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时间:2022-10-03 06:15:45

在人人都大声疾呼素质教育而又以高考成绩论英雄的社会里,我们是否也曾关注一些高中生的心理现状呢?似乎在这架通往大学的“独木桥”前,他们是无力通过了,但如若不能成材,也应成人啊。可是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已产生了严重的病态,本应高飞灵魂正在一点点沉沦,让老师悲哀,让家长悲哀,让社会悲哀。学生在心理方面产生病态的根源是什么,应如何对症下药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病态主要有:

(一)厌学,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班级里总是有一些同学不爱学习,曾经有一名同学对我说:我是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人,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痛苦。还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一节课做题,二十分钟过去了,有几名学生连个ABC也没选出来。更有甚者,有的同学在上课时连书、笔都懒得往外掏。这些现象我看在眼里却痛在心里,马上就要高考了,他们如此懒散,毫无动力,怎能不让我们教育者担忧?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们到达这种地步呢?

1、繁重的课业负担。

中国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每天都得面临繁重的家庭作业。他们每天早上6:00起床,上完晚自习得10:00。那么多的科目需要复习,那么多的题海需要遨游。他们在学校还要被老师严格地监控着,不许有丝毫的放松,正像有些学生所描述的那样,中国的有些学校简直就像是人间的地狱,这种“唯考试分数论”的制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灵魂。

2、长期对后进生的歧视摧残。

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更脆弱,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可是在班级里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好的只与学习好的交往,那么后进生只能与后进生交往了。而老师呢,他们也往往更喜欢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喜欢那些能说会道的,而忽视了后进生的感受。享受平等的教育是基本的人权,可是后进生们享受不到同等的宠爱,无人理解,最后他们会被推到孤独的深渊。那么,受到歧视的后进生还哪有信心去学习呢?

(二)逆反,抵触教师较为普遍。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曾有一名同学对我说:我就是讨厌他,所以我也不想学他这一科,他的课我几乎不听。还有的同学不服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对班主任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处罚都会品头论足,甚至还顶撞老师。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道德问题。我认为根源有以下几点:

1、教师把自己当成权威。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年龄大,学历高,经验多,就只想着自己,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常在上课时呵斥、体罚学生,思想上压抑、强制、歧视学生。殊不知,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育应以探索人的快乐作为出发点,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而且还应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快乐。这样看来教师的权威势必造成学生的反感。

2、班级民主制度不够健全。

一位班主任,私下里决定了班里的优秀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的人选而导致多数学生对他的不满与不服,也导致班级管理上有了很大的难度,那么这样的班级必定不是一个和谐的班级,这样的班主任也必然会遭到学生的唾弃。因为任何制度都是一定范围内的群众利益与意志的集合,在班级生活中,学生是主人,是主体,因此班级制度应充分体现全班学生的共同利益和意志,必须坚持民主原则。而那位班主任如果能在班内实行民主,体现公正,那么一定会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班级秩序,也就不会带来学生的反感。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病态的策略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

所谓“有思想”是指我们教育者应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为了追求高分?为了考上大学?都不是,它应是“为了人一生的幸福”。所以面对高考压力,我们应让学生心中有一座“灯塔”,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的的愉悦,而不是陷入艰辛的苦行。

那么应如何让学生不产生厌学情绪,而发现学习中的幸福呢?

1、搞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以高考成绩论英雄的社会里,虽然人人在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但真正搞素质教育的学校却不多,素质教育往往被曲解或是流于形式,而实质是推行变本加厉的应试教育,这是一种悲哀的现实。那么真正的素质教育就应是改变高考论英雄的旧有观念,以个性化成才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不必往高考的独木桥上拼命挤,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和目标。如果学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以发挥、发展,这不比拿出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的功劳和意义小多少。学生也由此体会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

2、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这里所说的基本功,是指教师应具备教学艺术创造的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驾驭教学模式的能力和一定的精神修养。特别强调的是课一定要上得生动活泼,不要死气沉沉,让学生厌烦。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又是力求做到教语言的生动活泼。

(二)做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

面对学生的厌学,面对学生的逆反,面对学生的迷茫,我们唯有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作为灵魂的“塑造者”我们首先应懂得育人先育心的重要性,把弥补学生心灵的缺失,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

1、教会学生爱自己

学生的厌学,迷茫,是因为他们不爱自己。一是不自信,二是不自尊。这两样东西是学生不能把握好自己的罪魁祸首。作为教育者,就应该唤醒和激励学生内心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让这些成为指引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

2、教会学生爱别人。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要知道一句充满浓浓爱意的问侯,一个充满关心惦记的眼神,一次很久都未露出的微笑,都会使学生受宠若惊,使学生充满幸福感的。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每一个学生都以这样的方式去爱别人尤其是爱那些在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那么我们师生间一定会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我们的教育也一定会收获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人才的。

以上这些只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亲身体会和不太成熟的想法。当然,我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上来。人们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如果不能为“弥补学生心灵的缺失,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点贡献,就会愧对“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我们应共同努力,让学生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上一篇:探究高一英语教学 下一篇:中考英语中怎样做好完型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