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选择

时间:2022-10-03 06:05:20

临夏州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选择

摘要:如何在临夏回族自治州这样一个民族代表地区、西北内陆地区、贫困落后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整个州的发展,并力图创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创新示范区,成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临夏州城镇化发展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临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选择以及构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创新示范区的构想。

关键词:临夏州;新型城镇化;战略

一、临夏州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临夏州远落后于其他区域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且内部市县发展不平衡。由全州城镇化发展的巨大区域差异,可以总结出其新型城镇化在推行和发展中受到的阻力。

第一,经济因素:经济总量小,位次靠后。临夏州主要经济指标远远低于甘肃和全国,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省14个市(州)中都处末位。第二,自然因素: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区位优势弱。地处“三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严酷,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脆弱,且人才技术匮乏,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第三,扶贫因素: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州有7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脱困任务艰巨。第四,教育因素: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水平有限,人们观念相当落后,缺乏现代意识,对自身及家庭的长远发展缺乏思路和规划。第五,社会因素:发展目标复杂叠加。临夏州面临着包括宗教、民族、生态、扶贫等复杂叠加的发展目标,因而大大制约了发展效率,同时给城镇化建设带来压力。第六,动力因素:产业发展不足,动力基础弱。由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农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导致“三农”问题十分突出。

二、临夏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临夏州积极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建设甘肃民族经济协作区的现实要求,为全州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为全力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提供有力保障,对促进全省乃至全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临夏州要想实现自身发展,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适宜的发展战略。

(一)五化合一战略

考虑到临夏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其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全州在统筹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信息化齐步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了城乡的生态化。坚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和“新型城镇带动现代农业、促进工业、保障生态”的基本原则,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深入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生态城市,走出一条符合新型“五化”要求的发展道路。

(二)特色城镇战略

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又是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多个民族的聚集区,民族文化丰富,民族气息浓厚。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应利用好民族人口聚集的特殊条件,发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如位于临夏州东南部的广河县是西北地区有名的羊毛、皮革集散地,依托丰富的市场资源,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位于东乡县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形成了很有本民族特色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临夏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立足民族、民俗、宗教、人文、生态等区域基础,体现出区域的差异性,特色小镇和特色街区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地方小城镇的优势。

(三)带区并行战略

临夏州应紧紧围绕沿黄、沿大夏河和沿洮河―广通河三个特色产业经济带,以线串点,以四大重点园区和七县九大其他园区的建设为载体,构建新型城镇化城镇体系、落实城镇空间布局、增强城镇化的产业推动力。充分把握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资源和优势,确立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争取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发展城市和贯穿中亚国际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各县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及潜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县域产业:临夏市重点发展以牛羊肉为主的清真食品加工业,以手工地毯和穆斯林用品为主的民族用品加工业;永靖县重点发展以中天化工为主的氯碱化工、以硫化集团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以昌盛公司为主的铸钢零部件铸造加工业和以美利亚奥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冷水养殖加工业;广河县重点发展皮革毛纺加工业和清真食品加工业;临夏县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砖雕加工业;东乡县重点发展手抓羊肉及其制品加工业;积石山县重点发展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和特色旅游工艺品加工业;康乐县重点发展清真牛羊肉加工业和中药材加工业;和政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工艺品加工业。

(四)区域协作战略

从临夏与兰州的协作看,临夏州应紧紧抓住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建设兰白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兰白经济区,建设兰临白经济协作区,发挥临夏对兰州的生态屏障、水源保障、水安全保障、三次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支撑作用。发挥在兰州都市圈中近水楼台的优势,把临夏建设成依托兰州面向藏区的物流集散基地、兰州清真食品及牛羊鸡肉的生产供应基地、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的旅游基地、兰州重要的高原夏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基地、承接兰州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从物流分区、旅游板块、民品基地、生态屏障等方面定位,把自身打造成依托兰州面向藏区的物流集散基地,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穆斯林群众生活用品、宗教用品以及手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基地,打造成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的旅游基地。从全州内部协作看,根据不同的城市分工,内部城镇体系可划分为1个都市区(临夏市和临夏县),2个次中心(和政县和永靖县),4个节点城市(广河县、康乐县、积石山县和东乡县),10个重点镇(大河家镇、松鸣镇等)。各城镇与周边各城镇积极交流、合理分工、区域协作、相互促进,推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求同存异,帮扶周边城镇的发展。

三、临夏州构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创新示范区的构想

首先,构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创新示范区具有充分的必要性,是协调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助推西部发展和深化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各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客观需要,是提升甘肃发展水平,建设美好幸福新临夏的重要条件。其次,构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创新示范区具特别的重要性,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落后地区加速发展和追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民族地区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创新意义。最后,临夏州构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创新示范区具有充分可行性。临夏州资源丰富、商贸发展潜力巨大,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区位优势明显;临夏州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政策优势明显;临夏州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空间,决定了新型示范区构建的可能性。(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宏霖.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3]刘嘉汉.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4]居玲华.西部民族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5]杨勇.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探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03).

[6]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 重庆:西南农业大学. 2005

[7]陈振光,宋平.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发展与协调[J]. 国外城市规划. 2002年第5期.

上一篇:邯郸市国家级贫困县农民贫困状况调查与反贫困... 下一篇:浅议“营改增”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