pathlight》,精选了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如莫言、毕飞宇、张炜、迪安、李娟等人的作品,由母语为英语的外籍翻译家翻译,装帧、设计、排版均按照西方文学杂志的式样和开本;2012年出版了第二期,主要介绍2012年参加伦敦书展的中国作家作品。两期杂志在海外推出后,根据笔者在OCLC的数据,英文版《Pathlight》仅有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一家有记载,世界上收有《人民文学》中文版的120家图书馆均没有记录,说明英文版《Pathlight》在海外的反响一般。这表明,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而言,语言翻译可能不是根本的因素,而办刊思想、办刊水平的创新才是获得世界影响力的关键,这说明海外发行半个多世纪的《人民文学》杂志要想获得更大国际影响,尚需努力。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

汉学研究中心

上一篇:户外LED媒体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大型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思路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